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教授,新疆美院院长贺羽:我画《阿拉湖》

贵依看过去 2024-06-17 08:36:04

原创 贺羽 贺羽作品册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阿拉湖是一个很陌生的地名。这是位于哈萨克斯坦的、靠近我国西北边境的一个咸水湖泊,面积超过两千六百平方公里。历史上的阿拉湖曾归属中国。1864年,根据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被割让给俄国。1991年苏联解体时归属哈萨克斯坦。

我知道和了解阿拉湖也是比较偶然,2023年夏天,在新疆艺术学院挂职的我因为一个活动来到了北疆的塔城。当地朋友带我参观了边境线上非常有名的塔斯提哨所。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小白杨》,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哨所。那天天气很好,朋友指着远处哈萨克斯坦的一边说:看!那就是阿拉湖。果然,在上午淡泊的阳光下,一片雾气中,赫然可见一片湛蓝的湖水。仔细看,隐约还有一个湖心小岛。

从塔斯提哨所远眺阿拉湖,摄于2023年8月

那天以后不久,我心中萌生了以阿拉湖为主题创作一幅油画的想法。也有了寻找机会先画一张写生的计划。等到我做好了准备,再次回到塔城边境一带时,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秋天。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抵达了一个更靠近湖面的位置。

那是一个多云的下午,阳光穿过云层在地面上投下一块一块的亮斑。阿拉湖依旧笼罩在雾气中,但是有一块水面正好反射了头顶的阳光。在周边的雾气中,在多云且阴沉的天空下,格外耀眼。我在这个位置迅速画了两张色彩写生,记录了一下色调和周边地貌。

阿拉湖写生现场与写生稿 60x86cm 2023年9月30日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的大雾并不稀奇,阿拉湖长年雾气笼罩。但湖面反射出阳光,还是带有一些偶然成分,也显出一种特殊的画意。这里要补充的是,我写生所在的位置是靠近边境一个废弃的度假山庄,那天我们驱车颠簸了近两小时才到。那个位置只有少数当地人才知道,仅一条简易的土路与它联通,而且这条简易土路也不是全年都能通行。据称在山庄废弃之前,如果赶上雨雪季节,必须动用直升飞机或部队的履带车辆才能抵达。

所以,那天我能赶上如此特殊也很有画意的这一幕景象,算我的运气不错了,因为交通不便,因为各种原因,想要再去第二次都十分麻烦了。

在工作室推敲人物的动态

这幅画我花的时间不短,从去年十一月回北京开始推敲草图,到今年五一才基本完成,差不多半年了。它的尺幅也不小,200cm宽,135cm高,在我的作品里面算大画了。

我构思并安排了一对母女出现在画面上,其中年轻的妈妈是画我的学生郑纯,小女孩画的是我二儿子的一位小同学。她们大约是节假日出来玩的游客。孩子被地上不知什么东西吸引了注意力,妈妈本能地招呼女儿,但神态和姿势又都有些漫不经心。我用一对母女在草坡上玩耍的悠闲姿态暗示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平淡安宁的生活。但是在这安宁与闲适的背后,阿拉湖反射的强光,穿过了厚重的雾气,穿透了历史的屏障,直达我们的眼睛,无声地提醒我们它的存在,它不应该被我们忘记。

不好画的是近景,我写生的草地上没什么东西可画,只有一团团枯白的草丝。整个环境也缺少深色调的元素,我加进了一些高海拔的山地才会出现深色草甸和灌木,这样能呼应和分担一下画面妈妈穿的深色衣服。实际上阿拉湖附近山地的海拔并不高,我站的坡地海拔也超不过五百米。这算是对客观真实的一点改动。

紫红色标出的是中哈国境线,中国一侧的黄色圆圈是我写生的大致位置。图片中用浅色调标出的两个方框,大的对应画面远景中的弧形湖岸,小的对应画面右侧远景中的湖心小岛

清代称阿拉湖为图古勒池

阿拉湖第一次纳入中华版图是公元前60年,那一年汉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唐朝时阿拉湖归属安西都护府的管辖,当时这里是丝绸路上一片商贸发达的繁华之地,相传李白就出生在阿拉湖附近(一说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清代称阿拉湖为图古勒池,乾隆攻灭准噶尔汗国以后,阿拉湖归属伊犁将军的管辖。如今这块宝石般的蓝色早已离开了我国版图,任何一个中国人站在这段国境线前都会感受到一种伤感与无奈。但我画这幅画也并不是简单地表达一个缅怀故土或家国情怀的主题,我更多还是想探索画面上人物和环境的一种关系或联结。这种关系或联结具有一定的主题内涵,但也不一定是多么强烈或有现实意义的主题,也可能只是一种情绪和情感的氛围。

最后还要感谢我在新疆的同事和朋友们,感谢所有为我完成这幅画提供帮助的人,你们辛苦了!

很久没有发表自己的主要作品,这几年一直都是发一些风景和素描的写生。欢迎业内同道多提宝贵意见。我也附上一段视频,这样能弥补一些图片的不足。

《阿拉湖》 135x200cm 布面油画 2023-20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