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杨尚昆病重,多次嘱咐身边人:一定不要让刘少奇儿子刘源知晓

花钿贴额娇俏 2024-12-09 21:25:22

1998年,前国家主席、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突然病危,在病重之际,身边的人都想让他留下几句话,但是杨尚昆却强撑着病体对他们强调,所有人都不要把这个事情告诉刘源。

98年正好是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刘源正指挥部队在前线抗洪救灾,如果刘源得知他病,一定会重请假回到北京,杨尚昆不想因为他个人的事耽误前线。

等刘源回到北京的时候,杨尚昆已经病危而躺进了重症监护室。刘源只能隔着玻璃默默流泪,看到杨尚昆的女儿杨李哭得撕心裂肺,还要忍痛去劝她。

为什么刘少奇的儿子和杨尚昆的关系如此亲密?两家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一、“海里”的孩子们和大管家“杨爸爸”

刘源出生于1951年,这个解放后出生的孩子要比刘允斌和刘爱琴这几个哥哥姐姐的童年幸福的多。

他是在中南海里长大的,身边都是其他开国元勋的小孩。

那个时候不管是刘少奇还是夫人王光美都很忙,基本上没有时间带孩子。

而杨尚昆当时是中央办公厅主任,整个中南海里的大小事务都归他管,算是“海里”的大管家。

所以在工作之余,他就担负起了照顾这些孩子们生活和学习成长之类的事情。

尤其是对刘少奇的这个儿子刘源,杨尚昆夫妇更是照顾有加。因为刘、杨两家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早在一九三零年,杨尚昆就认识了刘少奇,两个人当年还是在苏联相遇的。

那时的刘少奇是受党的委派,在莫斯科担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大会的执行局委员,而杨尚昆则是被选派到苏联学习深造。

两个人就这样在异国他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学成归国后,杨尚昆被分配到了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巧合的是,刘少奇恰好也在东南一带活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以刘少奇为中心,组建了北方局的领导核心,而杨尚昆则在北方局担任副书记。

两个人从此正式携手搭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因此杨刘两家的关系一直很近,甚至刘源在事后回忆中还戏称,比他小不了几岁的杨尚昆女儿杨李还是他“看着长大的”。

像刘源他们这些在中南海长大的孩子,有一套特殊的行为习惯。比如称谓:孩子们对比自己父母年长的称伯伯、妈妈,年轻的叫叔叔、阿姨。

杨尚昆本应被刘源称为尚昆叔叔,但因杨李的缘故,孩子们都亲切地喊起了“杨爸爸”。

当时,孩子们围着“孩子王”杨尚昆,各种称呼此起彼伏,杨李却噘起小嘴抗议道:“什么叔叔、伯伯,他是爸爸!”

在她那独特的逻辑下,众人皆语塞,而这一可爱的插曲也让“杨爸爸”的称呼流传开来,而杨尚昆也的确担得起这一称呼。

“杨爸爸”对孩子们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他将大量的心血、感情与精力倾注在孩子们身上,甚至超过了许多家长。

刘源的二哥刘允若失恋,还是杨爸爸以“组织”的名义与二哥谈话;刘源的姐姐刘涛闹情绪想转学,不敢跟父亲说,也来找杨爸爸。刘源小时候学画画,杨爸爸调侃说:“画得不错,就是缺个印”。

没想到后来杨尚昆真的就找来两枚章石,让中办秘书刻了名字,盖在刘源那略显稚嫩的“画作”一角。

1955年授衔刚结束不久,一位叔叔给刘源画了一副花里胡哨的肩章,用别针钉在他肩膀上。

年幼的刘源兴奋的带着满街跑,好像自己也是个将军。正巧杨爸爸路过,仔细端详后说道:“跟我来。”

刘源不明所以,却也欢天喜地地跟着杨爸爸来到怀仁堂。

此时朱德、彭德怀、陈毅三位元帅和邓公正在门口交谈,杨爸爸拉着刘源过去就说:“看看咱们未来的将军!”

几位老总围着刘源过来看他的肩章,陈毅大声念出来上面的字:“肩章还有字呐——‘芝麻酱’!”引得众人一片爽朗的大笑。

小平叔叔按着刘源的脑袋,将他推进会议室,更是引发哄堂欢笑。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芝麻酱”成了刘源的外号,甚至他到食堂时,大师傅还会冷不丁拿出五分钱一小碟的芝麻酱给他他解馋,这在当时可是极为罕见待遇了。

