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一个几乎刻在中国互联网耻辱柱上的名字。
十六年前,汶川地动山摇,他本能地选择了自保,抛下学生率先逃生。
这一举动,瞬间将他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也永久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十六年过去,风波早已散去,可“范跑跑”这个称呼却一直跟着他。
他是真的自私胆小,还是被人逼无奈?
或许,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道德的审判与个体的恐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地震撕裂了大地,也撕裂了无数人的命运。
范美忠,北大历史系出身,当时正在都江堰光亚学校给学生上课,讲的是历史。
信息来源:范美忠:给教师抹黑,让北大丢脸——民生杂谈
然而,现实的残酷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更令人震撼。
大地剧烈颤抖,吊灯摇晃,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教室。
在那一刻,求生的本能战胜了一切。
范美忠没多想,直接丢下课本,跑出教室去了操场。
事后,范美忠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文章,坦陈了自己在地震中的逃跑行为,并宣称“除了自己的女儿,在那种情况下,我不会考虑去救任何学生”。
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引发了热议。
网上全是骂声和批评。
“范跑跑”、“范孬种”等带有侮辱性的绰号迅速传播,他被塑造成一个违背师德、自私自利的“负面典型”。
公众的愤怒并非没有理由。
灾难发生时,老师要保护学生。
范美忠的做法让大家对老师的道德标准有了不同的看法,也触碰了很多人的底线。
尤其是在抗震救灾的背景下,无数英雄人物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事迹,更反衬出范美忠的“自私”和“懦弱”。
但范美忠还是没改变主意。
危急时刻,人都会本能地求生,这很正常。
他甚至将公众的指责视为一种“道德绑架”,认为社会对英雄主义的过度推崇,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反复强调,自己没有义务为他人牺牲生命,即使是自己的学生。
这种“非主流”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格外刺耳,也加剧了公众对他的反感。
逆流而上的选择汶川地震之后,范美忠的生活彻底改变。
他被光亚学校辞退,背负着“范跑跑”的骂名,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
很多学校都不收他,他被学校拒之门外。
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辗转于不同的城市,尝试各种工作,甚至做过销售、送过外卖。
“范跑跑”的称号一直跟着他,挥之不去。
范美忠也曾试图为自己辩护,他接受媒体采访,在网络上发声,试图解释自己的行为和想法。
可惜,他费尽心思,却没得到大家的认可,反而被更多人批评和嘲笑。
他越解释,越显得心虚;越挣扎,越陷得深。
范美忠后来又回到了教育行业,不过这次他在网上教书。
他在线上开设了《红楼梦》和《庄子》课程,希望能以此找到新的价值。
在线教育给了他更大的自由度,他可以不受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传授知识。
他吸引了一批对传统教育不满的学生,他们欣赏范美忠的独特视角和批判精神。
不过,在线教育也面临不少挑战。
范美忠的名声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跟着一个“道德败坏”的老师学习。
他的课程规模有限,收入也不高,但他似乎找到了某种平衡,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平衡。
在喧嚣之外寻找平静信息来源:汶川大地震抛下学生逃生,成为“范跑跑”的15年:我不会向网暴者认错——凤凰WEEKLY
成都郊外的一个小村庄,远离城市的喧嚣,范美忠和家人租住在一栋三层的毛坯房里。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只有广阔的田野和宁静的乡村。
他养了只橘猫,没事就看看它梳理毛发,或者抱着书发会儿呆。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执着于辩论,不再试图证明自己,他选择了与世界保持距离,在平静中寻找内心的安宁。
范美忠的“出世”,并非简单的逃避现实,而更像是一种自我放逐。
他主动远离了喧嚣的尘世,选择了与自己对话,与内心和解。
他慢慢琢磨起自己的人生,重新审视过去的决定。最后发现,比起别人的看法,内心的安宁更珍贵。
他不再执着于对错,不再纠结于过去,他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生活的本来面目。
未来的方向范美忠一直摆脱不了“范跑跑”这个称号带来的影响。
他走到哪儿,那个标签就跟到哪儿。
他试着撕标签,结果越撕越粘。
最后,他决定放下过去。
范美忠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
他仍然坚持阅读和写作,他认为,这是他安身立命之本。
他曾计划出版一本关于《庄子》的著作,他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不过,他一直没能把书出版。
他没放弃,坚信自己的书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范美忠生活不富裕,但也不在乎物质享受。
他住在简陋的毛坯房里,穿着朴素的衣服,过着简单的生活。
他把更多时间花在读书、写作和思考上。
他觉得,心灵的充实比物质生活更重要。
范美忠的两鬓已经斑白,但他对衰老并不恐惧。
他平静地面对衰老和死亡。
他认为,衰老是人生的必然阶段,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价值。
朋友们觉得范美忠现在的生活,是远离尘嚣的。
他逃离了城市的喧闹,心里终于安静下来了。
他不再在乎别人怎么看,更在意自己的感受了。
他热爱生活,敬畏自然,尽力而为,也懂得随遇而安。
我不玩他们的那一套。
这或许是他人生态度的缩影。
他不再试图融入主流社会,不再追求世俗的成功,他选择了走自己的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十六年过去了,范美忠从一个备受争议的“范跑跑”,变成了一个平静而淡然的“范美忠”。
他的人生充满了波折,也经历了心路历程的转变。
他最终决定放下过去,重新开始。
他的经历,值得我们好好想想人生、选择和社会。
笔者认为范美忠的故事,让我们思考选择、责任和人性。
虽然他逃跑了,行为不符合老师的职业道德,但也能看出人性的复杂一面。
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我们或许无法理解范美忠的选择,但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