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会战大捷

是禅牛呀 2024-11-06 08:40:57

到南昌,和朋友小聚时得知,1941年3月,中国守军曾在南昌附近的上高县一带歼灭上万日军,取得“上高战役”大捷,便决定去上高县看看。

上高县西距南昌市120公里,乘车2个小时便到。

到上高县城,先去了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镜山,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就在这里。

陵园大门,是一座白石牌坊。牌坊上,镌刻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的“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八个大字。抗日战争初期,著名的“上高会战”就是在这镜山脚下击溃日军的。

上高县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入陵园,沿石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六角“会战亭”。亭中立一方石碑,上面镌刻着上高县人民政府于1991年立的“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重修记”。

陵园最高处,矗立着“上高会战阵亡将士墓”的大型石碑,其后是三个大型衣冠合葬冢,其两侧是上高会战9926名阵亡将士名录碑。这也印证了徐锡麟《出塞》中所说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诗句的悲壮。

没有烈士英勇牺牲的昨天,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的今天;享受着今日的安宁幸福,岂可忘记昨日的流血鏖战!面对着会战阵亡将士名单,我不禁双手合十,鞠躬,悼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灵。

墓后有小路可通山顶,在林木的掩盖下,当年的战壕、防御工事依稀可辨。

据说,烈士墓附近还有一座“倭奴坟”,埋葬着在上高会战中战死的日军。那里,就不去了。

站在镜山之上,远眺上高县城南郊的上高大桥,桥下锦江缓缓北去。当年,锦江河也曾是侵华日军难以逾越的鸿沟。

1941年3月,驻扎在南昌的侵华日军在向周边的中国守军发起扫荡之时,中国守军抓住日军配合的空隙,将日军第34师团团团包围并击溃,取得了这场“上高战役的重大胜利,上高战役又被赞为“中国抗战最精彩的一战”。

1939年下旬南昌失陷后,中国守军仍在南昌外围与日军交战,并收复高安县等地,迫使日军退守靖安县、武宁县一线,双方隔锦江对峙。

高安县和上高县位于南昌西南,群山环绕,扼控赣江和锦江,地形险要。这一带也是中国守军的防御要地,第3战区第32集团军、第9战区第19集团军和第30集团军分别驻防于这一带。

1941年春,为巩固南昌外围据点,日军出动了第33师团、第34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4旅团共计6.5万兵力,配备了40多辆装甲车和100多艘汽艇,发动了“鄱阳湖扫荡战”,试图一举夺取高安县和上高县,消灭这里的中国守军。

中国守军负责赣北防区的第70军(军长李觉)、第74军(军长王耀武)、第49军(军长刘多荃)、第72军(军长韩全朴)及江西保安纵队,兵力十万人,部署了三道防线。在日军进犯时,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到第三道防线后,再集中兵力围歼之。

按计划,中国守军第70军为左翼诱敌兵团,利用第一、第二两道防线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后,适时转移,穿插到敌人的侧后,截断日军后方补给及退路;右翼诱敌兵团由第49军从赣江东岸秘密出击,与左翼军配合,对敌实施外线反包围。

防守正面阵地的以第74军王耀武部为整个战役的决战兵团,待左翼部队将日军诱入第三道防线时,协同各部,将敌围歼。

1941年3月14日夜,日军分三路集结,其北路为第33师团的14000余人,中路为第34师团2万余人,南路为独立混成第20旅团8000余人。日军此次战役的企图是东渡赣江,袭扰樟树、丰城,分路合击上高县,借以巩固南昌外围。

3月15日晨,北路日军第33师团兵分两路,向驻守奉新的中国守军发起攻击。两路日军形成钳形攻势,借助空军和重炮,快速向奉新城外围推进。因日军火力极为猛烈,中国守军第70军第19师被迫放弃奉新城。

日军攻陷奉新后,越过潦河,继续向西突进。

3月17日,日军第34师团以20辆装甲车为先导,向中国守军第70军第107师阵地发起攻击。战至中午,防御阵地相继失守, 17日夜,第107师放弃高安县城。

日军占领高安县城后,乘势西进,逼近中国守军第三道防线前沿。此时,由于中国守军两翼的诱敌兵团正在牵制日军,无法及时分兵对进犯的日军第34师团施行反包围。

日军原计划是北路第33师团压迫中国第70军向南退却,但第70军却边战边向西北退去。日军第33师团跟踪追击,却遭到中国守军第70军和第72军的反包围。经过两天激战,日军第33师团受到重大伤亡,伤亡2500余人,加上南路日军未能赶到,只好于19日沿潦河撤回到奉新县城。

南路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于3月15日自南昌赣江北岸的牛行出发,企图与北路日军在高安县和上高县之间的区域合击中国守军。但南路日军出发后,连续遭到中国守军的阻击,进展迟缓。16日晨才渡过锦河。他们留下1个步兵大队(赣江支队)后,继续向西突进,准备与第34师团会合,加强对上高中国守军的攻击力量。

