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欧美封印,这个中国“狂人”,把“中国大脑”卖到了全世界

灰鸽胡侃 2024-10-07 22:00:21

日前,一心要做全球第一的“狂人”陈志列现身杭州,但与往常的高调不同,这一次陈志列只是静静地参观学习,只字未提全球第一的事情。

陈志列第一次说要做到全球第一是2009年,当年陈志列旗下的研祥智能工业计算机自主品牌“EVOC”被列为中国驰名商标,陈志列许下豪言,要在2017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计算机制造商。

2012年,研祥智能挤进了全球前三后,陈志列又把“全球第一”的期限往前提到了2015年,并且信心更足。

可惜的是,狂人的目标终究没能实现,2020年公开的最好成绩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二,而之后到现在的4年时间里,陈志列没有再公开刷新排名数据。

不过,陈志列的梦想已经大部分实现了,研祥智能的工业计算机已在全球167个国家落地,如果把工业计算机比作工业的大脑,陈志列已经把“中国大脑”卖到了全世界。

现在看工业计算机并不起眼,但把时间往回拨几十年,欧美一度卡住了我们的脖子。

曾经有个国际组织叫“巴统”,成立于1949年11月,由美国等17个欧美国家组成,它们达成一致,对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禁止出口高技术产品。

其实,从时间上就能看出,专门就是针对中国的,尤其是要封锁国防军事技术。

我们发展核工业的时候,欧美封锁计算机技术,要不是苏联让我们仿制了一台大型计算机,原子弹不可能几年就研发成功。

有了苏联的仿品,即使后来苏联人撤走之后,我们也能以之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创新了一代又一代计算机,加速了军事、航天工业的发展。

而改革开放以后,民用工业计算机又继续被封锁。

整个80年代,我们虽然能从外资手中买到工控机,但都是人家已经淘汰的东西,价格还特别的贵。

彼时我国外汇本来就不富裕,工业计算机成了限制工业发展的一大短板。

工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工业起不来,经济自然也就起不来,为了破局,许多像陈志列一样的人都加入到了发展中国工业计算机的阵营。

陈志列出生于江苏,在东北长大并完成了本科学业,然后又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读研究生。

1990年,研究生毕业的陈志列被分配到了中国航空工业设计院的一个下属单位,主营业务就是代理销售台湾品牌的工业计算机,说白了就是代理商。

1991年,合作的台资企业在深圳设立了一家分公司,擅长销售又懂技术的陈志列就被“借调”到了深圳,帮台资企业干活,由台资企业给他发工资。

在台湾的人公司里,收入自然是不愁的,但总是找不到归属感,特别是那种受制于人的感觉一直如芒刺在背。

干了两年后,陈志列下定了决心,既然暂时改变不了整个行业,那就先改变自己,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单干。

1993年,陈志列下海了,在深圳注册了研祥机电实业公司,专攻工业计算机。

当然,一开始也只能代理销售外资品牌,就像华为创立之初代理销售国外交换机一样,先得解决生存的问题。

一边代理,一边偷师,两年之后就创立自己的品牌“EVOC”,买来所有组件,攒成整机,贴上自己的牌子开始卖。

攒机贴牌虽然提高了毛利率,但东西还是别人的,品质怎么样,功能怎么样,仍然还是受制于人,用现在的话说就叫“山寨”。

一次去德国参加展会,陈志列到当地一家超市买榔头,眼看外观一模一样的榔头,价钱却差了一大截。

对方告诉他,价格贵的是德国本地产的,质量好,价格便宜的是进口的,质量要差很多。

陈志列被深深地打击了,在中国,进口的才是好的,本土产的质量才不行,自己干的贴牌不就是后者嘛。

回国后,陈志列立刻做了一个战略性的决定,不攒机了,走自主研发的路。

个人计算机具有通用性,弄几个型号就能满足相当大一部分人的需求,而工业计算机不同,往往是每一个行业客户都有自己的定制需求,自己研发,就意味着巨量的投入。

于是,陈志列继续一边代理,一边自研,一直坚持到了2000年,自研产品才终于在国内工业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2003年,研祥智能成功登陆港交所创业板,有钱了,陈志列的事业版图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8年国家4万亿的刺激计划一出,研祥智能彻底起飞,在高速公路、地铁、铁路、加油站等各种基建项目中频频中标。

于是,陈志列2009年也就有了提出要做全球第一的底气。

陈志列的国际计划是从2007年才开始全面实施的,考察了欧洲和美国后,他毅然把主要市场放在了俄罗斯、印度、中东。

这是一个相当正确的选择,欧洲、美国的市场虽然大,但很饱和了,没有什么增量,印度和中东则就像之前的我们,开发潜力巨大。

正是这个精准的定位,研祥智能在海外遍地开花,就连现在战后不断地以色列,也用的是“中国大脑”,陈志列的员工还曾在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办过工。

为何一直执着于全球第一,陈志列认为,替代进口不是中国企业的目标,而应该覆盖全球,更多的收入和利润应该来自于海外,否则,再大都只不过是跟自己比。

当然,自家的市场必须守好,只许赢,不许输。

深圳地铁一期进行招标的时候,陈志列就带着公司团队把德国知名巨头挡在了门外。

当时两家的报价、参数都差不多,争得难解难分,陈志列一拍胸脯提出了终极对决,大家都拿出10台设备放到实际环境中运行两个星期,谁的好就用谁的。

很快两个周过去了,德国巨头10台设备宕机9台,德国代表直摇头,没见过这么复杂运行环境,而研祥智能的设备10台只坏了1台,另外9台运转正常。

你能行的地方,我行,你不能行的地方,我也行,这不仅是陈志列守住本土的基础,也是跑马全球的绝招。

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志列说:“人就是要有一口气”,为了一口气,狂又如何。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