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土里的人性,垃圾桶里的神性!今年的印度神片,一定非它莫属

波波谈影剧 2024-10-15 14:51:02

最近看了一部网络讨论声量颇高的印度电影《因果报应》。在没有事先搜寻剧情解析的情况之下,我一边抱着好奇心、一边慢慢看完这部长达两小时的电影。

当看到结尾,我瞬间明白导演在意想不到的各种情节反转背后,想要传达的概念:善恶到头终有报,因果循环不一定会用我们能想像到的方式展现,但冥冥之中人们终将为自己过往造成的业力付出代价。

人间最可怕的悲剧,往往不是来自于他人,而是自己屈服于贪嗔痴的欲望,做出了一连串错误的选择,亲手把自己推向无法回头的苦海。

而它也一如许多印度电影,从电影名就让人摸不着头绪,而随着剧情开展,逐渐明朗的时间轴和一步步揭露的事实,又无时无刻不打乱观众的推理节奏,只能赤手空拳地面对真相的重击出击。

实际上,这部电影用港台译名《谁偷了垃圾桶?》似乎更切题一些,只能说《因果报应》是电影的主旨,但宏观来看太大了,更有“泄题”的意思。

在某种程度上,《谁偷了垃圾桶?》似乎更大智若愚一点。

电影在开头的剧情确实有点扯淡,实际上看到一半,大概也能猜出“垃圾桶”只是个幌子,并不是主角真正想要追回的东西。

我喜欢导演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物品,发展出的隐喻对每个人来说,最珍贵的宝物都不一样;

就算是同一件事实,每个人看到的面相却不同,你看到了什么,反映出自己内心的价值观。

从收到男主角报案的警察角度来看,不会有脑袋正常的人为了一个不值钱的破桶子,不惜投入巨资及大把时间,只为了追回这个垃圾桶;

一定是因为这个桶子里隐藏了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或是和更多来路不明的庞大利益有关的秘密连结,所以男主角才要大费周章地找回它。

由于警察平时就是收受贿赂、见钱眼开的行事作风,所以对他及一票线人来说,”垃圾桶“的重要性来自于它背后代表的金钱价值。

男主角在叙述垃圾桶的故事时,一再强调它保护了自己最珍爱女儿的性命,所以对他来说,这个桶子象征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超越了任何明码标价,就像孩子即使被他人视为敝屣,也永远是家人心中的宝贝。

“垃圾桶”可说是一个隐喻,暗示着我们看到的事物都只是一个载体。

真正赋予其价值的,是我们内心信念的投射。

如果你认为个人的荣华富贵、财富成就是最重要的事,你就不会相信有人愿意为了"无私的爱及慈悲"这种无形的追求,竭尽全力去成就他人。

电影剧情开展到后段,我们看到了男主角女儿遭遇到的不幸事件,和侵犯她的凶手们,之间产生的各种孽缘。

一切始于一个没有被解释清楚的误会,也就是一个原本可能无害的种子,在恶人心中发了芽;

因为恶人只在意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从不曾反省过往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所以从他的视角看出去,对他人的动机总是充满怀疑,渐渐扭曲成庞大的恨意,将自己受的苦全怪罪在无辜的对方身上。

如果剧中的头号恶人,愿意放下成见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许不会走上自我毁灭的终点。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情节安排,固然让观众看了觉得大快人心,我心里却有另一种诠释:

也许导演是想表达,人与人的相遇一开始都只是一种缘分,最终会发展成相互帮助或相互攻击的结果,并非宿命的天注定,而是我们心中对是非善恶的坚持及选择,决定了这段关系的走向。男主角和他的女儿,在碰上让人生天翻地覆的可怕意外后,选择善良、坚强的活下去。

即使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从平淡的日常中,体会到相互扶持、关爱的幸福;相反地恶人不择手段追求财富,以为这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唯一途径,在过程中犯下的所有过错,终将形成禁锢灵魂的牢笼,就算肉体出了狱,心灵也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因为被种种执念堆砌的心魔捆绑,最后终于一步步踏入无间地狱。

我觉得"谁偷了垃圾桶"这部电影精彩之处,在于它邀请观众看完后,停下来问自己:”什么是你生命中最珍贵的事物?“

答案其实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显而易见。

就像剧中的恶人,口口声声说他最重视的是家人(尤其是女儿),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们,但他不断烧杀掳掠,终究显示出他最在乎的还是自己。

因为他从没跟妻子核对过,"无论来源为何,只要能坐拥享受不完的财富,就等于美好生活"这种想像,到底是不是对方也想要追求的目标?

