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近几年,有这样一批年轻人在医院里十分活跃:
他们或陪在老人身边,或用轮椅推着老人,在医院的各地来回穿梭,帮着老人进行挂号、问诊、取药等一系列行动。
只不过,他们既不是老人的孙子孙女,也不是医院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身份,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职业:“陪诊师”。
他们通常“冒充”老人的侄孙辈、外孙辈,收取一定的雇佣金,陪老人在医院看诊。
关于“陪诊师”这一职业,网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言:“零门槛入职”、“月入过万”、“新型黄牛”、“夕阳红行业”等等。
那么真实的陪诊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出现,又意味着什么呢?
“陪诊师”是怎么来的
家住山东济南的陪诊师赵女士,在这行已经干了4年多了。
在担任“陪诊师”之前,赵女士在医院部门干了二十多年,主要负责在取药区进行医药销售。
靠着此前的工作经验,赵女士不仅对医院的各个部门的职责、位置了如指掌,对各种疾病的看诊流程也十分熟悉。
她每天的工作,便是陪着来医院的老人挂号、预约检查,并且负责带领他们前往医院的各大诊室、手术厅等。
遇到坐着轮椅,行动不便的老人,赵女士还会主动帮他们推轮椅。老人渴了,她会拿来饮用水;老人饿了,她随身也带着小面包;老人想上厕所了,她也会负责引导工作。
尽管看起来辛苦,但赵女士表示自己不仅能拿到酬劳,还能帮助到这些老人,心里十分高兴。
至于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赵女士称,自己2020年的时候在医院里担任志愿者。离开了取药台,自己在医院里看到了更多形形色色的老人。
赵女士说,自己那时候每天都看着许多老人进出医院。他们有的行动不便,有的无儿无女,只能自己孤零零地来看病。
许多老人对医院的结构、办事流程不熟悉,就要去问前台的工作人员。每天,医院前台的老人都大排长龙,眼巴巴地等着询问工作人员。
赵女士看到这副场景,心中很不是滋味。眼看这些老人就医如此困难,她也不免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同情心油然而生。
之后,她找到了当时的其他几名志愿者,免费为就医不便的老人提供“陪诊”服务。
赵女士说,自己每天都能遇到好几个需要帮助的老人,一年要接待几百位。时间长了,她也想着能不能将陪诊打造成一项事业,并作为自己的主业发展。
如今,赵女士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包括她自己在内,总共有20多名员工,都曾在这家医院任职。
如今,赵女士自己虽然当了“老板”,但也还是每天亲自参加工作。每天六点多钟,赵女士就要早早起床赶往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份工作看起来并不轻松,那么是否如网络上所说,“陪诊师”们都能月薪过万呢?
“陪诊师”的工作轻松吗
对于“月薪过万”的这一说法,赵女士表示了否定。
“我们每人每月的工资基本在六七千,想要月薪过万,那至少得每天都有单接。”
在赵女士公司的预约小程序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各种“陪诊”服务,按照服务的流程及耗时,收费从50元到500元不等。
除此之外,想要做“陪诊师”,也并不是零门槛。相反,这个行业对职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一方面,要做好陪诊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医院环境的了解,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素养。
许多来医院看诊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病情并不是十分了解,也不知道该去那个科室。这就需要负责陪诊的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精准地选择就诊科室。
另外,许多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具有一定的急救意识和应急手段,对陪诊师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身患疾病的老人,许多都会出现比较激烈的情绪波动。面对这种情况,陪诊师们还需要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安抚病人情绪。
只有医学素养、心理素质都过关的人,才能做好“陪诊师”的工作。总的来讲,要胜任这一工作,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直到现在,赵女士的陪诊师团队,也基本由40、50岁的前医护人员组成。年轻一点的,要么专业素养不过关,要么心理素质不够硬,难以胜任这份工作。
总而言之,陪诊师的工作门槛不低,也并不轻松。大部分从业者的薪资,也都在正常范围内。
相比于陪诊师这个群体,那些需要找人陪诊的老人,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老人为何找人“陪诊”
一位在深圳做了几年“陪诊师”工作的女士说:“我接待的顾客,有70%以上是老人。”
近几年来,我国老年人逐渐增多,与此同时,老人独居,无人照料的问题也正在凸显。许多老人因为子女在外、早年丧偶等缘故,在生活中基本都保持独居的状态。
今年7月份,河南省统计局发布了一份关于“陪诊”的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就医者表示使用过“陪诊”服务;在剩下的人中,更是有高达80%表示“愿意尝试”或“希望普及”陪朕服务。
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更有76%表示自己不会操作医院的系统,也不会在网上预约就诊和其他服务。
可见,导致“陪诊”服务兴起的原因,存在于许多方面。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办事、问诊效率,各个医院都安装了多功能一体化的机器。无论是预约还是缴费,都能在自助机器上“一站式服务”。
这种方法虽然的确提高了医院的办事效率,但对患者们来说,也面临很多不方便。
别说老年人,就连年轻人们,也有许多表示不会操作医院的机器。而许多老人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更别说如此复杂的操作系统了。
另一方面,医院的科室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细分化,人们看病时,经常要从这个科室跑到那个科室。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体能或许还跟得上。但许多体力不支,甚至行动不便的老人,要跑来跑去,也的确困难。
由于种种原因,那些形单影只、行动不便、跟不上时代的老人,似乎正在被现在的医疗系统“甩在身后”。
这些老人面对的情况,正是“陪诊”这一行业发展的基础。随着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参与到“陪诊”行业的人也必然越来越多。
结语
“陪诊师”这一行业的出现,并非偶然。在“需求对口”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下,正在渐渐远离的老年人群体。
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现代社会的许多事物,似乎都在追求“高效率”。这本没有错,但与此同时,那些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老人们,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陪诊师”这一行业,目前正在逐步正规化、规模化。也希望无论是医院还是社会,都能给予这些老人更多关怀。
参考资料:
光明网:门槛低赚钱多?陪诊师揭秘真实日常:月入六七千元
今晚报:职业陪诊师:患者的“临时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