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我征兵体检未通过,第2年顺利入伍,不曾想竟成了高山雷达部队最老的兵

伊河生活 2024-10-22 09:34:06

1981年我想当兵,但外科体检时就被卡住,后来我为了当兵刻苦锻炼身体,终于在1982年参军到了部队,考上军校,不曾想成了高山部队最老的兵。

我叫张承树,1981年高中毕业那年,我虚岁16岁。我从小在一个极为偏僻的乡村长大,家里的房子是那种土坯房,外墙用掺入桔杆的泥巴糊上,有两间屋子的内墙还能看到一块一块的土坯,父母都是农民,他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经常为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事情发愁。

作为家里的老三,我从小就很瘦小,从小学到中学,被同学称为“豆芽”,常被其他孩子嘲笑和欺负。

但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银幕上的军人我就感到浑身有劲,我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当兵,像英雄那样,保家卫国,做一个响当当的人。

高中三年,我省吃俭用,努力学习,就盼着毕业后能参军入伍。可到了真正要报名的时候,我却犹豫了。征兵的规定我知道,男兵一米六五,而我自己才一米六二,脱了衣服就能看到身上一根根的肋骨。看着镜子里瘦弱的自己,我担心自己的身体条件不符合征兵的标准。

有一天,邻居王高力叔叔来我家串门,他看出了我的心事。王叔叔年轻时曾经当过4年的兵,退伍后在乡里机关当干部。他和我的父亲说,“你家承树这身体太瘦弱了,到征兵站就会被打下来,关键还不是这个原因,承树现在还不自信,也许是这个孩子还没长成大人的原因。王叔还说,当兵不仅只看体格,主要看一个人的外在面貌。

但是,王叔最后还是鼓励我去试试,他说你如果真想当兵的话,现在去报名试试不是坏事,大胆去试试,今年不行,也要知道咱不行在什么地方。就算没被录用,也落个明白。

王叔的话给了我勇气,父亲看了我一眼,落出坚定的眼神,我于是决定到征兵站去报名参加征兵体检。

10月14日体检那天,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感到心跳也快了不少。轮到我量身高时,站在体检称上,我使劲惦起脚尖,不曾想被医生看到,不过,她没说我,只是趁我不注意放下脚时量了一下,结果,我的身高只有1.61米,我以前是穿鞋量1.62米。

称体重时,我恨不得把使劲往下压,可体重只有88斤。

结果,外科医生在我的体检表上如实填上了我的身高,后面还注明:外科不合格。医生写字时我看到了。后来的检查没发现啥问题。

后来,我只得匆匆跑回家,和父亲说了体检结果,父亲叹了一口气说,反正你年龄还小,明后年还有机会。由于这一次体检没通过,我知道是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不够格,王叔也听说了我的事,他鼓励我说,多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身高和体重都能改变的。

于是,我便在之后的劳动里有意识加大的运动量,还和村里几个年轻人一起跑步……

1982年9月底,又到了征兵的日子,我再次出现在体检站排除的青年人里,这一次,我的身高长高到1.71米,体重也增加到了107斤……我顺利通过了体检。

等待入伍通知的日子是难熬的……十多天后,村里民兵连长终于来到了我家,他是骑着自行车来通知的,他带来我和邻居家孩子一起被验上兵的消息!

回想这两年来,在家锻炼身体的日子,我是既有期待,也有忐忑,担心今年走不成,现在看来这一年的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正是那份对军旅生涯的向往和坚持,才让我鼓起勇气走过每一个增长力量和自信的日子。这也使我相信,即便起点很低,条件比别人差一些,只要有志气,肯努力,一样可以抵达成功的彼岸。

1984年10月22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家乡560名新兵一起踏上了开往部队的列车,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我对部队生活既有期待也有些不安,因为入伍前,我曾听到一些新兵训练太苦太累的话,我期待自己能够战胜新的困难。

10月24日上午,秋日的阳光洒在操场上,新兵连的训练开始了,我们整齐列队,我站在队列中,心里对以后的新兵训练日子既充满期待,也有些不安。

“同志们好!”连长洪亮的声音响起,“从今天起,你们就是部队里的一员了。希望同志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格要求自己……”我挺直腰板,努力表现得像个合格的军人。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

第一周的训练结束后,我发现自己总是跟不上节奏。齐步走分解动作总是做不到位,班长给我单独教练的次数最多,而且,后来的一步一动及后面的连贯动作,我不是做得高了,就是用力过猛,动作了变形,以至于引起战友们的嘲笑。

“这个小张,还是高中生哩,动作做成这样?”班里一名四川籍新战士张强小声和他的老乡嘀咕,“高中生有什么了不起啊?连个简单的齐步走动作都做不到位,当的什么兵?”

战友的话令我难堪,后来,在单独教练做连贯动作时,我竟然出现了顺腿的情况,队列里顿时一阵哗然……

我低着头,不知如何回应。周围传来窃窃私语,我感到无地自容……

晚饭后的一点空档,我独自坐在灯光球场边,望着一盏盏明亮的灯光发呆,突然,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小张,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儿?”

