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中医经典05:《黄帝内经》中王冰增入的七篇“大论”是真是假?

炎黄国医吴越 2024-07-12 09:58:32

学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王冰增入的关于五运六气的七篇“大论”到底是真是假?是否值得学习?

《汉书·艺文志》作者所见到的《黄帝内经》共十八卷,其中《黄帝内经·素问》九卷,到《隋志》时,虽然记载说《素问》是“九卷”,但却特别注明是“梁八卷”,说明至少到南北朝的梁朝时,《黄帝内经·素问》已遗失一卷。

南朝齐梁之间的全元起作《素问训解》注解《黄帝内经·素问》,他所注的《黄帝内经·素问》只有八卷。这说明,《素问》第七卷亡佚的时间,是从汉代到南朝齐梁之间全元起注《素问》之时,这个时期其实很短。

而且,在汉至唐这段时间,社会发展程度、书写的容易程度,都比以前的历史时期更高,按道理,《素问》不应该有所亡佚才对。

唐朝王冰针对亡佚的《素问》第七卷,增入了《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这七篇“大论”,成了至今行世的《黄帝内经素问》。

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说:他“于先生郭子斋堂,得先师张公秘本”, “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这就是增入这七篇“大论”的经过。

为什么这七篇“大论”会亡佚呢?王冰的解释是:“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

晋朝皇甫谧根据 “黄帝内经”(《素问》和《针经》)撰写《针灸甲乙经》,隋唐人杨上善(在王冰之前)根据 “黄帝内经”撰写《黄帝内经太素》,都没有提到说《素问》有残缺、亡佚,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王冰所增入的七篇“大论”的内容;但是,文献研究者也没有考证出来:能否从《针灸甲乙经》和《黄帝内经太素》中找到《黄帝内经》亡佚的第七卷的内容?按理说,整整一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果皇甫谧和杨上善读到的是完整的《素问》九卷本,他们的著作中应该有很多亡佚的第七卷的内容才是!既然从他们的著作中找不出来这第七卷的内容,那么,也可以推测:《针灸甲乙经》和《黄帝内经太素》看到的《素问》可能也是只有八卷的本子。

宋朝校订《黄帝内经》的林亿等人认为:王冰所增入的七篇“大论”,实际上是另一部医书《阴阳大论》的内容。有学者论证说:《阴阳大论》用的是甲子纪年,可断定必在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 年)颁布四分历之后;以《阴阳大论》曾被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引用,因此它一定得在张仲景之先。

我认为,王冰增入的七篇“大论”用甲子纪年,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在更古老的年代里,中国曾采用过甲子纪年,并不能绝对的说只有在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 年)颁布四分历之后才使用甲子纪年;第二种可能是,即使七篇“大论”的原著使用的不是甲子纪年,藏书者也可以做局部的修改,使当时的人们容易读懂,而这些局部的修改并不等于原著全部都是藏书者所创作的。在《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流传过程中,局部的修改是经常发生的,例如,传抄者如果遇到当时皇帝的“讳”,就必须修改文字,不能照原书的文字抄录,但这种避讳的出现,并不能由此推断说这部书是在要避讳的这个皇帝之后才被他作出来的。对于古代书籍的考证与思考,是要放宽思维,不能做过于简单、粗暴的推理!

笔者提醒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张仲景能识别《阴阳大论》,而王冰作为《黄帝内经》及中医古籍的资深研究者,他难道识别不了《阴阳大论》?

笔者再提醒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以王冰的为人,如果不是确有其事,他会说得“先师张公秘本”以补充《黄帝内经》亡佚的内容?他有必要说谎欺骗他的弟子、后人吗?

附带提一下,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还说:“辞理秘密,难粗论者,别撰玄珠。”也就是说,王冰还著有一本《玄珠》,可惜没有流传于世,对其内容不得而知。从王冰的论述来看,这本书应该是相当深奥的。

综上,我倾向于认为:王冰增入的七篇“大论”,应该是真的。当然,也不能绝对确定这个结论。

无论如何,王冰次注的二十四卷本《素问》是现存最早的、又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的、如今行世的《黄帝内经》最主要版本。

另外,《素问》中的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次注《素问》时已是有目无文,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却将该二篇作为《素问遗篇》陈列于后。如今出版的很多《黄帝内经》,也会有这两篇的内容。

了解了关于《黄帝内经》的上述问题,我们在学习《黄帝内经》的时候,可以这样对待:把七篇“大论”与两篇“遗论”放到后边去学习,一开始读《黄帝内经》不建议学习这部分内容。

当然,关于《黄帝内经》,还有其它一些问题,我后续再细讲。我也有对《黄帝内经》的讲解书文和视频,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学习。

炎黄国医研学者吴越

2024年7月9日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弘扬传统中医经典,传播炎黄国医文化,如果文中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笔者的经验: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

吴越心愿:为想学中医又不得其门而入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医学习阶梯,为学医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问难解者提供系统明析的透彻解惑,为从医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难以应对疑难痼疾者提供以医入道的升华指引。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阳主阴从”高效养生法》等自助中医普及课程。

B、针灸系列:《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门一日通》与《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道一点通》等

C、经方系列:包括由浅入深的《分类讲病》《经方易用》《经方直用》《经方逻辑》等阶梯

其中,《经方逻辑》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