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收藏家,我只是一个守藏家,一生只为了家藏而活。"这句话是翁万戈老先生一辈子的信念。
翁万戈是清朝名臣翁同龢第五代嫡孙,但翁万戈并不是翁同龢的直系。翁同龢没能够留下子嗣传承家藏,就将二哥翁同爵的儿子翁曾翰过继给他承接家藏,遗憾的是,翁曾翰有两个孩子,他选择由长子安孙担负使命,
但安孙也没能留有子嗣,就只好从翁同书那一支中选取翁之廉作为继承人,而同样的命运,翁之廉也没儿子,只好安排翁之熹两岁的儿子翁兴庆(后改名翁万戈)来承接翁家家藏的使命。
翁同龢生平
翁同龢是道光三十年(1830)年生人,前后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朝代,活到七十古来稀还多四年,光绪三十年(1904)逝世。生在书香门第,世家大族,家族官威显赫。
父亲翁心存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学识渊博且为人正直,心怀天下。翁同龢自小便聪颖过人,志量非凡,一直接受着家族书香的洗礼,在父亲身边也耳濡目染极其喜爱藏书、文玩。
咸丰六年(1856年)金榜题名,平步青云,靠深厚的家学以及自己的独到见解成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并先后担任刑部、 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协办大学等等。
作为三朝元老的翁同龢,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他的政绩而掩盖了他收藏家的身份。翁家六代收藏起于翁同龢父亲,他曾于道光年间收得同邑陈揆稽瑞楼部分藏书,奠定所藏,而后翁同龢也进行购书,藏书并且对于购到的书籍进行整理校对。
翁同龢十分喜爱四处寻访遗留在市坊间的文物,曾游西安府、苏州府、、济宁州等地购藏艺术品。翁同龢也十分喜欢在各地古玩市肆、店铺及摊位,寻访艺术品,尤以北京琉璃厂、隆福寺为最。
翁同龢在各地寻访购买的藏品中的玉器、瓷器、砚台大多来自江南水乡,如同治七年(1868年)翁同龢极为珍爱的"龟纽鸿雁延年纹"印便是由常熟回京途中,在邵伯(今扬州邵伯镇)附近市摊购得。
同僚间也有相互欣赏购买藏品的,如同治十年(1871年),翁同龢于礼部侍郎桂清处见到王翚《虞山图》,即欲以他物和他换购。四日后,翁同龢就用刘墉《兰亭影拓册》、《西湖十景册》换得王翚《虞山图》十页,为之狂喜。
翁同稣是晚清北京地区"四王"作品的重要买家,尤其是对王翚画作青睐有加,王翚和翁同龢同事江苏常熟人,他所绘家乡风景的《虞山图》对翁同龢更具非凡意义。
除了《虞山图》以外,翁同龢于光绪十三年(1887)花200两白银收购王原祁的《杜甫诗意图》也是他人生的一件得意事。至今这幅《杜甫诗意图》仍然悬挂在翁万戈的枫江书屋里。
翁万戈一生守藏
翁万戈两岁的时候,就在不知觉间,拥有了这样一笔巨大的家族遗产。他少年时候,选择攻读的是和艺术相差甚远的机电工程硕士学位,但取得学位以后就又进入威斯康辛大学美术系,学习西洋油画,此后就一直从事绘画、摄影、电影等文艺工作。
1948年,经历过战争的翁家人,决定将家中收藏大部分转移到美国纽约,避免让文物在战争中有更大损失。翁万戈也在美国纽约定居,但是他从来就没有忘记祖国,在中美建交之前,就经常探查中国政治环境,看是否能够回到祖国。
中美建交以后,翁万戈认为美国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他将这份使命担在身上,决意把中国文化推向美国,推向西方。翁万戈在美国策划过多场中国文化的展览,其中最有名气的是竹刻展览,将中国的竹刻文化介绍给了西方。
翁万戈一直坚定认为博物馆才是收藏品的归宿,理由有三:第一,文物需要定期维护和呵护,而这些物质条件只有博物馆比较齐全;第二,博物馆有人去研究这些文物,不至于掩埋历史;第三,博物馆可以向公众宣传传播,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文物背后掩藏的历史以及意义。
翁万戈无私捐献
2018年12月13日,翁万戈将183件文物捐赠给了波士顿的美术馆,是史上最多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批中国书画捐赠,其中包括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以及4件织绣,文物年代横跨13个世纪5个朝代。
翁万戈想要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波士顿是美国文化重镇,聚集着世界各地的移民,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好的落脚点。再有就是波士顿离翁万戈家近,波士顿的美术馆馆长对翁万戈先生的藏品,一直都十分感兴趣,近水楼台先得月。
实际上这批文物,中国其实有想过收购,而翁万戈先生也想过将文物全部捐献给中国,但美国的法律有诸多繁琐,文物即使是属于家藏文物出境,也避免不了各种严格的审查。
这就在一定程度带来很大麻烦,于是翁万戈先生便回绝了中国的请求。而且对于翁老先生而言,文物属于世界遗产,没必要特别介意捐赠给哪一个博物馆。
除了波士顿美术馆,翁万戈在1970年代以前,也将很多藏品捐赠给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芝加哥美术馆等等。但是翁万戈也没有忘记祖国,他认为有些藏品,还是回到中国比较合适,他也向祖国捐赠了许多藏品。
1990年,翁万戈决定将翁家祖宅,赠于江苏常熟市,作为翁同龢的故居遗址,供后人瞻仰。2000年,把542册翁氏藏书捐售给了上海图书馆。
2010年,将明代画家吴彬的《勺园祓禊图》捐赠给了北大。"勺园"是清朝皇帝所建的皇家庄园的一部分,现在属于北京大学。捐这幅画也有一个渊源,北京展会想要开办展览,便向翁先生借来了这幅画。
而北大图书馆的一位沈教授,看到这幅画之后,便问北大能不能收藏这幅画。翁万戈先生从他人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当即表示愿意将这幅图捐赠给北大收藏。
2010年,90多岁的翁万戈,在女儿的翁以思的陪同下,从美国飞到北京,将《勺园祓禊图》送到了北京大学的校长手中。捐画的时候翁万戈在北京的好友侯仁之,听说这个事情后十分开心,两个将近百岁的老人相约于北京大学门口。
侯仁之先生对这幅画十分清楚,著名的历史学家洪业先生是他的导师,曾为燕京大学图书馆,购得勺园主人米万钟所绘的《勺园修禊图》,现存北大图书馆。侯仁之教授对米万钟有过深入的研究,著有《燕园史话》、《记米万钟〈勺园修禊图〉》等等。
2015年12月,翁万戈又将《翁同龢日记》的手稿等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
2016年,他把南宋画家梁楷的《道君像》,再次捐售给了上海的博物馆。
翁万戈先生一辈子都守护着收藏品,拥有强烈的历史意识,这是翁家六代人收藏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柱,翁先生用尽一生的力量,将自己奉献给收藏,并将自己最后一点生命力,无私的奉献给中国文艺事业,写出了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陈洪绶》。
而且对于想要研究书画的其他收藏家,也会慷慨邀请其人来研究真迹。虽然翁万戈先生将183件文物捐给美国,惹人非议,但这样的一个想要保护文物,想要宣传中国文化,有终生信仰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声明:【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来源:历史人物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