我回头一看,是排长王欣喜。“排长,我……我不笨,可能不适合当兵。”我苦涩地说。

排长拍了拍我的肩膀,一屁股坐到了我的身边:“为什么这么说?”

我看了看排长,欲言又止,后来,排长又开导我,没什么,谁都是从新兵走过来的,有许多人在新兵连还不如你呢,接着,他和我讲了他在新兵连时,因干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被班长训得直掉眼泪的故事,我听后心里豁然开朗,于是,就将心中的苦闷倾诉而出:“我什么都做不好,连最基本的训练都跟不上,战友们都看不起我……”

排长静静地听着,沉思了一会说:“每个人刚来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受到过一些挫折,正是因为经历过挫折,才能更好地成长。你有文化基础,又肯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排长的话给了我莫大的激励,从那天起,我开始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比别人早起半小时,仔细揣摩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反复去做,还专门请战友帮忙监督……我的动作渐渐协调了,到位了。胳膊和腿也不僵硬了,开始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在班排长和战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逐渐适应了紧张的训练生活,并在各项训练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新兵连的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的性格也在战友一次次的帮助关怀下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以前,我和领导说话就结巴,看到首长到我身边手心就冒汗,渐渐我不再紧张了。

三个月后,我以良好成绩结束了新兵训练生活,我被分到了雷达连当了一名战士。

下连后,我们立即投入专业课的学习和训练,我们首先开始的是雷达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我们的教员是一位从“英雄营”走出来的经验丰富的干部,他在第一堂理论课上,详细地向我们讲解了目前现役的某型先进雷达的工作原理。

我低着头认真记笔记,晚上自习时,我反复研读教材,用笔画出重点,许多地方要看许多遍才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一段时间,我经常要学习到晚上熄灯。

两个月后,我们迎来了第一阶段的理论考试,从上学到当兵,我经历过许多次考试,如今坐在考场上,我比较自信,冷静地答题,将所考知识点清晰地写在答卷上。

第二天,成绩公布,我略怀不安地听着教员公布的成绩,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惊呼。

“不可能吧?张承树竟然考了第一?”“99分?这也太夸张了吧!”

我难以置信地看着成绩单位上自己的名字和后面的分数,自信心顿时涌上心头。

那个曾在新兵连嘲笑过我的张强,脸上写满了不服气:“你肯定作弊了吧!不然怎么可能考这么高?”

“考个这样的试还用作弊?你做一个弊让我看看。”我平静地说。

这时,教员走了过来,笑着说:“这一阶段张承树学习抓得紧,大家看在眼里,这正说明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表现不错继续保持!其他同志也要向张承树同志学习,学习他的认真精神和刻苦劲头。”

张强作了个鬼脸,悻悻地没了声响。

从那以后,战友们对我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不再嘲笑我的内向和性格上的懦弱,反而经常向我请教问题,而我也总是有求必应。

有了理论基础,我的上机操作课也是优秀。

也正是在新兵训练和下连后这段时间打下的基础,我之后在连队便一路保持着训练尖子的路走了下去,我第二年受到雷达站的嘉奖,并在全站专业比武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1986年,我顺利考上武汉一所军校,军校生活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这里学习成绩比我好的战友多的是,学校教学进度很快,要求更高,但我并没有被吓倒。相反,我将在连队养成的好习惯带到了军校,继续保持刻苦学习的态度。

我不仅在专业课程中表现出色,还积极参与各种野外训练和实兵演习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年的军校生活后,我分到了某雷达站从事技术工作,我们部队在一座高山上,这里环境极为偏僻和艰苦,此时的我又面临着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课题----谈对象。

我相中了单位里一位女同志,她很温柔、漂亮,尤其是她那双眼睛,看她一眼我就感到脸红,但那时我的仿佛着了迷一样不能自拔,我拿出当年考军校的劲头,给她写信(不敢打电话),没想到对方不回复我,仿佛没收到过我的纸条。

但是后来一天,我从她的一位同事那里得知,她竟然看不起我的身高和长相,觉得我配不上她。后来,我一了解,才知道,她竟然是高干子弟,我后悔自己遇事不成熟,结果让自己这样难堪!

后来,已经懂得迂回的我和家乡一位老师结了婚,后来妻子和孩子随军到了部队驻地。

之后,便一直在这个部队工作,期间,先后两次到武汉和北京的军校进修,完全掌握了多种现役的雷达装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我也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工程师再到高级工程师。

2016年,入伍32年的我退出了现役,进了驻地附近的一个军队干部休养所。

现在,我时常回想起三十多年前当兵时的经历,回想起在雷达连当战士时的一点点成长,我深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当战士时打下的好基础,我是不可能一步一步成长为雷达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

我的性格是有点内向,但我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别人擅长的我未必会、未必懂,但我会的,我一定会争取比他们强。

从一个内向的高中毕业生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这段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我感谢那位给予他帮助的排长,也包括让我难堪过的战友,正是因为他们,我才有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