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地龙骨”原是“马甲”下的野山药,华丽转身成药材“新星”

吴江野鹤 2024-08-01 12:29:02

人称的“地龙骨”,实际上就是山野上“野”生的穿龙薯蓣。“穿龙薯蓣”是“地龙骨”的书面语,是植物典籍中给“地龙骨”的通用名称。“野山药”是“地龙骨”的俗称,我们唤着“小名”。地龙骨也许就是“习惯”称呼罢了。

图片01~02):穿龙薯蓣地上植株

在广袤的自然植物资源之中,隐藏着许多神奇的植物,它们不仅装点着大地,更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与食用价值,蕴藏着耐人寻味的趣味故事。

本期图文,清江鹤就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穿龙薯蓣”~“野山药”的话题。希望通过本文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穿龙薯蓣的世界,探究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药用及食用价值,并聆听一段与之相关的趣味故事。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并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穿龙薯蓣是薯蓣科薯蓣属一年或多年生缠绕藤本草质植物:

图片03~04):穿龙薯蓣地下块茎

穿龙薯蓣,又名“穿山龙”“土山薯”“野山药”“穿地龙(串地龙)”“鸡骨头”“地龙骨”“龙草”等众多俗称或别称。

《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1部中载“穿龙薯蓣”是木兰纲薯蓣目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缠绕藤本草质植物。

“穿龙薯蓣”根状茎横生,呈圆柱形,多分枝,栓皮层显著剥离展现出独特的形态美。

“穿龙薯蓣”的直生茎左旋,近无毛。单叶互生,叶表面黄绿色有光泽,叶片掌状心形,变化多端,从基部边缘的三角状浅裂到深裂,再到顶端的近于全缘,无不彰显其生命力的顽强与多样性。

图片05~06):穿龙薯蓣

此外,因为生长发育环境不同,穿龙薯蓣有“蜀葵叶薯蓣”“异叶薯蓣”“山葛薯蓣”“叉蕊薯蓣”“三角叶薯蓣”等品类,所以在叶片形状上有很大的差别。

有时候我们在山野上看到的这株“穿龙薯蓣”是这种叶片,也许下一株就不是这种叶片。而且同一株穿龙薯蓣的上下部叶片的差异有时也很大。

穿龙薯蓣花雌雄异株,雄花序为腋生穗状花序。雌花序穗状,单生。

穿龙薯蓣蒴果成熟后变为枯黄色,三棱形,顶端凹入,基部近圆形,种子则着生于中轴基部,四周被薄膜状翅包裹,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图片07~08):山野上的“穿龙薯蓣”

穿龙薯蓣花期在6至8月,果期则在8至10月,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西部地区等地。

穿龙薯蓣常生于海拔300m~1700m的山脊路旁,灌木丛。对土壤比较“挑剔”,喜于肥沃疏松湿润,腐殖质较深厚的“黄砾”壤土和“黑砾”壤土。

穿龙薯蓣从普通“杂草”华丽转身为国际“珍 稀”药材,市场出口量占国际需求量的50%以上:

穿龙薯蓣在山野上,不仅是一种观赏植物,更是一种中医药原材料之中的瑰宝。

图片09~10):山野上的穿龙薯蓣

穿龙薯蓣性温,味甘、苦,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等多种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穿龙薯蓣能够舒筋通络,缓解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同时,它还能活血止痛,对于跌打损伤、劳损瘀滞等疼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此外,穿龙薯蓣还能入肺经,理肺降气,有效治疗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现代研究表明,穿龙薯蓣根状茎中含有的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进一步证明了其药用价值的不凡。

图片11~12):野生穿龙薯蓣

《中国植物志》载:“(穿龙薯蓣)根状茎含有薯蓣皂苷元,是人工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民间还用来治疗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损伤,咳嗽喘息。”

“合成甾体激素”原材料起先是源于动物的内脏,但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原材料远远供给不上需求。后来,我国从进口的“穿龙薯蓣”中发现了“薯蓣皂苷元”这个物质,就刚好填补了这个市场需求“缺口”,用于制选“镇疼药”“避孕药”“消炎药”等200多种药物。如今,由于穿龙薯蓣皂苷元的发现,我国已由当初的“激 素”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了,出口量占国际市场需求量的50%以上。

图片13~14):穿龙薯蓣翅果

穿龙薯蓣的地下块茎淀粉含量高,是非常不错的煲汤炖肉食疗食材:

除了药用之外,穿龙薯蓣还具有显著的食用价值,其独特的风味,舒爽地口感均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穿龙薯蓣地下块茎可作为食疗食材,用来煲汤或炖肉,不仅能够增添食物的风味,还能起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在民间,穿龙薯蓣地下块茎常被用来煲汤,对付风湿、咳嗽等症状,深受山区农民朋友的喜爱。此外,用穿龙薯蓣的根泡酒,同样能够发挥其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成为不少人保健养生的选择。

图片15~16):外观颜值靓丽的翅果

穿龙薯蓣的药材趣味故事:

相传在东北长白山一带,曾有一种让人中年时腰酸腿疼、行动困难的疾病肆虐。

当地一位老中医和他的“二丫”女儿,为寻找治疗此病的草药,历经了艰辛万苦。

一日,“二丫”在梦中得到黑龙(据说黑龙也是一位青年医生,因寻求良药摔到龙潭里淹死了,而后化身黑龙)的指引,于次日清晨在龙潭边找到了这种带龙鳞“藤”生植物的根——亦即穿龙薯蓣。

图片17~18):穿龙薯蓣翅果与藤茎

老中医以此为主药,成功治愈了众多瘫痪病人,从此穿龙薯蓣名声大噪。

人们为了纪念这段传奇和黑龙,便将其称为“穿山龙”或“穿龙骨”,寓意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治愈能力。所以,老山农们常说有句话叫:“遇到穿山龙,一身都轻松。”

穿龙薯蓣称“野山药”的由来:

古时的山药不称为“山药”,而是叫“藷與”,最早见于《山海经》。后来在植物学分类上将“山药”归于薯蓣科薯蓣属植物,于是人们改“藷與”为“薯蓣”。并记录于《神农本草》列为上品。

图片19~20):穿龙薯蓣野生状态

在唐 代 宗时期,因避讳“豫”(同蓣),而称山药为“薯药”。到了宋 英 宗时期,因避讳“曙”(同薯),所以将“薯药”直接改名为“山药”了。

穿龙薯蓣与山药同属“薯蓣”科植物,而且地下块茎也“大体”一样,差别不大。为与人工家植的山药区别开来,因此,就将“穿龙薯蓣”称着“野山药”。

就如“薯蓣”改称“山药”一样,很多植蔬因为避讳而改名。比如“胡荽”改称“香菜”,把“胡瓜”改称为“黄瓜”。

图片21~22):穿龙薯蓣的“攀援性”

写在最后面的话语:

穿龙薯蓣,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丰富的药用与食用价值,以及传奇的趣味故事,成为了自然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让我们在欣赏穿龙薯蓣美丽的同时,也珍惜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合理地利用,传承与发展穿龙薯蓣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让它发挥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片23~24):穿龙薯蓣地下块茎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