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宿》: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乐人看情感 2024-10-03 15:24:39

你是否时常感到压抑?

仿佛再怎么挣扎,也挣脱不了生活的牢笼。

本想周末散散心,但上了一周的班后,累得只想躺在家里休息;

本想一个人静静,但脑子里却乱哄哄的,常常为各种人际关系忧心;

等下定决心逃离片刻,又发现时间不够用,条件不允许,于是在忙忙碌碌中,又重新陷入生活的怪圈。

渐渐地,诗和远方变成了笑谈,日子里只剩苟且与无奈。

作家夏目漱石就曾劝大伙:看开点吧,人生就是如此。

短短的一生中,夏目漱石无时无刻不在与命运对抗。

家道中落,寄人篱下,艰苦求学,爱女夭折,牢狱之灾……

最痛苦时,他罹患重疾,只能躲入文学的世界聊以自慰。

他幻想一场避世的旅行,去过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

只可惜一次次尝试后,都以失败告终。

但他没有放弃,转而将这份痴想写成了一本小说。

在书里,他是一名失意的画家,在漫漫旅途中丰富了生命体验,宽慰了疲惫的身心,最终达成了与现实的和解。

这份出世之心,令这本小说在出版后的一百多年里,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其中,大画家丰子恺,就将夏目引为知己:“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他重译了这本小说,将其定名为《旅宿》,以此表达自己的山水之志。

逆旅人生路,怎么活都是一辈子,何不大胆一点,去尽情享受这个世界。

行万里路,登万丈山,看千种景……当你看过了这个世界,再枯萎的心都将被滋养治愈。

1

走出低谷

从改变环境开始

翻开《旅宿》,仿佛一下子撞开了神秘的自然之门。

扑面而来的,是一幕幕绝美的画面。

郁苍的山林里,淡红的山樱,将雾气染成绯红。

光秃的山脊,好似被劈一般,锐利地直插大地。

忽然间,数十只云雀尖叫着飞起,一声声哀鸣听得人发慌。

而惊起云雀的,不是什么野兽,而是一个面容消瘦的年轻人。

他从东京而来,大胆又冒昧地闯入了这片山谷。

只见他小心翼翼地走着,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他是一名画家,一直过着穷困又孤独的日子。

直到再也无法面对现实的残酷,这才决定逃入山林。

当喧嚣如潮水般退去,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放松。

凉滋滋的风吹得人很振奋,湿漉漉的雾气也让呼吸无比畅快。

而那一幕幕迷人的景致,更是让他忘乎所以。

然而,好景不长,不等他缓过神来,一场急雨倾盆而下。

年轻人落荒而逃,误打误撞地找到了一家“山崖茶馆”。

店里的老婆婆款待了他,村民们也向他介绍了此地的风貌。

原来,此处名叫玉水村,还有一家古井温泉,非常出名。

此外,存续百年的古村落中,还有很多匪夷所思的传说。

投河殉情的疯女人,食人灵魂的鬼魅,避世修行的老和尚……

这一切,在他过往枯燥的人生里,简直是闻所未闻。

所以画家一听,便陡然生起了好奇心和创作欲。

几天前的他还消沉到了无生趣,而如今的生活热情,却像遇风的火噌噌上蹿。

在书里,作者很感慨地说:“人世难居,愈是难居,愈要迁移到安然的地方。”

脱离既定的轨道,再糟糕的处境都会成为过去。

扭转生活局面,第一步就是改变身处的环境。

环境变了,磁场就会跟着变,磁场变了,能量的流动和转换也会随之而来。

听够了人声吵闹,就找个安静的小树林看看书;

受够了尔虞我诈,就去人少的地方静静心。

身处低谷时,日子只是看似没了出路。

但事实是,我们却可以随时奔赴辽阔的天地。

一程山一程水地走,逆境顺境,不过是你途径的一道风景。

2

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生命才得以绽放

在书里,作者还借村民之口,讲了个镜湖的故事。

几百年前,有位少女为爱殉情,抱着一枚古镜,投湖而死。

在她死后,湖水从原本的浑浊变得清澈如镜,由此得名镜湖。

这个传说,激发了画家浓厚的兴致,他决定前往镜湖一看。

等雨稍停,他便背上行囊,开启了新的旅程。

在以前,无聊的城市生活,令他麻木迟钝,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没想到,走入这座林中古村,随便遇到的一处景、一个人,都令他无比向往。

前往镜湖的路并不好走,泥泞的山路,杂乱的枝丫,刺骨的寒风……

但画家毫不退缩,反而越走越带劲。

一处山有一处山的景致,一段路有一段路的见闻。

他碰上了讨生计的赶马人,偶遇了古井家的男仆人,还和砍柴的樵夫打了个照面。

这些人虽不似城里人体面,但浑身散发出的鲜活感,深深感染了画家。

他主动过去和人搭讪,一起扯着嗓门说笑,完全不是以前那副拘谨的模样。

不知不觉间,他整个人都变得精神抖擞,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那天,他一鼓作气,天黑前抵达了镜湖附近的古井温泉。

