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崛起,西方肠子悔青?早知如此,当年为何大方转让技术

陌上花未央夜未央时 2024-12-13 15:33:1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高铁现在可是中国的骄傲,但可能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当年中国的高铁技术,还是从国外“老师傅”那学来的。

他们为什么要把技术教给中国?难道是他们突然变得慷慨大方,国际主义精神爆棚?

当然不是这样的,说到底只有一个字,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中国高铁又是怎么完成逆袭的?

逆袭之路上的弯道超车

21世纪初世界高铁“江湖”有“四大门派”各显神通。

德国西门子是老牌劲旅,技术底蕴深厚,日本川崎重工,以精细化制造闻名,法国阿尔斯通还有加拿大庞巴迪,都是不容小觑的实力派。

这四位“老师傅”手里都攥着高铁技术的秘籍,而在这个时候,中国高铁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徒弟。

为了学习先进技术,中国高铁只能放下身段,恭恭敬敬地去拜师学艺。

可这些老师傅们个个都是老江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他们都懂,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把核心技术传授给中国呢?

那时候西方世界正经历着经济的低迷期,高铁建设这种耗资巨大的项目,在他们自家地盘上很难。

而中国近14亿人口是非常庞大的潜在市场,这是相当大的商机,他们特别想立刻把中国市场这块“肥肉”吞下肚。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表面上这些老师傅们慷慨地提供技术支持,又是签合同又是搞培训,一副“倾囊相授”的样子。

背地里他们却玩起了“藏私”的把戏,只给图纸不给核心技术,甚至还故意在技术参数上做手脚,混淆视听,生怕中国学会了真本事。

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先用一些“边角料”技术换取中国市场的入场券,然后利用“技术代差”,长期赚取高额利润。

比如当年日本川崎重工的总裁大桥忠晴,在和中国技术人员交流时,就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姿态。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高铁技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200公里的技术至少得学八年,想达到350公里,还得再磨炼八年。

他盘算着等中国高铁学了十几年,也只能学到现阶段的技术,而到时候他们的技术已经再次升级了,中国的技术上就还落后他们。

他们的目的是,等到那个时候,还得乖乖地掏钱买他们的技术和设备。

但中国高铁可不是任人摆布的软柿子,从1997年到2007年期间,中国铁路系统就经历过六次大提速。

最高运营速度提升到了200公里,这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人才。

虽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当时的国产动车组“中华之星”等,都没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但这些努力并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正是这些前期的探索和积累,为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

结果西方老师傅们很快就傻眼了,他们原本以为中国高铁得花几十年才能赶上他们的水平。

结果没想到他们就算这样设限,中国团队也只用了三年时间,就研制出了时速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并在2007年4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

这速度直接推翻了大桥忠晴的话,更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是,仅仅一年之后,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动车组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小时350公里。

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中国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能力,原本想“细水长流”地赚取利润,结果却丢掉了未来更大的市场。

硬骨头难啃也得啃

西方“老师傅”私藏的手段,反而激发了中国高铁团队的斗志。他们意识到核心技术得靠自己,指望别人就永远吃不饱。

于是一场自主创新运动开始了,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者复制,而是从底层技术开始,一点一点地啃硬骨头。

IGBT芯片是高铁的“心脏”,控制着电力的流动,直接关系到高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之前这些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不说,还容易被国外限制。中国高铁团队决心要攻克这个难关,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除了“心脏”,高铁的“大脑”网络控制系统也至关重要,它负责协调各个系统之间的运作,保证高铁的平稳运行。

这套系统极其复杂,涉及大量的软件和硬件,需要各个团队紧密配合,中国高铁团队迎难而上,硬是把这套系统给搞定了。

还有牵引动力系统,这相当于高铁的“肌肉”,提供强大的动力。

运行控制系统则是高铁的“神经系统”,控制着高铁的速度和方向,这些核心技术一个比一个难啃,但中国高铁团队没有退缩。

他们夜以继日地钻研、试验、改进,最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掌握了高铁的全套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价格也更实惠了,成本大幅降低,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灵活性提高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让中国高铁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以前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什么竞争力,只能看着别人“吃肉”。

现在中国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复兴号更是以安全、舒适、高速的特点,成为一张能代表国家形象的“名片”。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让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

印尼雅万高铁全长142.3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这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非常有意义。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10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

这条铁路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老挝的经济发展,也让中国高铁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还有中老铁路,这些项目都是中国高铁在全世界舞台上亮眼的成绩单,也证明了实力和竞争力。

未来要变得更好

回想2004年,中国提出“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规划,那时的中国高铁版图还只是纸上的一张蓝图。

如今这张蓝图早已升级换代,变成了更加宏伟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

截至2024年7月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4.5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更是超过16万公里。

中国高铁现在已经超越了交通工具的概念,它更像是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中国人的出行习惯。

过去从北京到上海,坐火车得十几个小时,现在高铁四五个小时就能到,早上在北京吃煎饼果子,中午就能在上海吃小笼包。

高铁不仅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还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高铁线路的建设,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高铁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有更多的人乘坐高铁出去旅游,方便舒服又快捷。

从最初的引进技术,到后来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如今的全面超越,中国高铁向世界展示了惊人的中国速度和强大的中国力量。

但中国高铁的脚步并没有停歇,速度更快只是其中一个努力的方向,未来中国高铁还要更加智能、更加环保、更加舒适。

结语

西方那些老牌强国打着小算盘,到头来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们当初为了钱,把技术转让给中国,想着靠“技术代差”长期吸血。

结果中国高铁不仅吸收了他们的技术,还自主创新一路狂飙,把他们远远甩在了身后。

现在中国高铁不仅速度快技术牛,还开始走出国门,这些“老师傅”们,是不是肠子都悔青了?

他们还是低估了中国的力量,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强的学习能力,怎么可能一直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信息来源:

新华网 中国高铁的成功密码时代周报 4.6万公里!中国高铁何以领跑全世界?

1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