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结局最好的间谍,欺骗秦王嬴政,暗害秦国,反被秦王赏识

万卷天下历史书 2024-05-16 05:07:45

战国末期,长平之战结束后,各国开始合纵抗秦。张仪的连横之策与公孙衍的合纵之策相互争持。面对秦国的强大,各国都有“良策”。楚国误信了张仪的计谋,因而发生了屈原投汨罗江的悲剧。

齐国都城那时本是繁华都市,商业巨富,军事实力也较为雄厚,却亲秦而不助五国。昔日称霸一时的魏国也被迫向秦国屈服,不断地割地以求一夕之安。但赵国、燕国、韩国等小国在面对秦的强大时,采取了积极的方法。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拒绝采取贿赂秦国的方法,反而采纳了谋臣虞卿的意见,联合其余五国共同抵抗秦国。而燕国地处北方,曾寻求荆轲刺秦王之策。韩国曾获得了郑国的大半疆土,但处于四战之地的韩国却成了诸侯中境况最差的一个。

然而,韩国面对秦国的强大,也想出了疲秦之计,即派间谍削弱秦国。

战国时期各国势力错综复杂,魏国曾几次与齐国争霸。庞涓被迫自尽,太子申生被抓后,魏国被迫向齐国屈服。

就在各国争得你死我活时,秦国却在推行商鞅变法。最后商鞅虽被五马分尸,但商鞅之法却深入人心,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能颂扬。秦国通过经济上重视农耕、军事上实行军功爵制、同时设置郡县等举措,逐渐崛起,其强大引起了各国的忌惮。

韩国作为小国,在军事上与秦国并无相争之力,所以便想派出间谍执行疲秦之计,以瓦解秦国的国力。

于是,韩国派出了郑国。郑国来到秦国后向秦王建议修建一条河渠。他说道:“为了让秦国更加强大,我们最好在泾水和洛水之间修建一条灌溉渠道,这样可以把当地的旱田变成肥沃的土壤。这样秦国不就会更加发达了吗?”

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建工程,想借此机会阻止其东伐,于是派水工郑国去游说秦国,建议在泾水和洛水之间修建渠道。秦王政赞同了郑国的意见,开始着手修建河渠。

韩国得知后非常高兴,认为秦国中了自己的计谋,将把大部分力量投入到修建河渠中,不再专注于攻伐,这样秦国将会逐渐衰微。

在修建河渠过程中,韩国的计谋泄露了,郑国间谍的身份也被暴露。秦国的宗室大臣们对秦王说:“诸侯国来到秦国做事的人,大概都是为他们本国的国君游说,以离间我们秦国而已,请大王把他们全部驱逐出境。”

郑国间谍身份暴露后,在秦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秦国的臣子们为此感到惶恐不安,因此部分宗室臣子认为应当驱逐来自其他国家的人。

此后,李斯向秦王献上了《谏逐客书》。他听说官吏们商议驱逐客卿,认为这是错误的。“各国的珍贵财宝不产于秦国,但秦国却能得到它们;各国的贤能之士不产于秦国,但秦国却能任用他们。这就是秦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其高大;河海不择细流,所以能成就其深广。

秦王嬴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于是废除了逐客的计划。秦王嬴政在后世被称为暴君,有“阿房阿房亡始皇”的歌谣传唱,但他也是一位有度量的君主。

秦王嬴政

一方面,他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而采取了郡县制;

另一方面,他在面对贤臣的谏言时也能斟酌采纳。即使在郑国间谍身份暴露后,秦王嬴政原本打算治他的罪,但当郑国说:“我当初虽然是以间谍的身份来的,但是这条灌溉渠道如果修成了也是对秦国有利的。”秦王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仍命他继续负责修建这条渠道。

秦王嬴政原本要杀郑国,但郑国却镇定地说:“我修建这条郑国渠,只能为韩国延长几年的寿命,但却可以为秦国建立万世的功业。”

郑国渠的修建只是让韩国得以苟延残喘几年而已,而秦国却可以借此成就万世之功。秦王嬴政自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听了郑国的话非常高兴。不仅没有处罚郑国,还让他继续修建郑国渠,以此让秦国的名声传扬后世。

郑国渠修建后,关中的盐碱土地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原来的盐碱地变成了万亩良田。而秦国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加强大。

秦国既有了郑国渠,又有了都江堰,不仅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商业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秦王统一六国的时候即将到来。

“于是关中成为肥沃的土地,没有灾年。秦国因此富强起来,最终吞并了诸侯国,并把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1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