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雨山烟水情牵 2024-12-31 16:33:13

唐朝贞观十七年,因为魏征去世,太宗有感于同自己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宿将逐渐凋零,为了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些画像比例背景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本期就来看看这二十四位功臣,他们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依照当年的官职大小来进行排序。

长孙无忌(?-659年)司徒,赵国公

字辅机,鲜卑族。唐朝的开国元勋,不居功自傲,尽力协助唐太宗、唐高宗治理朝政,为唐朝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孝恭(591年-640年)司空,河间郡王

唐朝宗室、大臣,隋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李唐宗室中唯有李孝恭一人能独当一面,屡次立下大功,声名显赫。

杜如晦(585年-630年)司空,莱国公

唐朝时期宰相,隋朝昌州长史杜吒之子。为相的时候正值唐朝初建,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

和房玄龄两个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唐太宗。

魏徵(580年-643年)司空,郑国公

字玄成,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为仕途坎坷、阅历丰富,造就了他的经国治世之才,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为人刚正不阿,深为精勤于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

房玄龄(579年-648年)司空,梁国公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房玄龄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高士廉(576年-647年)开府仪同三司,申国公

名俭,唐朝时期大臣,唐太宗文德皇后的舅父。高士廉熟悉军事,击败宁长真使得交趾安定;治理属地,施行仁政,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

隋末唐初大将。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突厥交战大破突厥。

李靖(571年-649年)特进,卫国公

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

萧瑀(575年-648年)特进,宋国公

唐朝初期宰相,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不贪财好利,历史上分封子弟贵戚为藩屏的得失,建议太宗分封子弟为王而被采纳。

段志玄(598年-642年)辅国大将军,褒国公

本名段雄,身材伟岸,器宇轩昂,参加玄武门之变,拥戴秦王李世民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册封樊国公。出任西道行军总管,征讨吐谷浑,迁右卫大将军、褒国公。

刘弘基(582年-650年)辅国大将军,夔国公

唐初名将,唐王朝的开国元勋,曾经与李世民出则连骑,入同卧起。

屈突通(557年-628年)尚书左仆射,蒋国公

奚族,隋末唐初将领。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率领秦王府亲兵亲将尉迟敬德、屈突通等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皇太子李建成。李世民授其为洛州都督,加授左光禄大夫。

殷开山(?-622年)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国公

唐朝开国元勋,名将,隋朝秘书丞殷僧首之子。跟随秦王李世民攻打薛举,兵败除名。

柴绍(?-638年)镇军大将军,谯国公

唐朝开过名将、军事家。屡次大破突厥,任侠仗义,矫捷勇武。

长孙顺德,荆州大都督,邳国公

鲜卑族,唐太宗即位后深得重用,因居官贪贿,坐罪免官。

张良(?-前186年)洛州都督,郧国公

字子房,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

侯军集(?-643年)光禄大夫,陈国公

唐朝时期名将,因为贪取金宝下狱,被释放后心怀不满,约张亮同反,张亮密奏,同年被指控与太子李承乾谋反,处斩。

张公瑾(594年-632年)左骁卫大将军,郯国公

唐朝开国将领。深州刺史张士儒的儿子。

程知节(589年—665年2月26日)镇军大将军,卢国公

原名咬金,唐朝开国名将。军事上屡立战功,讨伐西突厥,政治上抗拒蛮夷,大力整治境内的岳阳河。

虞世南(558年-638年)礼部尚书,永兴县工

字伯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在文学、书法、思想上都颇有建树,并且充分利用国家藏书。

刘政会(?-635年)户部尚书,渝国公

匈奴族,隋末唐初大臣。早年追随太原留守李渊,被派至太原,是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唐朝建立后,他奉命留守太原,经营后方,颇得众心。

唐俭(579年-656年)光禄大夫,莒国公

隋朝戎州刺史唐鉴之子,唐朝文臣。

李勣(549-669年)光禄大夫,英国公

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隋末至唐朝初年名将。在长期战争实践中,不仅为隋末瓦岗农民军的发展壮大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且为唐朝开国和卫国拓边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

秦琼(?-638年))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

中国隋末唐初大将,参加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得帝位,贞观十二年病死,追赠徐州都督。

这些功臣在唐朝的建立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太宗通过绘制二十四名臣的画像并陈列在凌烟阁中,以此来表彰他们的贡献。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