二、变故后的分离

五十年代,因居住相邻,有四家在中南海西楼饭厅吃饭,正好就是朱德、彭德怀、刘少奇和杨尚昆四家。

彭老总和杨家人口少,饭菜相对精致。刘源家与朱爹爹家孩子多,吃的就粗一些。

刘源的几个哥哥姐姐平日住校,一到节假周末,饭菜就都是一大盆一大盆的上,孩子们常常眼巴巴地瞅着,强装斯文。

而每当此时,彭伯伯和杨爸爸就会把家里富裕的饭菜端过来,看着大小孩子风卷残云般地争食抢饭舔盘子。

几个老人家就在旁边一边指挥一边议论,言语中还会夹杂着些许对往昔的回忆与感慨。

刘源在埋头吃饭时也曾留意过,原来两位老人家说的是当年长征过草地的经历。后来他才知晓,杨尚昆和彭德怀当年正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和政委,而他的父亲刘少奇当时则是三军团政治部主任。

1966年5月的一天下午,刘源在大西门打篮球,透过赛场观众,他看见杨李跟着一辆满载家具的卡车缓缓前行,那副“已是黄昏独自愁”的模样,迎着夕阳,垂头走到门口,登车而去。

在场的人们议论纷纷,说杨家搬出去了。刘源心中涌起异样的感觉,他与杨李两小无猜、一同长大,可她临走时自己却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

此后他们将近一年没有再见过面,而刘源一家也自顾不暇了——刘源的哥哥姐姐们一个个搬出中南海。

直到1967年4月,刘源才在清华大学又远远地见了一眼杨爸爸。

好在不久后,刘源再次见到杨李,重新恢复联络的两人非常高兴,于是从此以后就时长偷着联系。

1968年年底,刘源被分配下乡,最巧合的是杨李的学校也安排了知情下乡,两个去的居然是同一个县!

不过两个人的境遇也不完全一样,刘源算是被“劳改”,杨李还算是插队知青,但也处于被监督之下。

两个年轻人就用鸡毛信的方式,打着密语暗号,约定时间地点,偷偷溜出几十里相会。

坐在白杨树林间的草地上、渠墚边,他们天南地北地畅聊,追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共同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直到6年后,杨尚昆被派到了山西,这才把杨李也接走。

因周总理的亲自关切,1975年秋,刘源获批返回北京。

离开白坊村的那天清晨,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自发来到村口为他送行。

之后,刘源进入北京起重机厂,成为了一名铆工。

1977年恢复高考,刘源满怀热情地申请报名,却未得到有关部门批准。

无奈之下,他给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诚挚地诉说自己渴望参加高考的心声。邓公随后批示:应准予参加考试。

大学毕业后的刘源从基层开始做起,他首先就来到了河南新乡的农村,那是父亲刘少奇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短短一年之后,新乡县人大常委会全票选举刘源担任副县长。由于工作成绩显著,两年后他被选为县长。

又过了一年,刘源直接被调任到郑州,担任副市长。

1988年1月,河南省第七届人代会爆出一条大新闻:37岁的刘源在不是候选人的情况下,经人民代表直接提名,当选为副省长。

100多名代表在推荐理由中说:“我们推荐刘源为候选人,并不是因为他是刘少奇同志的儿子,而是因为他谦虚谨慎,工作敢想敢干而又任劳任怨,有突出的政绩。”

此消息一出,举国轰动,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例。

正是同一年,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杨尚昆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刘源前去看望,他发现杨爸爸略显苍老,身形消瘦了许多,神情也比过去严肃了些,然而目光依旧炯炯有神,那份亲和力仍在。

1991年,杨爸爸主动对刘源说,小平叔叔几次讲过军队与地方的干部应互相交流。

当时,刘源并未意识到什么。不久后,中央调刘源到武警水电部队。

近半年后,党的十四大召开,杨主席辞去党中央职务。日子空闲了,他们可以多些交流。

一天,杨爸爸通知刘源,陪他到河南看看。他专程到开封刘源父亲去世的地方查看,一路上,讲述了许多刘源父亲的往事。

1998年9月12日上午,张鼎承叔叔的女儿张九九突然来电:“你快来301医院,杨主席快不行了,来看最后一眼!”

刘源飞车赶往,一路上心烦意乱,他一直以为杨爸爸身体极好,怎会突然病重?

到了医院,他才得知杨爸爸已住院多日。小二哥哥(杨绍明)先带他到病榻旁,老人家已没有知觉,周围全是医生、护士和医疗设备,正在全力抢救。

杨李趴在床边,捧握着杨爸爸的一只手。

刘源几乎呆立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弥留之际的杨爸爸。

小二哥哥说:“爸爸在病中几次念叨你,每从电视上看到发大水,就说你一定正在抗洪,忙得顾不上来看他。他不要我们告诉你,怕你分心。”

两天后,也就是9月14日,杨尚昆逝世,享年92岁。

参考资料: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