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城,改写了大明王朝的历史。
然而,他在北京仅仅停留了42天,这短短的42天却成了他辉煌生涯的转折点。
原本唾手可得的江山,为何瞬间化为泡影?
在这42天里,李自成究竟做了什么,又为何被称为“断了自己的生路”?
这三件事,不仅让局势急转直下,更为他自己种下了失败的种子。
是骄傲自满,还是决策失误?李自成的短暂辉煌为何如此迅速地走向衰败?
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背后,隐藏着太多值得反思的细节……
义军攻入京城,明帝自缢于景山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十八这一天,对大明王朝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李自成的义军连日来猛攻京师,眼看城破在即。
关键时刻,宫中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迎降,北京外城终于失守,皇城被围。
次日凌晨,皇城也被攻破。
千钧一发之际,崇祯帝宫中鸣钟召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他只得长叹:"孤家寡人已矣!"随即颤颤巍巍,缩着脖子爬上皇宫后的景山,在一棵老槐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久后,身着朴素战袍、神采奕奕骑着马的闯王李自成,在文武百官的前呼后拥下,意气风发地走进了大明皇城的城门。
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自此土崩瓦解。
而新的盛世看似已经降临。
面对欢呼雀跃的京城百姓,李自成信心满满地对身边的将领们说:"天下英雄舍我其谁!"他立刻下令,严禁军队伤害百姓、抢掠财物,违者按军法从严惩处。
京城里一时风平浪静,新政权呼之欲出。
飘飘然进京称帝,犯下三大致命错误对这个从陕西农家走出的寒门英雄来说,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明王朝,拿下京城可谓梦寐以求。
可是让谁都没想到,在这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李自成却犯下了三宗不可饶恕的错误,把天下拱手相让。
第一个错误是放纵部下,导致百姓不聊生。
按理说,刚刚攻下京城,百废待兴,稳定人心才是当务之急。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李自成就率先捞钱搜刮,入主皇宫后大肆洗劫了内库,还在一群宫女中看中了窦美仪,当即就封她为妃。
有其主必有其下。
李自成的部将上行下效,开始对达官贵人勒索钱财,屡屡掳掠妇女儿童。
本来打算中立的大臣们,不是被抄家就是眼睁睁看着女儿被拖走,对李自成恨之入骨。
可是李自成对这一切却听之任之,还觉得属下跟了自己多年,为了富贵也情有可原。
第二个错误是沉溺美色,将领争风吃醋。
自从册封了窦美仪为妃,李自成便日夜笙歌,军国大事渐渐不管不问。
而他的大将们也个个身先士卒,去抢掠女色。
大将刘宗敏甚至抢到了已经投降的吴三桂的头上。
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本是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的战利品,却被刘宗敏强占。
刘宗敏不仅抢走了吴三桂心爱的女人,还打伤了他的父亲。
愤怒之下的吴三桂果断站到了清军一边,从此火并南下。
第三个错误是决策多变,犹豫摇摆不定。
开始时李自成志得意满,想长期在北京建都,享受万人之上的富贵荣华。
可是转念一想,担心根基不牢,北有满清虎视眈眈,南有张献忠势力庞大,决定迁都原来的大本营西安。
于是奸臣牛金星出主意,建议李自成学西东两汉、北南两宋,先在北京称帝,然后再迁都。
李自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始筹备登基。
如此一来,本来已经不满李自成的大臣们更是人心涣散。
而此时反叛的吴三桂已经联手清朝多尔衮,兵临城下。
李自成一边匆忙在武英殿登基,一边准备弃城而逃。
大兴刑狱搜刮民脂,京城哀鸿遍野一开始,李自成拿下京城之后,虽说禁止军队搜刮百姓的财物,但是对明朝原来的官员可就没这么仁慈了。
仅仅在北京称帝的第二天,李自成就急不可耐地下令,每位大臣必须按照级别进贡大笔的金银财宝。
什么堂上10万两、部院5万两、科道3万两,层层下来,细数到二三千两不等。
这还不算,为了尽快搜刮民脂,李自成的亲信刘宗敏干脆制作了5000多副夹棍,在京城内设立了多处刑讯室,各种酷刑样样俱全。
大批官员百姓被抓进去,遭受非人的折磨。
哀嚎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据说,最后光明朝的旧官就死了1600多人。
更过分的是,凡是交不起钱的百姓,就被抓起来当作人肉沙包,遭受鞭打拷问。
有钱人家的姑娘小姐们,也难逃魔掌,要么就范,要么走上绝路。
整个京城血流成河,民不聊生。
李自成的军队共在狼藉的人间地狱里搜刮到了8000万两白银,是大明国库的十倍之多。
可是这时,清军的铁蹄已经越来越近。
吴三桂清兵反扑,李自成兵败如山倒愤怒的吴三桂与清朝合谋,很快联手清军大将多尔衮,一举击溃了李自成的防线。
李自成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只得仓皇逃回京城。
就在进京42天后的某日,他匆忙登上皇位,却没想到第二天就不得不弃城而去。
大势已去,李自成只得放火烧了皇宫,带着所剩无几的人马四处逃窜。
清军穷追不舍,李自成损兵折将。
最后在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他只带着二十几个亲信侦查地形,结果遇上了当地的民兵埋伏。
年仅39岁的李自成,就这样郁郁而终。
有意思的是,民间一直流传着李自成"吃饺子丧命"的传说。
据说他小时候穷得叮当响,过年连个饺子都吃不上。
后来忽然有个算命的告诉他,说他有四十二年皇帝命。
等到李自成当了皇帝,不知怎的就爱上了吃饺子,一天三顿,整整吃了42天。
结果可想而知,时运戛然而止。
要知道,在老百姓的风俗里,一顿饺子就当是过了一年,42天岂不是把他当皇帝的岁数都给吃没了?当然这只是无稽之谈,但也反映了百姓对这位农民领袖英雄的无限遐想。
妄为自误天下,悲剧源于短视回顾李自成这个从陕西农家走出的明末枭雄,的确有些可圈可点之处。
他出身贫寒,早年为生计奔波,做过驿卒,种过地,还差点被地主打死。
后来参了军,因为军饷被克扣,愤而杀死贪官,从此走上造反的不归路。
这么多年跌宕起伏,好不容易熬出头,攻破京城,眼看就要登上九五之尊,却因为短视妄为,败得一塌糊涂。
当然,我们今天事后诸葛亮,批评李自成太过心急,急功近利,只顾一时享乐,却忽视了长远布局。
他大肆搜刮,刑罚重重,激化矛盾,又在定都问题上犹豫不决,最后被反叛的降将吴三桂里外夹击,全盘皆输。
简直就像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李自成稀里糊涂地把它给啃了,结果却因此丢了性命。
试想,如果当年李自成能多一些耐心,懂得笼络人心,与降将将领维系感情,迁都问题上从长计议,说不定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悲剧了。
即便真的天命难违,大势已去,至少在位的时间也可以更长一些。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一切已成定局。
我们今天回顾这段往事,更多的是为这位农民领袖扼腕叹息。
李自成虽然出身低微,但毕竟也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曾经也是叱咤风云的英雄。
只可惜,他在权力和欲望面前,迷失了自我,葬送了一个本可以改写历史的机会。
岂止是吃了四十二天饺子的命数,更是丢了一个改朝换代的千载良机啊。
李自成的悲剧,大概就在妄为自误,断送了成就一番伟业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