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省国术馆的组织及活动情况—绥远省国术馆武术活动纪略(3)
吴秉孝 吴贤敬
绥远省国术馆设馆长、副馆长,下设总务、教务、编辑三科。各科设科长一人,科员、教练若干人(实际上共八人),每月经费300元(其中100元由地方事业促进社资助)。
吴桐任副馆长兼教练工作。1933年以后,聘请宋标(1933年离去),苏尔庆(1932年底病逝)、云连升、程全忠(1932年底接苏尔庆)、马正英(1933年接宋标)为教练。
省国术馆成立后,许久没有学员报名,馆内冷冷清清。在这种情况下,吴桐求助马正英老师帮助,马割爱相让,将马印、白怀礼、王美等十多名徒弟送到国术馆练武术,从而打开了国术馆的冷清局面。省国术馆最多时达五、六十人。
新学员入学仅收二角报名手续费,馆里的教学活动从下午三、四点开始,至晚七、八点结束。有比赛任务的学员,有时练到十点多钟才回家。教学与训练是有计划的,要求是严格的。
新学员都得从基本功开始学起,练的十趟弹腿是统一的套路,也是初学的店本拳术。学员必须掌握基本拳术后,才能学习其他的拳术意路。
徒手拳术有一定的程度了,教练根据学员的条件、身材、特点,也考虑学员的爱好,再教授各类器械。
馆内教练在教学中各自发挥其专长。马正英、程全忠老师以长拳和各种器械为主;云连升老师以八卦超顶枪即阴把缠枪、剑点为主,吴桐副馆长以太极拳、推手、太极剑为主:武术前辈吴耀(吴三汉)也经常传授八卦和大杆子。
老学员马印、王美等也经常代师教新学员。在国术馆活动期间,一部分教练与学员曾多次代表绥远省参加华北和全国国术比赛。
1932年王美、白怀礼等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国术表演赛;1933年程全忠、王美、苏有成、陈增福、代俊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国术表演赛;同年白怀礼、王美、刘恩绶、潘德元、张海参加了南京举办的国术比赛;1934年马印、王美、刘恩绶、白怀礼、代俊、吴占彪参加了天津举办的华北国术表演赛;每次都获得较好成绩。
吴桐在多次比赛中都被聘为国术裁判员。
由于阴把缠枪的奇特,引起武术界的注意,要求绥远省代表队多派使阴把缠枪的队员参加。
为此,国术馆为迎接1935年10月举办的国术比赛,加紧了训练。准备参加的队员吃住在国术馆,进行了紧张的练功。后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比赛活动未能举办。
省国术馆除了参加比赛活动外,还于1932年派刘恩绶去中央国术馆学习了一年半。
同时,还应各单位聘请,派出不少学员去各单位教练武术,马印被聘到电话公司,王美被聘到电报公司,陈增福被聘到政府机关……
1937年初,省政府还抽调选拔了17名学员分赴各县教练普及武术,各县参加学习的总共有三、四千人。
1937年,日寇侵占了绥远,国术馆关闭了。抗战胜利后、国术馆又恢复了,馆长由当时的绥远省主席董其武兼任,吴桐仍被董事会推选为副馆长。(当时的经费少,远不如37年前教练和工作人员多)。
国术馆下设了六个分场教练武术。本场教练关德山、王美(后因经费少而减聘);一分场马正英、马印,二分场张振英、范美,三分场吴文魁、苏有成;四分场王国瑞、郭文考。
在省国术馆成立后,归绥县国术馆也于1931年5月成立,馆址在西五十家街,馆长由当时的归绥县长郑直昌兼任,副馆长翟兴武(后调省国术馆当教务主任),教练潘德元、录天喜。
入馆学员有百余人。教练太极拳、八卦掌、弹腿、长拳、枪、刀、剑术等.
莎拉齐县国术馆也于1933年成立,馆长由当时莎县县长李应道兼任,副馆长武继之,教务主任张全胜(拳师),教练胡文光、杨德山。
一切办法均按绥远省国术馆组织大纲要求相同。馆址设在县城东门奶奶庙内。
其他各县因财力困难,未能成立国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