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胡玫执导的电影版《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后票房口碑都很难看,掀起了全网一片热议。
最受诟病的,是选角,从林妹妹到贾老太君,乃至刘姥姥,不是年龄对不上就是形象不适合。
不知道为何,现在好像很难挑到能演名著的演员了,反倒是几十年前物质匮乏、拍摄条件有限的年代更能出精品,有时候同一位演员参演四大名著好几部,却演什么像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5位多次出演四大名著的女演员。
何晴所有的演员中,有幸把四大名著全演了一个遍的只有两位,一位是男演员王忠信,一位是女演员何晴。
何晴第一次出演名著,是87版的《西游记》里的怜怜一角。
导演杨洁喜欢美女,拍摄前就天南地北找美女来演妖精女王什么的,连丫鬟都恨不得找貌若西施的女演员。
有一次她坐火车偶遇何晴,被何晴漂亮的外表和温婉的气质吸引,当即当着马德华和闫怀礼的面夸赞这个姑娘长得水灵,不多会儿,闫怀礼就去前一节车厢把何晴领到了导演面前,促成了她们的合作。
几年之后谢铁骊筹备北影版《红楼梦》,因为是学昆剧出身,貌美又古典韵味十足,何晴又一次被相中。
虽然很多人觉得20出头的她既有湘云的娇憨,又有宝琴的美丽和活泼,但她演的是风流袅娜的秦可卿,扮相美得像仙女。
紧接着是1993年拍摄的《三国演义》,她被挑中出演小乔,虽然总共没有几场戏,但她全程跟组,光是仪态训练就练了四个月。
人美,姿态优雅,像从古书里走出来一样,还原了一个大家心中又美又温柔的小乔形象。
最后便是以《水浒传》中的李师师收官,在此之前她已经演过一次李师师了,再次演绎自然是轻生熟路。
一代花魁,各方面都出众,并不是那种庸脂俗粉的艳俗之美,她的诠释很成功。
魏慧丽女导演选起美女来,有时候比男演员眼光更好,87版的《西游记》人均绝色。
当年杨洁看了魏慧丽和徐少华主演的《精变》,对她扮演的狐仙小翠一眼万年,于是找来她演猪八戒想强娶的高老庄高小姐高翠兰。
跟徐少华演完对手戏又与马德华演,网友调侃:知道为什么猪八戒一言不合就要分盘缠走人了吧?
魏慧丽是山东大嫚,是标准的浓颜系美人,加上从小学京剧,一双眼神炯炯有神。演技也很好,戏里她演孙悟空变的高小姐,小时候真以为是孙猴子变的。
在演《西游记》之前,她其实已经演过山东版《水浒》里的闫婆惜了,这一版宋江是鲍国安老师演的。
到了《三国演义》里,鲍国安摇身一变成了曹操,而她也变成了张济之妻邹氏,曹操见之便被她的美貌震摄,当即发问:不知夫人今宵愿与我同席共枕否?
两人还真是纠缠了几生几世呢。
李玲玉八九十年代很多当红的女明星都是从戏曲界发展进演艺圈的,李玲玉在成为“甜歌皇后”之前,曾是越剧团有名的“小生”。
后来她发歌一炮而红成歌星,在一场晚会活动中她表演巴基斯坦少女被杨洁看到,邀请她出演《西游记》里的玉兔精,并演唱了插曲《天竺少女》。
那个年代经费有限,服装肉眼可见的廉价,可是演员穿在身上却有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演员的眼神明亮闪耀,鲜活而有灵气。
玉兔精助李玲玉事业更上一层楼,也开启了她的演艺生涯。
后来北影版《红楼梦》里,她又受邀出演了尤三姐,她这版尤三刚特别刚,情绪转变有点突兀,妆容也没有突出她的美貌。
当然,北影版的所有女演员妆造都一般般,人均化老了十岁。
李云鹃《西游记》里论美貌,蝎子精可以排进前五。
满头珠翠,大气而厚重,眼神犀利,身段优美,抱着琵琶上朝那段看得人心猿意马,跟孙猴子打架更是英姿飒爽。
她有句台词是“我可不是那娇滴滴的女王,有的是力气和手段”,看她的身手,看她的眼神,也确实演出了不好惹的气势。
扮演者李云鹃原本是京剧场刀马旦演员,非常偶然的时机出演蝎子精从而改变了职业生涯,多年后她在央视《三国演义》里扮演了祝融夫人。
祝融夫人是《三国》里唯一一个正式上过战场的女子,异域造型明艳大气,战场上有勇有谋,巾帼不让须眉。
那时候的导演选角真的很绝,这种有力量感的人设,与她的气质太契合了。
王羊舞蹈演员出身的王羊,也参加过两次央视四大名著的拍摄,一次是87版《红楼梦》里的薛宝琴,一次是《西游记》里的五庄观道童。
都是戏份不多的角色,惊鸿一现,细心的观众还是发现了宝琴和道童是同一人。
演道童明月的时候王羊已经32岁了,扎两个鬏鬏演十几岁的道童竟然一点也不违和,眼神清澈,说话间表现出了一种古灵精怪的气质。
一提家师一脸骄傲,少年感满满,有小道童喜怒行于色的劲儿,丝毫不会想到她是一个中年女人。
不过,后来演宝琴的时候却是毁誉参半。
原著里著里薛宝琴是宝黛比之都逊色的大美人,而王羊一张娃娃脸虽显幼态,但美貌在《红楼梦》里却并不出挑。
据说当时她生病了,化妆师为了遮掩她的病容给她涂了厚厚一层粉,站在人堆里像个面人,加上造型也不好看,实在难以撑起国色天香的人设。
不过她的身段、仪态是没有问题的,再不济也比现在挑选的翻拍版演员要好很多。
不得不说以前的演员个顶个厉害,哪怕不是专业学表演的,各种大相径庭的角色拿到手也能驾驭得很好,不带“半永久妆容”进组,一口气演遍四大名著也不会让人出戏。不用铺天盖地的通稿吹捧,观众便看在了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