日军赣江支队沿赣江南进,准备在攻占丰城、樟树后,再从侧后方突袭清江县城(今樟树市),配合北路日军攻占上高县。但他们的先头部队在泉港附近横渡赣江时,遭到中国守军的阻击。渡江之敌大多落水,随即仓皇撤退。

中国守军乘生追击,歼灭大半日军。

中路日军第34师团的两万人,是此次会战的日军主力,他们于3月16日拂晓沿湘赣公路西进,以上高县为主攻目标,企图与南北两路日军共同包围中国守军第74军。

3月18日上午,中国守军第74军将第三道防线的前沿阵地推进至龙王岭、扬公圩、黄峰岭一线,与日军对峙。

当天下午,日军第34师团一部在飞机和重炮的配合下,向我第74军阵地发起猛攻。第74军第58师顽强抵抗,一直坚持到黄昏。

由于第74军在正面的牵制,为合围日军第34师团争取了时间。中国守军两翼兵团开始实施外线反包围。19日,中国守军左翼兵团向仙姑坛,丁家山一线出击,压迫北路残敌。右翼兵团绕袭日军侧翼,并截击回犯日军。

日军分进合击上高计划失败,又面临被围歼的危险。为了挽救败局,日军竭力将南北两路兵力向中路主力靠拢,集中力量对中国守军第74军发起多轮猛攻。

3月20日,南路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向锦河南岸第74军第51师鸡公岭主阵地发动反攻,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血战竟日,日军死伤200余人。之后,日军再次纠集六百人又向鸡公岭发起猛攻,造成中国守军伤亡大半。就在日军蜂拥而上攻入阵地之时,中国守军一个连绕到日军背后发动奇袭,毙伤日军300余人,一举收复阵地。

两小时后,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又先后派出3个大队发起攻击。第74军第51师官兵在师长李天霞的指挥下顽强抗击。经过两天激战,歼敌千余人,击溃了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打出了中国守军的威风。

上高会战势态图

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被打垮,给中国守军从两翼对日军包围创造了有利战机。

日军中路第34师团自3月19日逼近中国守军正面阵地后,气焰甚为嚣张。由于第74军第51师奉命深入日军侧翼,此时与日军第34师团对峙的只有第74军第57师、第58师两个师,兵力严重不足。

3月20日,日军集中重炮和30余架飞机猛烈轰击中国守军阵地,第58师一部虽经奋力阻击,激战至夜,阵地还是被日军突破。21日,第58师转移至与第57师阵地斜交面。两个师经过一天血战,击退日军三次猛攻。

3月22日晨,中路日军又集中近万兵力,再次向中国守军阵地发起攻击。在炮火纷飞中,中国守军拼死力拒,伤亡惨重,但阵地一寸未失。

23日,日军第34师团再次集中6000余人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勇阻击,往返冲杀,阵地失而复得三次。

双方激战至24日凌晨,中国守军再次夺回白茅山阵地。上午,日军孤注一掷,又从锦江南岸调来独立混成第20旅团残部3000余人投入战斗,还出动70多架次飞机,投弹1700余枚。中国守军阵地大部被摧毁。但日军的两次攻击,还是被我军击退。至此,日军第34师团已攻击乏术,陷入困境。中国守军两翼各军全部到达预定位置,对日军形成了包围圈。

日军见陷入重围,便向日军第11军发出求救急电。3月24日,援敌一路2000余人自九江南驰增援;另一路第33师团第215联队从奉新西出发,前来救援。

25日晨,日军第33师团向中国守军左翼阵地发起攻击。激战至中午,中国守军预9师害怕遭到日军夹击,擅自东撤,日军第33师团得以进入官桥与第34师团会合,并掩护第34师团退却。

3月26日,中国守军重新调整兵力部署,由预9师、第19师于官桥附近设防,防止日军突围和增援部队;第74军第57师经潘家桥向北进击,第74军第58师、第70军第107师向官桥进击;第49军第105师于官桥以东攻敌侧背;第72军新15师向江家洲以南,新14师向东南,决心对日军实施第二次包围,并坚决予以歼灭。

日军最终被包围在以官桥为中心南北5公里的包围圈内。

3月28日,中国守军各部以官桥为目标,向日军残敌发起全线攻击。日军被迫退守官桥街内。经过一日巷战,中国守军彻底击溃第34师团,收复官桥街,全歼日军600余人。

此战,日军伤亡惨重。据当年的《抗战日报》报道,此战毙伤第34师团少将指挥官长岩永汪、联队长浜田大佐,以及“日军伤亡二万四千余,遗弃尸体三千余,伤毙军马四千余,遗弃马匹千余具,俘敌兵七十二名……击落轰炸机一架,击沉浅水汽艇五艘。”中国守军伤亡2万余人。

4月2日,中国守军又乘胜收复高安,上高会战终以中国守军全胜而告终。

这场胜利是中国守军罕见的一次大胜,国内各地皆召开庆祝大会,大大提振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上高大捷,得益于中国守军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和用于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