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大选进入倒计时,拜登政府却在任期尾声打出了一张惊人的牌斥资20亿美元对台军售,创下其任内对台军售金额之最。这一举动不禁让人思考在即将交接权力的节点,为何要采取如此重大的决策?更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军售案宣布的同一天,中美经济工作组却在华盛顿举行了第六次会议,这种看似矛盾的外交博弈,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玄机?
在距离美国大选不到两周的关键时刻,华盛顿上演了一出"左右手互博"的戏码。一边是中国副财长廖岷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尚博的务实对话,另一边却是价值20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大单。这种看似矛盾的外交动作,折射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复杂性既要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又要通过军售向中国大陆释放强硬信号。
回顾拜登任期内的对台军售,这已经是第17次,每一次都在台海局势的敏感节点上火上浇油。此次军售的重点是NASAMS地对空导弹系统,这套系统在俄乌冲突中已经过实战检验,能显著提升台湾地区的防空能力。美方此举恰逢其时地迎合了赖清德扩军备战的政策取向,也为台海局势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表面上中美经济工作组的会晤似乎显示双方仍在维持对话。会议讨论了宏观经济政策、全球性挑战应对等议题,中方也就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涉俄制裁等问题表达了关切。美方依旧纠结于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双方实质性共识寥寥。这种貌合神离的对话模式,在美国政权更迭的背景下,其实际效果令人质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接任总统,美国对华政策都可能进一步强硬。特朗普已公开扬言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民主党阵营也在对华问题上展现出不逊于共和党的强硬立场。在这种态势下,台海问题很可能成为下届美国政府对华施压的重要筹码。加之赖清德提出的百亿美元军费支出计划,美国军工复合体显然不会放过这个商机。
历史经验表明,军售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台海军事实力对比。即便台湾地区获得再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实际冲突中的作用也将十分有限。美国似乎已经把对台军售当作了一种常规性的政策工具,用以干扰两岸关系发展。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台海和平稳定,反而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拜登政府的"临别赠礼"绝非偶然之举,而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一个缩影。在经贸领域保持对话的通过军售等手段干预台海事务,这种两面性的政策取向,恐怕会在下一届美国政府中得到延续和强化。对中国来如何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管控台海局势风险,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美国一边与中国谈经贸合作,一边大规模对台军售,这种"双面外交"真的能维持多久?在即将到来的政权更迭中,台海局势是否会迎来更大的变数?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