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悲剧人生,表面看是和宝玉姻缘的破灭,本质上,其实是经济问题。而且,更加可悲的是,不是黛玉没有财富和价值,而是财富被提前耗光了,真正的价值没有被看见。
林黛玉一共两进荣国府,第一次以黛玉的视角描写,过程很是细致,她被寄养在了外祖家,还有和宝玉的相见,开启了二人的情缘。
第二次是以第三者视角的描写,是她葬父归来,从此林家没了人口,黛玉没了归路,从寄养变成了长居,父母皆丧,没了后路,成了事实上的孤女。
这些是表面文章,但曹雪芹草蛇灰线,点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了许多的经济问题,这些才是根本。黛玉的骄傲、底气包括悲剧的根源也都在此。
黛玉两进贾府,她的老师贾雨村都是护送人,某种程度上,也是林如海为女儿留下的保护人,林如海去世后,贾雨村从依附林府和四大家族的从属者,逐渐增加了负责林黛玉将来命运前途监护人的身份。因为他之后来贾府很频繁,而且每来都指定要见宝玉,为啥呢?他是将宝玉以黛玉将来丈夫来看待的,无论是学问还是仕途经济,贾雨村对他们都是有一份责任在肩的。
贾雨村是个坏人,但他也有自己人性光明的一个方面,比如他是红楼坏男人里唯一没有男女关系混乱的人,他对别人不好说,但是对林家、对黛玉、对宝玉,那绝对是忠诚和用心的。
尽管讲得巧妙,但小说明确了,黛玉两进贾府,将林家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财富,悉数带进了贾府。
首先是林如海的操作。林如海没有儿子,四代单传的林家算是绝后了,他将黛玉送进京,一是考虑女儿的教养问题,二也是考虑如何将四世积累的财富如何顺利让女儿继承的问题。寄养到荣国府,顺便将家里的金银细软搬走,再顺理成章不过,但世事混乱,需要一位有能力、有见识并可以利益互换的人护送,这时,贾雨村成了最佳人选。
他既是黛玉的老师,又是进士出身,花几千两银子为他谋求复职,换他护送女儿以及保障庞大的财物安全抵京,这叫双赢。小说里有一句林如海向贾雨村说的很关键的话:
“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这话就很直白了,就是打点吏部的费用,我帮你出。
贾雨村只在林家一年,林如海给出的酬劳也太大了吧,唯一的解释就是贾雨村此去的功劳配得上,而且,这话也证明,林如海能直接和贾政谈及这一笔费用,就是“从黛玉带进京的财物里出”的意思。不可能说,大舅哥你帮我养女儿,大舅哥你帮我女儿的老师官复原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帮着跑个腿,或者说你帮忙操一下心,其余的人事物力自然的林如海所费。
整个过程,读者能感觉到,除了贾雨村天降馅饼的心潮澎湃,林如海和贾政都是相当的淡定的,林如海的淡定,说白了,这笔钱是很巨大的,相比贾雨村的花费,不过是其中非常小的一个部分。
有人常说黛玉带进京只有两个仆人:乳母王嬷嬷和小丫鬟雪雁,一老一小令贾母很不放心,其实这是障眼法,不说别的,贾迎春出家尚陪嫁了四房家人和四个丫鬟,荣府鼎盛时期出嫁的贾敏首先不可能比迎春差,就算是和迎春一样,贾敏死了,唯一的女儿要回到荣国府,这些个人大概率是会回来的,也非常有可能后来服务于黛玉。这是合理的猜测,因为这些人客观存在。
再说了,林家四代列侯一代巡盐御史,已经五代,无论财富、人口仆众,也都是庞大的存在。
林黛玉第二次进贾府,将林家的不动产悉数带进了京,这一次的证据就多极了。
首先是贾琏陪同黛玉在苏州住了大半年,这么久不仅仅是保护表妹和处理林如海的后事,也在处理林家的家产,这是贾雨村再次出现,他作为应天府知府,有他在,贾琏才能顺利接收林家的产业,林家的远族才不敢刁难,贾雨村为什么又一次和黛玉紧密联系起来?此为其一。
其二,元春封妃和省亲计划,和林如海的死无缝对接,这样的安排,分明就是告诉读者,已经内囊上来的贾府,之所以能风光圆满完成贵妃省亲,就是因为接收了林家的财富,有钱了。
后来元春令宝玉和姊妹们入大观园居住读书,有一个细节,就是宝玉和黛玉先挑了居所,甚至是黛玉非常喜欢潇湘馆,而怡红院与之距离近,宝玉才挑了怡红院。可以这么说,居所的挑选,是黛玉首先挑的。
黛玉一向谨慎谦虚,为啥这时不谦让是正经贾府主人的三春呢?就是因为,大观园原本就是用林家的钱盖得,黛玉当然有的是底气,当仁不让,别人也没有什么异议。
黛玉在贾府,虽有寄人篱下之感,那是失了最亲的父母,感情缺失失去最重要的依靠造成的,毕竟外祖家不是自己家,但她从来没有过自怨自艾,因为贾府接受了林家的巨额财富,黛玉有足够的心理优越感,她没有占贾府的便宜。
林家的财富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黛玉二次进京时,将林家的藏书也带来了,这些书没有进贾府的书房,而是将潇湘馆的大小书架垒的满满当当。
这一细节证明,贾府只看重林家的钱财,视这些真正的财富如敝履,而黛玉珍视这些,守着林家的传承和家风直到逝去。这分明告诉读者,什么是武夫之家,什么是书香之族,甚至,贾府为什么败。
小说后来对贾府获取林家财富给出了具体数字,就是夏太监派一个小太监到贾府讹诈,凤姐当了自己的首饰才支应过去,贾琏感叹:要是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可见他曾经发过这么大的财,这么大的书目,纵观全书,只有林家才有,而且才几年时间,这么大的财富竟然耗光了,只有元妃省亲才能做到,前后一对比,一目了然。
这对黛玉,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了,林如海一死,林家的政治遗产几乎归零,林家的财富已经被贾府挥霍了,本质并不掌握在黛玉的手中,这是的黛玉对贾府还有什么价值呢?在贾府看来没有了,黛玉纵然可以改变贾府的武力基因,但林家的文化和传承,贾府看不到这个价值。
这才是黛玉悲剧的根源啊。
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家族产业继承权的,黛玉第一次带进贾府的金银可以说是她的嫁妆,这无可厚非,但林家的田产、家庙和府邸,从宗法意义上说,应该由林家族人继承,所以,社会包括贾雨村事实上也很难给黛玉公道,这是那个社会经济制度下,女子的真正悲哀。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片来源:87央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