在破坏受害者的人生时,他失去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反而是用"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来合理化满足私欲的恶行。

最终反而因为自己造成的业力,失去他"口中"最珍爱的女儿。

这部电影的剧情让我反思,在忙碌奔波的日常节奏中,我们常忽略了自己真正向往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找回的不是陈旧的垃圾桶,而是桶子里蕴含的"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捍卫的核心价值"。寻找的过程也许千回百转、充满始料未及的挑战,但只要往前走一步,就会离我们追寻的解答更近一点。所以,勇敢地选择善良、选择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吧。

接下来针对电影的几个细节展开讨论。

荒诞感之用:尘土中的国王

从理发店的员工到成为老板,主角玛哈拉贾一直是被消遣训斥的对象。

无论处境有理无理,他总是面无表情地概括承受,眼神却没有丝毫游移。

玛哈拉贾源自梵文,为”伟大的国王“之意,而现实生活中的他,没有善辩的表达能力、没有家财万贯的背景、没有贵人相助……玛哈拉贾是小人物中的小人物,底层社会中的幽灵。

然而,他的固执与坚毅万夫莫敌,这样的人格特质在片中,以相当具体、甚而荒诞的方式不断重现——超能力般的手劲,只要能抓牢某样东西,他就不可能轻易放手。众人齐力而他不动如山的荒谬情节,使观者对玛哈拉贾的笨拙与坚持产生一种近似于同情的敬意,同时呼应了玛哈拉贾这个高贵名字的潜藏力量,亦使全片从黑色喜剧过渡到惊悚动作性质的深渊过程中,对角色有了信仰般的认同。

重新梳理《因果报应》错综复杂的时间轴,可以发现,即使观者看似以全知角度观看事件的发生,随着剧情推移,玛哈拉贾的缉凶策略逐渐清晰,观者逐渐地发现自己其实被蒙在鼓里。

惟有静静地骗过所有人、包括观众的眼睛,玛哈拉贾才能完美复仇。

而唯一的全知者,只有那只垃圾桶。

全知的凝视:垃圾桶的观看

片中失窃的老旧垃圾桶名为拉希米,”拉希米“亦源自梵文,为印度教中守护神毗湿奴之妻,虽是掌管着财富与幸运的女神,却有着反复无常的多变性格。

电影一开始就展示了那只垃圾桶,并特写了上头的标志:用我(use me)。

看似平常的画面,却宛如一种呼唤与指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它不仅在惊险关头守护了一个女孩的性命,也成为玛哈拉贾找出凶手的重要媒介:而当犯人将赃物随手投进神圣的拉希米时,也悄悄预告了灾难的降临。

财富女神之于破旧垃圾桶,充满讽刺意味的对照,挑衅、叩问着那古老的命题:

什么叫富有?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

警察嘲笑玛哈拉贾为一个被窃的垃圾桶付出高额贿赂,一面消极查案,一面想尽办法找替代品搪塞了事。每个人都确信,玛哈拉贾在寻觅的另有他物,且那真正值钱的东西,会随着拉希米的寻回而昭然若揭。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拉希米的照片在角色间被传递着,物我间的凝视与渴望,使拉希米成为片中匮乏的抢手物件。

而讽刺的是,拉希米其实未曾被丢失。

腐败的印度警政、无序的社会、心怀不轨的他者……玛哈拉贾蛰伏其中,在混乱中一一指认凶手,而惟有拉希米:一个母亲的代言、一个挟带祝福与诅咒的物件,默默观看着事情的全貌。

另外垃圾桶的意象使用,是引人入胜的离奇噱头、悬疑暗黑剧情的障眼法。

但仔细想,从一开始奇迹命运般留下女孩的性命,到途中作为寻找塞尔旺的工具,总体来看好像只是让女孩活下来受害以报复其生父。

这样的联想若在现实中就只能怨叹命运的残忍变态,但在人为编写的故事中,就让人无法接受这样脏污般的报应连结。作为警示世人的寓言,不免令人反感,若是背后有神明指示的机缘安排,难道是其独有的恶趣味?

只能想作为人该如何应对,而非那些玄虚的结论和教义。从故事角度来看,是否女儿没有受害,恶人就无法得到报应?还是女儿受害是必然,而垃圾桶则是帮忙找到犯人呢?怎么想都无法有满意的答案。

