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快看张同学Z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纷纷对美国经济持悲观态度。
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中美GDP差距居然再次拉大。
2021年时,中国的GDP曾一度占到美国的77%,但如今,这一比例却降至了59%。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中美GDP差距的再次扩大?问题出在哪里呢?
数据背后的“水分”
想要理解中美GDP差距的变动,首先要认识美元计价的GDP并非绝对客观的衡量标准。
汇率波动,就像一把不断变化刻度的尺子,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
2021年至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4左右贬值至7.1左右,这直接导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GDP总量“缩水”。
人民币贬值导致美元计算的中国GDP看起来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真的变小了。
此外,美国GDP的统计方法也存在一定特殊性。
美国不仅将本土企业创造的价值计入GDP,还将外国公司在美国境内创造的价值一并纳入。
这种统计方法,使美国GDP数据中包含了相当一部分“水分”,掩盖了经济增长的真实情况。
更客观地来看,如果剔除物价上涨因素,2023年中国GDP实际上相当于美国的82.4%,远高于官方公布的59%。
由此可见,单纯比较以美元计价的GDP数值,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关键期
近年来,中国传统的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快速增长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全球经济环境在变,国内资源压力增大,经济增速慢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我们主动做出的调整策略。
这并非衰退的信号,而是转型升级的阵痛,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长期发展的潜力。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央行实施了多次降准降息措施,增强市场资金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这个动作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使用美元计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看起来减少了。
同时,疫情后消费需求持续低迷,人们的消费意愿下降,即使在低利率的环境下,也不敢轻易消费,导致中国经济面临通缩风险。
这种谨慎的消费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经济形势的担忧,但也制约了经济的复苏。
此外,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持续施压,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020年开始,美国频繁出台政策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关键技术,特别是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
这种技术限制,确实给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阻碍。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加大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成功突破了部分技术封锁,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科技进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动力,也让经济更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美国经济模式
与中国重视实体经济不同,美国经济高度依赖消费,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80%以上。
美国人旺盛的购买欲,得益于较高的经济收入、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以及美元的强势地位。
然而,这种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也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和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美国经济对外部环境挺敏感的,一旦外部环境变差,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地缘政治闹腾,它就容易出问题。
过分追求消费,就像在沙滩上堆的堡垒,看起来挺美,但一阵风就能把它吹垮。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缺口巨大。
美国的社保和医保账户面临高达75万亿美元的债务,社保基金可能在未来十年用光。
这颗“定时炸弹”可能随时引爆美国的经济问题。
高通胀推高了名义GDP的数值,却并未实质性地改善民众生活水平。
“免费拿”这类潮流背后,其实揭示了美国看似富饶的经济下,普通人的生活并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为应对高通胀而采取的连续加息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胀,但也推高了美元汇率。
而中国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降准降息政策,则导致人民币贬值。
这种此消彼长的汇率变动,进一步拉大了以美元计价的中美GDP差距。
光看用美元计算的GDP数字,是没办法全面了解两个国家经济情况的。
更客观地比较两国经济发展,应该关注经济增长速度等更具实质意义的指标。
中国一直以来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制造业和农业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
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二产业创造的GDP合计为15544亿美元,而美国仅为11295亿美元,这体现了中国在实体经济领域的优势。
美国则更侧重于消费和服务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拉动。
这种结构性差异并非简单的孰优孰劣,而是两国基于自身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战略选择做出的不同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经济已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
中美企业彼此看中了对方的巨大商机,中国也渴求美国的技术和市场支持。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GDP虽然是衡量国家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但并非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唯一标准。
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还体现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诸多方面。
然而,在一些专家或者机构预测数据中可以看出。
在未来十年内,美国有可能从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滑落至第三,而全球前三大经济体的位置将由中国、美国和印度占据。
至于中国何时能够登上榜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取决于未来的发展进程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参考信源
新华网2024年6月17日——中美GDP,怎么看?怎么比?
澎湃新闻2023年3月6日——中美经济总量差距扩大?国家发改委回应:美高通胀拉高名义GDP
新京报2021年4月15日——刘元春:中美博弈步入关键期,中国GDP将在2028年赶超美国
21世纪经济报道2024年12月10日——深度|人民币“淡定”应对强势美元
观察者网2024年12月15日——“GDP预计被关税拉低1.1%,美国将失去自由贸易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