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条友看到这张图片有啥感觉?反正我心里特别难受!有个对艺术充满狂热的老人来到咱们中国美术的最高学府,打算给中国的美术高材生们来一场艺术的盛宴,结果呢,发现这些高材生就喜欢那些冷冰冰的知识,根本不喜欢真正的艺术,或者是对老人带来的艺术连最起码的热情和尊重都没有。老人的心哇,一下子凉透了,最后决定不演讲了,给中央美院的师生留下一个永远的背影,也给全国的师生上了一堂最基本的听演讲礼仪课。
堂堂礼仪之邦,竟然要一个外国老人来教我们听演讲的基本礼仪。悲乎?
其后有回应称,观众低头其实都在用手机记笔记。
如此这般的辩白实则毫无意义,莫如进行自我省察,彻底革除于听报告时看手机的习性为宜!
缘何作此论断?听报告的至要价值并非在于获取知识本身,而是在于获取知识的进程中与演讲者的交互以及情感情绪的交流。
于交互之中,真正具价值的知识会自然生成。而缺失交互的知识实则为僵死且无意义的知识。
故而,专注聆听演讲,热忱交互,其重要程度远超获取演讲中的僵死知识万倍有余。舍弃与演讲者交互这一最为关键的要义,而仅仅选取记录僵死且无用的知识,岂不是因小失大?
此种冷漠的态度与美术学院本应具备的艺术狂热氛围是否大相径庭?艺术学院的学生竟缺乏狂热的艺术追求,仅知晓记录笔记,是否为应试教育的遗患?是否他们自小学至中学乃至大学皆不晓学习互动究竟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