“军人保家卫国换来的一张军残证,难道真的不值得司机多一点尊重?”
近日,一位持军残证的退役残疾军人,因在公交车上遭遇“证件无效”的冷遇,引发了舆论关注。
事情是这样的12月23日,广西巴马县的一位退役残疾军人,拿着他引以为傲的军残证,在城乡公交站台等待一辆熟悉的班车。
他的腿部残疾,是多年前一次保家卫国行动的“勋章”,而那张军残证则是国家为回馈他付出的象征。这一天,他的尊严却在公交车上遭遇了一场“不被认可”的尴尬。
当公交车到站后,他拿着军残证径直走上车,却被一位女司机拦了下来。司机的目光扫过军残证,不耐烦地甩出一句话:“这证在我这里不管用,必须掏钱。”
一瞬间,这位退役军人愣住了。他试图解释军残证的政策,甚至恳求司机查证,但对方却丝毫没有改变态度,还坚持重复:“在我这里,没用就是没用!”
这番冷漠的话语犹如一盆冷水,让这位曾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老兵感到心寒。最终,他选择用手机记录下这段对话,并将视频发布在网上。
网友热议视频一经传播,网友们迅速站队,评论区彻底“炸”了锅。一些网友愤怒地表示:“军人为国牺牲那么多,这点优惠都得不到保障,太让人寒心了!”
有人补充说:“司机不只是无礼,这是对军人的侮辱!”
但也有一部分网友提出不同看法:“政策明明说的是半价优惠,又不是全免,司机没错啊!”一时间,争议的焦点从司机的态度扩展到了政策解读。
面对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不得不出面解释:“持军残证乘坐城乡公交,享有半价优惠,但不能全免。”
换句话说,司机的做法并不违法,但她的态度确实让人难以接受。这位女司机如果能够用更耐心、更尊重的语气解释政策,而不是用冷漠的态度处理问题,根本不会发酵成现在的舆论风暴。
最终,经过多方协调,女司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不仅通过公交公司对军人道歉,还亲自登门拜访,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司机解释说,自己并不是有意冒犯,但当时心情烦躁,态度确实欠佳,希望能获得原谅。最终,这位退役军人接受了道歉,但他也坦言:“钱不是问题,我要的只是应有的尊重。”
写在最后这场风波的平息,表面上是对政策误解的澄清,实际上则是一堂关于“态度”的社会课。特别是对于那些特殊群体,我们能否多一些包容和关怀,少一些冷漠和僵硬的“照章办事”?
或许,这位司机的一句“不耐烦”只是工作中的失误,但它折射出的是我们社会在面对特殊群体权益时存在的短板。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机会改变这种现状,只需要从一句话、一份尊重开始。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是否能问自己一句:“如果换做是我,我希望被怎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