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路边“猪”姓杂草“豨莶草”,药食同源植草,价值珍贵

吴江野鹤 2024-09-21 13:15:14

“豨莶草”与“薏苡仁,土茯苓,独活,威灵仙,防已,秦艽,木瓜,桑寄生”等一起并称为9大“痛风”中药材。可见“豨莶草”在“祛风湿利关节”方面的“绝”活是多么的令人折服。

“豨莶草”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别称,在清江鹤寄居称“豨莶草”为“肥猪苗”(肥猪草),“野苏麻”“野紫苏”等别称。

图片01~02):豨莶草

根据许慎《说文解字》对“豨”的释义是“猪跑的形象。”唐代徐坚《初学记》中引南朝何承天《纂文》中对“猪”的不同称呼:粱州以“豕”为猪,河南谓之“彘”,吴楚谓之“豨”。所以“豨莶草”中的“豨”就是江东楚人对“猪”的称呼。“莶”为“猪身上的臭气”。所以“豨莶草”(稀仙草)就是有“猪臭气味”的杂草。

在传统的中医药的浩瀚宝库之中,豨莶草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医药学者和植草爱好者的目光。

作为一种常见的菊科植物,豨莶草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学特征,更在民间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图片03~04):地边坡坎上的豨莶草

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路边杂草,“痛风”圣药降血压药“豨莶草”的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豨莶草是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管状花目唇形科野芝麻族广防风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豨莶草,又名粘金强子、珠草、肥猪草,土防风广防风,防风草,臭草等众多别称,属于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中国植物志》第66卷中载“广防风草”(豨莶草)在田间的植株茎直立,多分枝,高度可达30-100厘米,茎上部分枝常成二歧状,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显得颇为独特。

“豨莶草”叶片宽卵形,成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粗齿,两面均有毛,下表面尤为明显,密被星状短柔毛。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近平截或宽楔形。脉上有柔毛较密,叶柄长2~4㎝。

图片05~06):野生的豨莶草

“豨莶草”花期4至9月,穗状花序花白紫色也有黄色,总苞片被柔毛或腺毛,气味如猪臭,因此得名“肥猪草”。其实也是猪的“口粮菜”。果期6至11月,果实倒卵状四棱形,黑色,顶端无冠毛,有灰褐色环状突起。

豨莶草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环境,多生于坡地、村边、路边荒草地、灌丛、林边、田野等地,适应海拔范围广泛,从低洼地到高至2700米的山坡均有分布。在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粘土和沙质壤土中生长发育尤为良好,产量高营养物质丰富。

“豨莶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通络”“降血压”的功效:

豨莶草性寒味辛、苦,归肝、肾经,具有显著的祛风湿、通经络功效。

图片07~08):豨莶草地上植株

生用可用于化湿除热、解热毒、除风痒,常用于治疗皮肤风疹、湿热疮疡、湿毒瘙痒等症。酒蒸制后,其性转温,用于祛风除湿,有补肝益肾之效,特别适用于筋骨疼痛、四肢麻痹、腰膝酸软等症。

《本草纲目》中载豨莶草: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祛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云热者非也。苦寒小毒,治肝肾风气,四肢麻木,骨痛膝弱,风湿清疮。

豨莶草还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的作用,对于痈疮肿毒、风疹湿疹,高血压病等皮肤类血压疾患效果非常显著。

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豨莶草的提取物对调节血压也有一定帮助,可用于辅助降血压治疗。然而,由于其药性偏凉,无湿热病者需慎用,且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图片09~10):豨莶草地上植株与花

此外鲜豨莶草捣烂后,还可外用敷贴,用于治疗蛇、毒蜂咬伤刺伤,或痈疮肿毒等外伤。

“豨莶草”亦即“肥猪苗”亦是《救荒本草》中的"黏糊菜”:

虽然豨莶草主要以药用为主,作为杂草以猪食为先,但在一些地方,人们也会尝试将其用于食疗。事实上,“豨莶草”也是可以作为野生蔬菜食用的。

《救荒本草》中载“豨莶草”:嫩苗炸熟,浸出苦味,油盐调食。故称黏糊菜。

这段文字描述了“豨莶草”作为粮食匮乏,饥荒频发年代的野生充饥蔬菜,是要“焯水”去苦味的,然后再加调料鲜食。

图片11~12):杂草丛生的豨莶草

此外,豨莶草还可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成具有特定功效的食疗佳品,但需谨慎选择,避免误食或过量。

“猪”姓杂草豨莶草的名字来源故事:

相传隋朝末年,战乱频发民不聊生,许多中原地区的百姓纷纷南逃。

由于水土不服加上南方气候潮湿,许多北方难民出现了四肢关节疼痛的病症。

其中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因关节疼痛无法行走多日,情况危急。瘦弱的儿子为了救治母亲,四处寻找草药。

一日,他在荒野中发现一头猪正在啃食一株野草。心里想既然猪就能吃,人或许也能尝试鲜食。于是,他把这种“杂草”采回去,煮给母亲吃,不料几日后,母亲的关节疼痛竟逐渐好转。

图片13~14):灌木丛中的豨莶草

消息传开以后,这种野草被难民们广泛采集食用,但凡有关节疼痛的病症也随之缓解。

人们感激之余,就将这种杂草命名为“肥猪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豨莶草。

“藏”在诗词歌赋中的“豨莶草”:

我们来欣赏一下黄庭坚写的这首含有“豨莶草”的诗:

红叶山丹逐晓风,春荣分到豨莶丛。朱颜颇欲辞镜去,煮叶掘根倘见功。

写在“豨莶草”最后面的话语:

豨莶草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丰富的药用与食用价值,以及那段感人至深的药材趣味故事,成了中医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图片15~16):豨莶草

无论是作为治疗风湿痹痛、清热解毒的良药,还是民间流传的食疗佳品,豨莶草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探索和利用“豨莶草”这份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2 阅读:392
评论列表
  • 2024-11-13 01:38

    此药采回家晒干备用,碰上感冒发烧流鼻涕打喷嚏時,取些药放锅里烧水洗澡、顺便取半碗放点盐渴下、所有感冒症状立减,非常快见效果,可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