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因为孩子玩手机而过度焦虑,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放下不安

芳言礼语聊手机 2024-01-29 13:48:53

我失控了,一把夺过孩子的手机,愤怒地砸到了地上。

手机屏幕碎成了雪花,机身弯曲变形,屏幕与中框之间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像受到惊吓的孩子张开的嘴巴。孩子愣了一秒,继而放声大哭。

爷爷奶奶围了过来,一个哄孩子,另一个安慰我的同时,怪我不该对孩子这样,容易吓着孩子。

我是一开始就这样吗?

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我们平时不让孩子玩手机。现在放寒假了,想起孩子平日上学的辛苦,想玩会儿就玩会儿吧,放松放松。

结果这个口子一开,我就悔不当初。孩子一玩起手机,根本就停不下来。

一开始,我还笑着提醒他暂停10分钟,让眼睛休息休息。沉浸在手机游戏里的孩子完全没有反应。后来,我又耐心劝告——严厉警告——怒气冲冲地训斥,结果孩子不耐烦地跟我对吵了起来。

最终,办法用尽了的我依然不能让孩子停止玩手机,一怒之下,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摔完手机后,我向孩子发出宣判:以后你再也别想玩手机!

以上是上周末聚会时,一个朋友倒出的苦恼。

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是家长们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经历过几次由此引发的家庭“地震”后,家长们也怕了:与其彼此折磨,不如斩断祸乱根源,禁止孩子玩手机。

1

【禁是禁不掉的,堵不如疏】

手机是禁不掉的。

现在我们的周围全是手机,孩子的一些作业甚至都通过手机来布置。

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也显示,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不让玩,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更想尝试。这是心理机制决定的。

孩子总能找到偷偷玩手机的办法。偷玩的负面影响不在玩手机本身,而在于孩子刻意躲避父母,意味着他们藏起了自己的心思,不敢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

如果在他有需求的时候,没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以后碰到霸凌等其他问题时,孩子就可能会习惯性选择自己隐忍,而不是向父母寻求帮助。

所以,“堵不如疏”的道理,永不过时。

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儿上,只要我们梳理清楚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家长们就能放下焦虑。

2

【家长们真正担心的是什么?】

孩子玩手机,家长担心的是什么?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当然是担心孩子的视力与身心健康。

如果只让孩子玩30分钟的手机,并不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家长还会担心吗?

还是会担心。因为30分钟到了后,孩子很难放下手机,最后还是会因为家长强制收走手机而发生冲突。

所以,真正让家长焦虑的,恐怕不是孩子玩手机影响健康,而是自己无法有效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只要家长说了孩子能听,玩手机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3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

我们都是当上了爸爸、妈妈之后,才切身体会到抚育培养一个孩子有多么不容易。

爸爸们平时上班累,有时候还会有应酬,晚上回到家,就想躺下来刷刷手机,让大脑休息休息。

妈妈们更辛苦。白天上班,工作一点不少干;晚上回到家,做家务、管孩子,也被大众认为是妈妈的份内事。如果三代人一起住,还得平衡婆媳关系。

这份劳心劳力,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丈夫的理解与感恩。每当妈妈们因为身心疲惫而通过发脾气来自我缓解的时候,爸爸们往往注意到的是——她怎么脾气这么差?而不是看到她发脾气背后的需求。

其实,她的暴躁并不是针对你,而是疲惫的身心需要滋养。爸爸们如果能不被情绪扰乱,洞察到妻子背后的需求,这时候,一个拥抱、一个安慰、一块蛋糕,就能抚平她的情绪怒涛。

对待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家长强夺手机,孩子情绪激动时,作为家长,能不能做到不被孩子的情绪左右,看到他背后的需求?