温泉旅店如荒宅一般,里里外外也只有女主人那美一个人张罗着。

但恰恰是这座旅店,这名女子,又给了画家更为极致的体验。

夜晚,树影婆娑,寒鸦凄鸣,万籁俱静,画家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

白天,他在那美陪同下,游览镜湖,拜访古刹,品尝野味,玩得好不畅快。

他放下戒备,融进自然,像湖底的水草,身心完全舒展开来。

曾经的他,活得是那么小心翼翼,仿佛时时刻刻都被命运掣肘。

他本以为这辈子完了,却不料短短的几日旅行,快要枯萎的生命,就因此重新绽放。

丰子恺说,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世界。

厌倦了眼下的生活,就要让身体走出去寻觅别样的感受。

朝着远山前行,在拾阶而上中找回原始的力量;

淌过水路险滩,在步步跋涉中淬炼坚韧的心。

一味困守在家里,人势必会在萎靡中枯萎衰败。

只有义无反顾地走出去,才能给自己注入新的生命力。

行动起来,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将向你奔来。

尽情地体验,全然地感知,我们才不算辜负短短的一生。

3

灵魂若是自由

在哪里都是世外桃源

有书评人称:

《旅宿》表面上是写画家的山野奇遇,但本质上还是作者的心灵之旅。

小说里,点缀在嶙峋怪石之间的,还有作者游丝般的思索。

在他笔下,画家一边登山一边思忖,时而愤慨,时而和悦。

念及过往的不如意,他仰天叹息:“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

看遍美景后,他又畅快地大呼:如此清净之地,真可扫荡一切私欲之羁绊。

但又一思量,就算逃又能逃到何时呢?人终究还要回到现实中。

想到这,画家顿时愁闷不已,再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旅行中。

但看看身边的那美,总能心无旁骛地玩,毫无负担地做喜欢的事。

其实,那美的人生也多有不幸。

年轻时,她被父亲逼着嫁给不喜欢的人,后来丈夫又惨遭破产。

而她在离开丈夫回到娘家后,又总被人指指点点。

有人谴责她玩得太疯,有人骂她忘恩负义。

但不管外界怎么规劝,那美仍我行我素。

她安心地在家研究艺术和佛学,沉淀自己的智慧;

她一个人赏遍山中美景,净化自己的灵魂。

这份洒脱与通透,给了画家很大的启发。

他终于顿悟,自己之所以痛苦,就在于灵魂没得到安抚。

太在意世俗眼光,抵不住名利诱惑,只知道蝇营狗苟地活。

心被困住,灵魂被锁住,走到哪儿,都不得自由。

想通这点,画家也开启了自己的灵魂之旅。

他去山间静思,专注作画,一次次审视自己,一遍遍安慰自己。

故事最后,画家在一派安然祥和的心境下,画出了满意的作品。

他怀揣着热烈又坚韧的心,重新回到了东京。

这次,他不再惧怕,不再痛苦,因为灵魂已然在旅行中找到了归宿。

作者在书里写道:看见花的时候,眼睛才苏醒,听见云雀鸣叫,灵魂才有了着落。

我们痛苦,并非真的身陷囹圄,而是因为灵魂被囚禁得太久。

奔忙于两点一线,周旋于名利欲望,自然是内心干涸,灵魂枯槁。

毕淑敏说:

人必须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会晤,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

生而为人,要学会从内心释放自己,当心飞向日月星辰,日子就没那么压抑了。

哪怕生活里有种种限制,只要你愿意,灵魂都可以随时来一场遨游。

可以在阅读中驰骋思绪,可以在冥想中沉淀智慧,也可以用爱好温暖自己。

内心是自在的,置身牢笼也不会压抑;灵魂是清透的,日子再难也不会堕落。

卸掉生活的枷锁并不难,心路通了,人就没有抵达不了的远方。

丰子恺翻译的这版《旅宿》中,还收录了他自己的一篇散文。

文章中,他自称是这世上另一个夏目漱石,太明白“走出去”的意义。

想当年,特殊时期,他被抓去黄浦江改造。

大伙本以为他会扛不住,却不料丰子恺在一次次夜游黄浦江后,反而比以前更坚强。

白天有人对着他又是批判,又是监工,但晚上休息后,丰子恺总能找出时间去放风。

你看,即便行动受约束,处境很恶劣,但人的灵魂是关不住的。

看书时,我也有个困惑,就是明知道旅行的好处,却总找不出时间。

直到看了丰子恺的这篇后记,才恍然大悟:

生活里所有的缝隙,都藏着出走的契机。

周末的户外露营,下班后的五公里漫步,假日里驱车回乡……都是不错的旅行。

天地是慷慨的,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都等了你太久太久。

只要有出走的决心,人就一定能走向更精彩的世界。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1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