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汽车行业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影响越来越大,国内车企更是想加快国际化及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全球汽车行业也进入一个有着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变革阶段,近期,记者走访美国贝恩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负责全球汽车业务的主席Klaus Stricker和亚太区负责汽车业务的主席曾伟民先生和记者深度解析这些有意思的问题。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分享了合资独资车企和相关企业如何应对中国车企和供应商的一些行动,尤其是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合理应对。
中国汽车行业对于全球的车企以及其他汽车客户的影响
Klaus Stricker先生说,整个中国在全球车企的份额是非常高。同时国际车企也是感受到来自中国车企非常激烈的竞争。中国市场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同时在科技技术方面的领导力,看到了中国国内的车企今天是在电气化方面的技术领先,同时发现全球的车企非常关注中国市场的动态,他们想要看到最新的趋势和科技上的创新,同时中国企业是如何实现相关创新的。
中国车企正积极适应新的行业转型,特别是电动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不同地区市场的影响。贝恩预测,到2030年中国车企可能会占据欧洲市场约10%的,
而在美国市场,面对即将到来的新政府提出增大中国关税的消息,所以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和困难。中国汽车出口到美国会遭遇阻碍,这也增加了中国车企在美国汽车市场竞争难度。同时,欧美传统车企也正在改变,优化成本架构,从而缩小与中国车企的成本差距。同时,欧美车企也在寻求与中国车企的合作,如成立合资企业等。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降低成本,还能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美国、欧洲、亚洲三大市场,尤其是和中国市场之间的动态关系,我们注意到了电动化的趋势,在欧洲、美国地区,看到经过过去几年加速地迈向电动汽车的发展之后,近两年有着发展放缓的趋势。放缓速度在欧洲没有那么快,尤其是在美国,他们的发展速度没有达到预期那么快,同时看到越来越多的成本上升问题,尤其是个人生活成本不断地上升,因为通胀率一直在上升,个人的生活成本不断地在增加,同时整个行业也必须要应对这样问题。在美国方面,未来新的特朗普政府上任之后,也会对于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有所调整,这也是对于电气化、电动化转型放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价格内卷倒逼零部件产业进一步整合和本土化
贝恩预测到,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将在2025年达到10%。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整车销售,更是汽车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和供应链整合密切相关。未来全球都会有供应过剩情况,不论是整车还是汽车零部件。因为全球现在不需要更多的产能,正确的方法并不是新建更多的产能,中国车企若要在欧洲本土进行生产,必须实现本土化的生产。这并非意味着将所有零部件从中国直接运输至欧洲,而是通过与欧洲本土的供应商合作,提升在本土供应链中的参与度和份额。进一步加大在欧洲的投资,与本土供应商建立合资企业或进行股权投资,从而更深入地融入当地的零部件市场。
中国车企的优势是可以和一些软件企业做很好的合作,把软件的特征引到自己的车辆系统当中。像中国的车企内部做好车的生态之后,可以把它出口带到欧洲市场,这可以成为他们的竞争优势。对于国外的车企,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在软件这块表现他们的实力,没有像中国车企做得这么好,而且他们进入到中国国内也要和中国的软件公司合作,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系统。曾伟民先生补充说,车内的互联互通有点像双刃剑,一方面,中国的消费者已经非常习惯所有东西都可以互相联通到一起,可能没有那么在意什么数据隐私、数据安全的问题,在欧美消费者会不希望你跟踪我的数据。像整个数字化的发展水平以及接受程度,中国和欧美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可能中间还有一些国内本土走得更为领先一步。
中国本土的供应商不仅在欧美地区会进行股权投资,以作为进入全球供应链并在本地提供产品的基本保障,还努力提升产品技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中国本土供应商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的同时,欧洲供应商也在积极寻求来自中国投资,积极参与中国本土市场,并应对来自中国本土全球化企业的挑战。
总体而言,整个行业其实也是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但同时我们看到领先的车企以及供应商也是在努力地采取各种措施来适应自己的业务,包括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来适应这种新常态、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