血与肉:正义在路上

印度教中的身体观,相当重视身体与宇宙间的关联,每个身体部位亦有特殊意涵,片中出现不少与身体相关的符号,尤以耳朵和脚最令人难忘。

玛哈拉贾告诉警察,其中一位凶手背上有耳朵,而自己也在复仇的过程中被伤了耳朵,因而一直以纱布包裹着,并常趁机观察或触碰他人的背部,寻找那只失落的耳朵。

互文性的小桥段,令人联想到“将人彻底击败”的俗语“pin ears back”,复仇之意不言而喻。

他包裹着纱布的耳朵在片中作为判断时间序的参考,也成为了玛哈拉贾沉静外表下潜藏着报仇决心的所指。

印度文化中,摸脚礼是为最高礼仪,因脚是身体最低下的部位,因此触摸、亲吻脚部,代表了无上的尊崇与敬爱之意。

片中作恶多端的塞尔旺,在与妻女相处时,就曾亲昵地亲吻女儿的双脚,而挑选生日礼物时,也选定了脚掌造型、镶有红宝石的项链坠饰。

这条项链在片中,成为辨识女儿身份的关键物,也是警醒塞尔旺良心的最后一击。

长大后的女儿离开塞尔旺所在的工地时,包裹着纱布的双脚在土地上留下足迹。

而塞尔旺坠楼后流出的鲜血,缓缓填满了脚印,怵目惊心地重现了那只镶了红宝石的坠饰,警钟一般揭示着终将到来的恶果。

这部电影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看很多影评针对神明宗教来深入阐述因果循环找回正义的动人,但我不领情,神明难道不能提前阻止悲剧?

一定要那么多人受害后才出现安排公道?

而所谓报应根本不对等,怎会对恶人如此便宜?如此牵连无辜两败俱损?

最后综观来看,觉得根本没有所谓因果报应,或者说用因果关系的连结来看整个故事的话,完全不能完美解释和让人接受。要是男主没有跟妻女去还项链,他的妻女还会活着,甚至一开始不去生日宴会还,男主根本不会牵扯进整个故事。

接着男主照顾孤女很动人,女儿受男主的正直影响,体贴孝顺又上进(提醒男主大小事的照料、努力练习田径、送人鞋子和最后超凡的坚强我会遗忘这件事,继续过好自己的日子),令人宽慰时却又遭遇不幸让人更加痛惜,一切都是塞尔旺犯罪起头的罪恶……

与其事后用因果报应来自我安慰,我比较想相信男主对正义的坚持和查案的智慧,主动为良善信念而战,让恶人体会痛苦;

想敬佩女儿超凡的坚强勇敢,以凡人之躯表现放下的精神,比宗教神话来得更加真切和伟大。

也许唯有自己做出应对苦难的实际反应,才能为自己带来真正的安慰。

最后女儿讽刺地把珠宝首饰给反派后离去,显现出塞尔旺抢人财物的贪婪和邪恶,跟他爱护家庭的借口完全背离,这样的恶意终究不纯。伤害他人者被法治处罚、被自己的邪恶和脏污反扑与淹没,外表光鲜但却充满鲜血;而坚守正道的良善在黑暗劫难中仍不损互助扶持与互相学习成长的人性光辉。世界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善良能汇聚人心、让我们成长;邪恶则会让软弱的意志陷入险境、无从祈祷逃脱,因为失去了追求心灵平静的资格。

不想抱持着神明主持公道的想法,或相信冥冥中不知道谁、什么机制在计算善恶因果,那样太被动、实际在现实也常令人大失所望。宁愿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坚守的价值,才是找寻平静的方法。像男主坚持自己的道德与教养观念以及惩治恶人时迸发的坚毅力量,像女儿对邪恶暴力的无惧与唾弃,勇敢地放下与挺立。

当代神话:爱、人性与神性

玛哈拉贾对女儿乔蒂的爱,可说是本片唯一的光辉所在,且那样的爱不只是出自人性的,更有着神性的暗示。

片中眼镜蛇现身了两次,在印度文化中,其为支撑大地的半神巨蛇舍沙之象征,亦是毗湿奴的随从。眼镜蛇第一次出现,唤醒了躺倒在地的玛哈拉贾,而根据后续的剧情,可以推测那并非实景,而是玛哈拉贾借着眼镜蛇的眼睛,观察乔蒂的受害现场,不过无论场景虚实,眼镜蛇的出现都象征着玛哈拉贾的自性觉醒,以及采取行动的开始。

眼镜蛇第二次出现,是玛哈拉贾从沙尘中走出,面对慌张逃窜的警局人员,手中握着眼镜蛇如权杖,再连结玛哈拉贾不轻易放手的神力,隐喻着其毁天灭地也要为女儿复仇的心。

父爱如山,玛哈拉贾平时沉默寡言、随和内敛,但在女儿受委屈时,绝不善罢甘休;

警员们虽做尽小奸小恶,但在发现真相时,却也义愤填膺;塞尔旺罪大恶极,然无论何时,女儿都是他的软肋。父爱题材已是电影中的陈腔滥调,然而无可否认的,人性的强韧,往往在最黑暗时才得以彰显,而人性的脆弱,往往通向“爱”的答案。

《因果报应》中潜藏了诸多议题,从贪腐的社会系统、极端的贫富差距到层出不穷的性暴力,都残酷地直指现实生活中难以消解的困境;在因时间轴跳跃产生的迷失感、以及暴力场景营造的紧绷感中,近乎神化的人物设定与荒诞的情节,挑战了观者内心最深处的自我——你宁愿成为故事里的谁?

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果报应》诉说的并不关于垃圾桶,而是关于垃圾桶以外的一切。

至于一切的真相,只有拉希米知晓。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