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有很大的作用,但有时不能拘于病名

炎黄国医吴越 2023-10-13 09:26:38

一、病名是历代经验的总结,值得珍惜

病名是历代经验的总结,而且病名往往连带着有相应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

所以,对于病名还是应该珍惜和重视。如果能辨准病名,那么治疗起来会更有把握。

对于中医来说,一般是一种病有多种“证”。

现在很多中医治病都是这样的思路:先辨病,再辨证,然后处方。

这种方法相对易学易用,也可以说是一种捷径。

二、病名的来源

辨病,就是通过诊断辨别是什么病,知道病名。那么,病名来源于哪里呢?

1、黄帝内经讲出了很多病名,专章论述的病名就有热病、风病、痹、厥、痿、腰痛、疟、痈疽等,在其它地方出现的还有哕、肉苛等。

2、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出现的病名,如伤寒、瘟病、风温、痉、湿、暍、中风、历节、痰饮、水气、妇科的妊娠病、产后病等。

3、历代中医典籍中出现的其它病名。

4、现行官方正规医学文献中的病名,在分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基础上,规范了很多病名。

5、现代西医出现的并且被中医界普遍接受的病名,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炎等。

三、病名的表现形式

1、以可感症状为病名,如咳嗽、哮、喘、呕吐、眩晕、腰痛等。这些都是具体的症状,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是能明确辨别的,而且是单一症状,在这里,症等于病。

2、以检测“症状”为病名,如西医的高血压、高血糖等。这些“症状”并不是医生或病人可感的,而是通过仪器检测出来的。

3、以抽象概念为病名,如伤寒、温病、中风、痹、疟、厥、痿等,这些病名,并不是直接可感疾的症状,而且要理解概念后,才能认知的病。

总之,病名可以说是“医学实践经验之结晶”,或者可说是“医学学术之精华”,是很有价值的。对于各种病名,都可以借用,善用,包括西医的病名,只要理解其实质的涵义,都可以利用来帮助诊治。

但我们又不能拘于病名,那样的话,医学又无从发展了。

一篇短文,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对于文中所提示的方法,请深思、慎用。如遇疾病,建议寻找专业医师帮助。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的一点见解而已。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3年10月10日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特别系列:炎黄国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单元)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