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平台竞争遇上品质升级,低价的数字游戏,正在迭代为2.0版本。
今年618,很多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所有电商平台都在拼命压价,从促销规则到流量倾斜,所有的手段都在围绕“低价”做文章。
但是这场低价大战,没有赢家。低价硝烟弥漫之下,商家生意越来越难做,消费者那头也没有出现清一色的好评,反而出现了“退货率飙升”的现象。
有人10天卖出1000万的商品,结果算完账发现,自己一分钱没赚。仅退款、退货退款,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可以说是空忙活一场。
消费的人也不满意。几块钱买到了十个衣架,结果没用两天就出现了各种毛病,看似占了便宜,实则购物体验十分糟心。
低价大战打到最后,最后的结果就是“双输”。商家靠压低成本卷低价,商品质量随着价格走低而降低,消费者用更少的钱,买到了更次的东西。
在电商低价火拼之间,大家对“低价”的定义正在发生改变。低价不等于低劣,市场需要低价,但需要的是有品质的低价,应该是价格、品质和服务的兼得,一场商家和用户的共赢。
就像京东说的那样,割肉补贴不是低价,品质缩水不是低价,真正的低价是从效率当中要空间,从供应链当中做文章。
像沃尔玛旗下的山姆超市,去年销售额超过800亿元。山姆的东西并不算特别便宜,比如一斤草莓35元,但就是这些“昂贵商品”,受到了无数中产的欢迎。
山姆的成功秘诀在于,帮消费者选品的商业模式。传统超商、大卖场、电商平台SKU动辄2W-3W,以商品种类丰富为卖点,把货全上到货架上,让人们自己挑。
而山姆的SKU控制在3000-4000,消费重点在人与需求,山姆更多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为消费者选择或开发商品,比如冷藏存储的鲜奶,山姆只有3款,其他超市动辄数十款。
还有特卖电商唯品会的供应链,也很有意思。唯品会只卖大牌折扣商品,大牌商品的SKU众多,可以给予用户更多选择余地,同时也为品质和低价的兼得做了保证。
唯品会在全球布局了10个海外办事处,覆盖全球的供应商,能够拿到全世界的报价单,第一时间了解不同的品牌在哪个区域下单最便宜。截止目前,唯品会合作的品牌数量超过46000家。通过独特的买手制度,用更短的销售链路,让当季产品价格更低,用户得到更大的折扣力度。
而无论是山姆还是唯品会,对于品控都相当严格,山姆委托知名品牌的加工工厂生产,或产地直购。唯品会为了把好质量关,建立了自己的鉴定中心,并且与中国中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质检、溯源、质量认证等多方面深化合作。
纯粹的低价游戏,已经很难继续下去,在这个品质升级的消费时代,只有那些真正的好货好价,才是零售行业未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