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资源永远只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深层逻辑

欢子爱剪辑 2025-01-06 18:09:39

有人说,穷是一种病,是世界上最难治的病。

前面半句说得对,一旦生活在贫穷中,人生就像身体丧失了免疫功能一般,各种各样的苦难都会接踵而至。

贫穷夫妻百事哀、人穷志短、穷途末路、穷困潦倒,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后半句说得不准确,穷病不是世界上最难治的病,而是一种被精心设计好的病,本质上不是治不治得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医生”愿意治的问题。

贫穷是设计好的。

在古时候很多朝代都有类似三十三两银的说法。

什么意思呢?比如百姓维持生存,一年需要三十六两银子,来满足全家衣食住行各方面需要。

但实际上,无论你怎么勤奋努力,一年到头你只能赚三十两银子,剩下的三两银子,就只能靠出官工,如挖渠修路等,拼命折腾才能挣到。

农民靠田地吃饭,收成好的地方,官府多征赋税;收成差的地方,官府降低赋税;遇到灾害的地方,官府放粮赈灾。

三十三两白银,就是温饱穷困线,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农民始终在“缺三两白银”的红线上下奔波操劳。

这个“三十三两”,在各个朝代不是固定的数字,而是一个生存基准线,大部分百姓的收入,总是被框定在这个线附近。

到了今天,这个潜规则依然存在。

二十年前,你每个月工资收入3000元,生活成本每个月大概在3000元左右;二十年后,你每个月工资收入8000元,但生活成本每个月也涨到了8000元左右。

不管你收入怎么涨,都不会涨得过你的生活成本。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三十三两银”。

这种对收入、生存成本的设计,确保了大部分人活在生存基线附近,保持一定程度的贫穷。

当然,这不是某个人别有用心设计出来的,而是所有社会上层的共识,是一种潜规则。只要你身在上层,你就自然而然地能学会这种路数。

不仅是社会上层,各种企业组织的运行都是如此。

比如你去跑外卖、跑滴滴,一天下来,能赚到的钱,永远都在一个固定的区间,能让你维持生存,但又不会让你过得很舒服。

你在写字楼里上班,一个月的工资能让你养家糊口,扣掉吃饭、住宿、出行、社交、购物这些必须项,再想做点其他,口袋里钱就所剩无几了。

如果你的收入再高点,那么还有房贷、车贷、子女教育这些大额支出,总有一些需要花钱的地方,把你的收入花得干干净净。

这不是阴谋论,但人类社会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运行了几千年。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背后有着深层的逻辑。

社会规则的核心,在于分配,而掌握分配规则的人,是上层少数的有钱人和有权人。

从底层人的视角,社会的运行,就是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努力挣钱想过好日子。

从上层人的视角,社会的运行,则是如何让人们更加努力工作创造财富、资源,如何对这些社会财富、资源进行分配的问题。

这就好比是一个农场,底层普通人是农场里的小动物,小动物每天辛勤劳动,为的是一日三餐温饱,晚上能睡在有棚顶的温暖农舍里。

而上层的农场主呢,第一个考虑的是如何让驴子多拉磨,让牛多耕地,让马多拉货,让鸡多生蛋,让猪多长膘。

第二考虑的是如何喂食,让这些小动物们,能一直保持干劲,一直勤勤恳恳,而不是饥瘦无力,或者成天抱怨、闹罢工,甚至是造农场主的反。

至于让农场主把财富、资源多分给小动物们,让小动物们一起发家致富、自己当农场主,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既无必要,也不符合农场主的利益。

小动物们都富裕了、成农场主了,那农场里的活谁来干呢?换成你是农场主,你肯定也不会这么做。

所以,让大多数小动物都维持在温饱线附近,既能提高他们的生存紧迫感,又能保证他们不会被饿死、有力气干活。

这就是贫穷被设计出来的原因。

这种做法虽然在小动物看来是罪孽深重,但实际上,历史上但凡能维持这种平衡的农场主,也都算是明君了。

更多的农场主,不懂得这种平衡的重要性,往往使劲压榨小动物,让小动物们不停干活,还不让他们吃饱、睡好,引发小动物集体反抗的事情不在少数。

但是呢,小动物们推翻了原来的农场主,还是要推举出新的农场主。农场最终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平衡。

天下合合分分,社会内在的原因就在这里了。

朝代再怎么更替,财富和资源,始终永远只会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在农场里当小动物,都幻想着成为农场主。但是要成为农场主,再努力干活都是没用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勤劳致富,是现代最大的谎言,不知道骗了多少小动物。做农场主,靠的是认知,而不是勤劳。

认知低下的人,看不清楚社会运行的本质规则,摸不透社会表象下的底层逻辑,就只能活在设计好的贫穷里,注定在农场里当一辈子的小动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