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雍正恩宠13年,乾隆打压逾3载,50岁早亡,死后被撤庙毁像

烟笼碧树深 2025-01-02 13:43:1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文|雨别

编辑|雨别

《——【·前言·】——》

李卫是江南一个草根,从小父母双亡,却能靠捐资入仕,一路逆袭成为雍正最信任的能吏,但人生没有平坦的路。

雍正对他宠爱有加,乾隆却无情打压。短短50年,权倾一时,死后却被毁庙撤像,家族凋零。

早年坎坷

1688年,李卫出生在江南铜山,家境还算殷实。但好景不长,十岁那年父母接连去世,一个小孩子失去依靠只能在苦难中熬着。

贼匪猖獗,李卫有自己的“手段”,村里人开始敬他,朝廷也看中他的能耐,识字不多胆气却大,30岁出头,李卫抓住了人生的机会,通过捐资拿到兵部员外郎的官职。

官场上李卫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讲排场,讲关系,他讲效率。1719年他被调去户部当郎中,户部管钱、管地、管粮,缺的就是实干派,李卫来了后不说废话,三天就拿出计划。

有人问:你一个没读多少书的,怎么做?他笑着说:“有事干,就干事呗。”

短短两年李卫的名字传开了,清廷最看重治盗贼,抓粮税他都干得漂亮,一个识字不多的人把一堆老学究比下去了。

雍正重用

1722年雍正即位,这位皇帝行事干脆利落,眼里容不得磨叽的官僚,偏偏李卫和他的脾气对了,雍正最喜欢李卫的两点:一是不拖拉,二是够胆大。

很快李卫被派到云南,云南当时是“烂摊子”,盐务腐败,官员懒散,李卫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抓贪污,谁不听话先打,再查账。

几个月后,盐务收入翻了一倍,雍正大喜,直接让李卫升职,一步步往上提。

到了浙江,李卫的胆子更大了,他推行“摊丁入亩”,简化税制,这项改革谁都知道好处,但没人敢动,地方豪强利益大,反对声音铺天盖地。

李卫不怕,亲自下乡直接对话百姓,以前交税一大家子分头交,现在一个人就行,百姓愿意,豪强不敢不服。

不光税收,他还抓过几个响当当的“刺头”,1729年江宁有一股反清势力,动静不小,李卫没废话,带人直冲对方老巢,三天时间解决问题,直接把他提为直隶总督。

李卫的风格让雍正佩服,他们的关系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君臣知己”,别人见雍正战战兢兢,李卫却敢直接提建议。

皇帝不高兴他敢顶回去,雍正欣赏这样的臣子,朝廷需要“干将”,李卫就是干将。

乾隆继位

1735年,乾隆继位,这位新皇帝比雍正更讲规矩,更看重朝廷上下的“秩序”,李卫这样的“粗人”,在乾隆眼里已经不再合适,他的直隶总督位置被保留,但信任却大不如前。

李卫心里清楚,新皇帝不是雍正,对他没有“知己”的感觉了,一些老同僚开始对李卫冷嘲热讽,说他不懂规矩,太过张扬。

乾隆表面还算客气没有公开指责李卫,但种种细节都表明他对这位老臣不再信任,李卫是聪明人,他很快察觉到了皇帝的态度变化。

对于“高位失宠”他没有怨言,雍正是他的伯乐,乾隆不是。

在直隶李卫的政策深入民心,他清除盐商的腐败、打击豪强、减轻百姓税负,这些政绩赢得了百姓的拥护,乾隆认为百姓对李卫的崇拜已经变成了一种隐患。

直隶的百姓对李卫的称呼不是“总督大人”而是“李爷”,这种带有江湖色彩的称呼让乾隆警觉,李卫在治理上有“私相恩惠”的倾向,破坏了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

直隶的几个大臣专挑李卫的毛病,说他“治事简单粗暴,不够章法”,这些话传到乾隆耳朵里,乾隆没明确表态,但态度冷淡了。

李卫在直隶任职期间为了让百姓感激朝廷自己掏钱修桥筑路,这在雍正时期是功劳,但乾隆却觉得这是“个人僭越”。

地方官擅自做这些事会导致民心偏向官员,而不是朝廷,乾隆几次在朝会上暗示李卫:官员只能做分内的事,别越权。

同年夏天,他陪乾隆前往泰陵祭祖,祭祖是乾隆刚继位时的重点事务之一,体现孝道和皇权,李卫知道不能缺席,但长时间的山路跋涉和潮湿闷热的气候让他病倒了。

几天后乾隆特许他回家调养,并特地赐了一些药材作为安慰,这不过是表面上的仁慈。

回乡途中,李卫病情急转直下,他在途中留宿时写下了一封奏折,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诚:“臣无功于新君,恐负前朝知遇。”

这封奏折被送回京城,但等到消息传回时他已经去世了,年仅50岁。

死后乾隆表面上还算体面,赐谥“敏达”,肯定他的功绩,但这也只是形式。李卫去世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乾隆时代的李卫已经是个逐渐被遗忘的名字。

死后风波

李卫的去世并没有让风波结束,几年后一件事情让乾隆彻底对他“改观”,在杭州有一座花神庙,这座庙香火很旺,很多百姓跪拜。

朝廷查明后才知道,李卫生前在浙江时修桥筑路,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私下把他当作“地方保护神”来供奉。庙里的对联更让乾隆火冒三丈:“铁腕平盗贼,菩萨解民忧。”

乾隆他认为李卫的行为太过僭越,死后居然成了“民间神”,这和朝廷的权威相冲突,他当即下令花神庙的神像拆掉,禁止民间供奉李卫,还传话给地方官:“李卫是臣子,不是神。”

他的长子李星垣继承了家族的官职,却因贪污军饷被乾隆赐死,李卫其他子嗣虽然没有再犯事,但家族声名因此败落,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李卫从一代能吏到“地方神”再到被彻底否定,他的家族也随着他的名声消失在历史中。

一个人从草根到直隶总督又从风光到被打压,李卫生前是能吏,但在乾隆眼里他“功大于过”,毁庙、撤像、家族衰败,无一不是乾隆对“僭越”的零容忍。

李卫的一生像是清朝官场的缩影,雍正用人只看能力,乾隆却重规矩,李卫能在雍正时期大放光彩,却难以适应乾隆的新风格。

他是雍正的“宠臣”,也是乾隆的“弃子”,雍正需要这样的能吏,而乾隆需要“守规矩”的官僚,13年的宠爱是他才干的体现,3年的冷遇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李卫一生为官,留下了修桥筑路、打击盗匪、改革税务的政绩,这些实际的作为比那些封号和评价更具分量。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