只要看到了,恰当地抚慰孩子的情绪,就能得到孩子的配合。

4

【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如果孩子不是在用手机玩游戏,而是在学习,家长们可能就不会焦虑了。

即便担心孩子的眼睛健康,不让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但也不可能因此跟孩子爆发冲突。最后肯定能和平地让孩子放下手机。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家长会因为孩子坚持要学习而情绪失控、勃然大怒。相反,家长一般会暗自欣喜,逢人就夸:这孩子太懂事儿了,自己知道学习。

同样是长时间使用手机,为什么家长处理的结局完全不同?

原因很简单。在我们的社会集体潜意识里,学习是一件“好事情”,而玩游戏是一件“坏事情”。

当孩子用手机学习的时候,父母认为孩子做的非常好,自己作为他的父母感觉很光荣,孩子因此赢得了父母的肯定与尊重。心里有尊重,说话就和颜悦色,孩子从与父母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尊重和价值感,就更容易接受建议,双方形成良性循环。

当孩子用手机玩游戏的时候,父母会担心孩子玩物丧志。一个沉迷于玩游戏的孩子,是在做“坏事情”。作为家长就会否定孩子的行为,并且因为焦虑在言行上很容易过激。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就是,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个坏孩子,没有价值,不被尊重,心理防御机制就会起作用,跟父母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让孩子配合地放下手机,父母的立场、心态、态度起着关键作用。每一个人都渴望尊重,渴望价值感。劝说孩子放下手机游戏,不妨试试从认同和肯定他的角度入手。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

批评的本意是让孩子变得更好,它的内核,应该是引导和鼓励,是让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5

【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公约】

孩子玩手机游戏停不下来,只能说明他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因为,游戏就是故意这么设计的,通过奖赏机制,让玩家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情绪高涨,停不下来。

孩子停不下来,大人也一样。

一个正在兴奋玩游戏的孩子,他的状态就像高速上行驶着的汽车。如果急刹车,会很难受,甚至容易出事故,理想的方案是慢慢刹车,给他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逐渐冷静下来。

比如,提前和孩子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提前5分钟或者10分钟提醒他时间要到了,好有个心理上的准备。

如果时间到了,但他玩的游戏还差一点才会结束,也可以等结束了再收回手机。让孩子完整地结束游戏很有必要,可以帮助他尽早收心,避免耿耿于怀。同时,也保护了他念头的完整性,有助于在潜意识层面形成有始有终的习惯。

当孩子遵守了时间约定,别忘了充分肯定一下,该夸就夸。如果你能坚持这么做,几次下来,孩子就会接受使用手机的规则。因为他在父母那里感受到了接受、爱、帮助、尊重。

如果提前5分钟的提醒还不够心理缓冲,家长就有必要在平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

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公约,用手机学习或者玩游戏都完全没问题,但都需要合理规划,科学使用。制定适合自己家的手机使用公约,在给孩子定规则的同时,别忘了也让孩子给父母提出使用建议。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时间一定要有明确的时间点,避免模糊。一个让孩子有参与感的方案,更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同与遵守。

有了手机使用家庭公约,加上时间结束之前的提醒,让孩子停下手机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最重要的是,始终别忘了孩子的需要:尊重、肯定、价值认同。

22 阅读:10307
评论列表
  • 2024-02-16 09:42

    手机破坏孩子专注力及价值观人生观,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 2024-03-11 15:06

    手机游戏真是个摧毁人意志摧毁名族脊梁的好东西 希望网游开发者加大力度 不断升级做出更强大杀伤力更强的游戏

  • 2024-04-15 16:11

    扯淡

  • 2024-04-22 09:02

    想毀灭孩子,就给他手机,这是女儿读书时老师常说的话。高一时女儿以查题为由接触手机,一学期成绩从全校一百多名掉到八百多名。摔了她手机,慢慢又追到二百多名。高考入了双非一本,本科毕业时约三分之一同学因玩手机挂科没能毕业,其中六个入党名额因挂科废掉三个。而我女儿因高一被手机伤过不敢再玩,所以没挂科,入了党,考研成功上岸,现己快实习了,这,就是手机。。。它是天堂也是地狱。

  • 2024-03-25 07:33

    公约有用?孩子自控能力哪有这么好,一有机会就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