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技能卡住了,自闭症干预的突破口在哪里?

双儿玩转育儿 2025-01-18 21:20:48

一位宝妈的焦急地诉说着她的困扰。

“干预一年多,我儿子4岁了,能听指令,简单的提问、回答都没问题。但送进幼儿园后,融合怎么这么难呢?

你我他分不清,和同龄孩子只能简单互动,稍微复杂点的沟通就听不懂。好多次都是玩到一半,别人就不带他玩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孩子到底卡在哪里了?

在孩子的社交动机没出来之前,你教的一些基础技能,他学起来是很费力的。就算教会了,孩子也不会运用在实际中,大部分自闭症孩子都卡在这里了。

等他动机慢慢出来了,开始关注外界,再对他进行有效输入,这时候再慢慢输入认知,教授他社交技能,你会发现轻松很多,从学到用事半功倍。

有家长反驳,觉得认知才是基础,要先教认知。我想说的是,普通认知(如:呼名、配对、指物、命名)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教,但一些社交方面的认知(如:表情、情绪、分享、互动、规则······)不应该这样做。

咱们反思一下认知和社交的关系。社交不是逗哏+捧哏,你说我答一来一回那么简单。

社交包含了很多东西,比如你认识一个人,你知道他的名字、性别、性格,还有他的爱好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属于认知范围的。

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他们在这方面实在太“匮乏”了,和普通孩子相比,能够接触到的人和事少得可怜,一个是星辰大海,一个是井口巴掌大的天。社交层面的认知靠几个图片,几个故事教不会。它需要阅历的积累,“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建议是,把所有的认知和技能,都放到真实的情境中去教,让孩子先模仿在感受,这样不但学的快,而且还降低了后期泛化的难度!

怎么教?咱们简单的分三个群体,分享一些心得

1、那交流意识差的孩子该怎么做呢?

疯玩、逗乐!和孩子做大量的游戏,一对一的,想方设法逗他开心。利用搞笑的肢体、表情、语调、声音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把注意力从物上转移到人身上,让他对人产生兴趣,想要参与到人与人的活动中来,激发他社交的动机。这样他才会开始有模仿和仿说。

2、交流意识稍好一点的孩子,怎么办呢?

对人有好奇心了,语言也出来了,词语、短句,还有一些肢体语言这些都会陆续突破。这个阶段就不要沉淀在桌面教学了,拿着卡片学“打招呼,提问,回答”,越学越刻板。

给孩子找固定的融合伙伴,一定要找他熟悉的人,在游戏中、互动中、自理技能中,去使用这些技能。

刚开始教肯定会有难度,孩子可能一步都做不到,大家可以使用ABA、PIC、RDI、地板时光等方法,你遇到的难题,里面都有成熟的应对技巧。

3、有交流意识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孩子有交流动机了,但在社交上还是落后于同龄人。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是不是还有很多不好的表现和习惯,比如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行、课堂纪律和活动参与度低等。

不要忽视这些小问题,老老实实的帮助孩子把这些能力锻炼出来。制定一个准确目标,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其次多带孩子体验生活,适应各种环境;再次带他去不同的场所,培养他的兴趣;最后多给孩子创造机会,参加集体活动,提高综合能力,培养自信。

总结一下

自闭症家庭干预的核心,一定要瞄准社交这个核心,记住这几个字,“找、抓、调、玩”。找社交动机,抓共同注意力,调动情绪情感,玩情景社交游戏。

很多家长问该用什么策略?实际上答案已经告诉你了,只要贴近自然情景干预的方法都可以尝试。比如早期丹佛模式(ESDM)、关键反应训练(PRT)、联合注意假想游戏、社交参与调节(JASPER)、知情解意(SCERTS)等。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