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病及10种重要防治药剂

奶龙出没江湖 2024-11-29 10:12:46
枯萎病

1.病原菌与寄主范围

• 病原菌类型:真菌性枯萎病主要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的真菌引起,如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许多植物枯萎病的常见病原菌。这些真菌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具有较强的腐生性。

• 寄主范围:寄主范围广泛,可侵染多种农作物、花卉和树木。例如,在农作物中能侵害番茄、黄瓜、香蕉等;花卉里会对康乃馨、菊花等造成危害;树木如松树等也可能被感染。不同的镰刀菌生理小种往往对特定的植物种类或品种具有致病性。

2侵染过程与症状表现

• 侵染过程:病原菌通常从植物的根部伤口(如机械损伤、虫咬伤口等)或幼嫩的根尖侵入。进入根部后,真菌在皮层组织内生长蔓延,然后进入维管束系统。在维管束中,病原菌的菌丝体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和酶类,堵塞导管,影响植物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 症状表现:

• 叶片症状:初期,植株叶片从底部开始出现萎蔫,通常在中午气温较高、蒸腾作用较强时表现明显,早晚可能会暂时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逐渐变黄、枯萎,从下往上蔓延,最终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例如,香蕉枯萎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边缘先发黄,逐渐向中脉扩展,最终整片叶子枯黄。

• 茎部症状:病株茎基部的维管束变色是真菌性枯萎病的典型特征。一般维管束变为褐色或黑褐色,通过横切茎部可以看到明显的褐色条纹或环纹。这是因为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生长繁殖,导致组织变色坏死。

• 根部症状:根部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根系会腐烂,侧根和须根减少。在发病后期,根系萎缩,失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3. 发病条件

• 土壤因素:土壤湿度和质地对真菌性枯萎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土壤过湿或排水不良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例如,在粘重土壤中,由于通气性差,根系生长不良,容易遭受病原菌的侵染。同时,土壤温度也与发病有关,适宜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通常在24 - 28℃左右。

• 种植管理:连作是导致真菌性枯萎病严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连续种植同一寄主植物,土壤中病原菌数量会不断积累。此外,种植过密、施肥不当(如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植株徒长,抗性降低)等因素也会增加发病几率。

4. 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

• 轮作倒茬:实行与非寄主植物的轮作,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例如,对于黄瓜枯萎病,可以与禾本科植物进行轮作。

•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真菌性枯萎病的重要措施。不同植物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差异较大,通过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危害。

• 合理密植和施肥: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同时,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 化学防治:

•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例如,用棉隆等熏蒸剂处理土壤,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 药剂灌根: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进行灌根处理,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但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频率,避免药害。

• 生物防治:

• 有益微生物拮抗: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木霉菌(Trichoderma spp.)、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等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或者产生抗菌物质来拮抗病原菌。例如,将哈茨木霉菌施用于土壤中,可以有效降低枯萎病的发病率。

10种化学防治方案

以下是 10 种防治真菌性枯萎病的复配药剂配方:

1. 甲霜·恶霉灵:由甲霜灵和恶霉灵复配而成。恶霉灵能有效抑制腐霉菌、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甲霜灵对霜霉病菌、疫霉病菌等有特效,二者复配可增强对真菌性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同时还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抗逆性。使用时,一般按照 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与 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混合进行灌根处理。

2. 苯甲·丙环唑:由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复配。苯醚甲环唑内吸性强,能有效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丙环唑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杀菌谱广。两者复配后对真菌性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升,且持效期长。可用于喷雾防治,例如 30%苯甲·丙环唑乳油稀释 2000 - 3000 倍液,在发病初期开始使用,间隔 7 - 10 天,连续喷雾 2 - 3 次。

3. 戊唑·多菌灵:戊唑醇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多菌灵是广谱杀菌剂。二者复配可扩大杀菌谱并增强防治效果。可用于喷雾或灌根,如 43%戊唑醇悬浮剂与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照 1:1 比例混合,稀释 1000 - 1500 倍液进行喷雾,每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 2 - 3 次;灌根时稀释倍数可适当加大至 2000 - 3000 倍液。

4. 咪鲜·甲硫灵:咪鲜胺对炭疽病等多种真菌病害有良好防治效果,甲基硫菌灵也是常用的广谱杀菌剂。复配后能提高对真菌性枯萎病的治疗和预防能力。可在发病初期,用 25%咪鲜胺乳油与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照 1:2 比例混合,稀释 800 - 1000 倍液进行喷雾,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 2 - 3 次。

5. 咯菌·戊唑醇:咯菌腈主要用于种子处理,防治种传和土传病害,戊唑醇杀菌活性高。二者复配用于种子包衣,如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与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照 3:1 比例混合,按种子量 0.3% - 0.5%进行包衣,可有效预防真菌性枯萎病从种子和根部侵染。

6. 多·福·锌:由多菌灵、福美双和硫酸锌复配。多菌灵和福美双都是广谱杀菌剂,硫酸锌能补充植物所需锌元素,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可用于土壤消毒或灌根,例如将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硫酸锌按照 2:2:1 比例混合,稀释 500 - 800 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或在发病初期灌根,每株灌药量约 200 - 300 毫升,7 - 10 天灌一次,连续 2 - 3 次。

7. 甲硫·乙霉威:甲基硫菌灵和乙霉威复配。乙霉威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原菌有特效,与甲基硫菌灵复配可延缓病原菌抗性产生并增强防治效果。在真菌性枯萎病发生初期,用 50%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喷雾,每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 2 - 3 次。

8. 噻呋·嘧菌酯:噻呋酰胺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嘧菌酯杀菌谱广且持效期长。二者复配后对真菌性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 24%噻呋·嘧菌酯悬浮剂 1500 - 2000 倍液喷雾,间隔 10 - 14 天,连续喷雾 2 - 3 次。

9. 氟硅·多菌灵:氟硅唑杀菌活性高,内吸性和治疗效果强,与多菌灵复配后可提高对真菌性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在发病初期,用 40%氟硅·多菌灵悬浮剂 2000 - 3000 倍液喷雾,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 2 - 3 次。

10. 腈菌·福美双:腈菌唑对多种真菌病害有防治作用,福美双是保护性杀菌剂。二者复配可起到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可在种植前进行种子处理,将 25%腈菌唑乳油与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照 1:3 比例混合,按种子量 0.5% - 1%进行拌种;也可在发病初期,用该复配药剂稀释 1000 - 1500 倍液喷雾,每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 2 - 3 次。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