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讲真的,自从当妈妈后,我越发觉得:“养孩子就是修炼自己”
特别是我那10岁的女儿,并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慢慢长成一个可以独立自主,在学习上一路顺风顺水的大姑娘
更无语的是,在过去的每一次育儿经历中,她似乎一直像我的“试验品”,每次都是出现了问题才后知后觉总结出经验
就像情绪焦躁的时候,明明知道那样做不对,但总不甘心为什么受苦受累的只有我
于是,情绪化下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总一个劲儿地给孩子找不痛快,为的就是希望她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可现实却是,你说的大道理,孩子听不懂,你苦口婆心的劝导,孩子也压根无法理解
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己见、沉浸在自我教育中,那孩子很有可能会被一不小心给“养废”了
特别是以下五种“有毒”家庭环境,最容易把孩子“养废”了,这些还都是生活实例:01
溺爱型
苦了自己、也绝对不能苦了孩子
“溺爱出逆子,惯子如sha子”,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一个16岁少年,要求父亲给他买新上市的大牌手机
当时,父亲因为手头没钱,就拒绝了
可没想到,任性的少年因为没被满足,就气急败坏地拿着刀刺向父亲
明明是最亲近的血缘关系,为何却走向如此大逆不道的地步,背后的真相不禁让人唏嘘
原来,少年的家庭条件并不好,母亲当时就是因为家里穷才狠心离开的
父亲呢,为了不让孩子因为家境不好而自卑,就在生活上听之任之,他的教育宗旨也是:“苦了自己,绝对不能苦了孩子”
于是,生活中只要是孩子想要的东西,那不吃不喝也要尽量满足,哪怕孩子犯了错也不舍得责罚,总把“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挂在嘴边
可后来,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长,要求也越来越多,父亲也深感能力不足,特别是连温饱都是问题的情况下,不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都不行
但一向养尊处优、被满足惯了的少年,哪里能明白这些?在他的眼里,也是父亲能满足他就是爱,父亲不满足就是恨
最后,溺爱下的贪得无厌、纵容索取,才导致他的内心越来越极端,更甚于出现得不到就泄愤、和伤害等行为
而教育孩子最怕遇到的也是无条件溺爱,你把孩子捧得高高在上,孩子一旦享受惯了高处的地位和待遇,他就无法接受低处的普通和平凡
特别是那些没钱还硬满足孩子的家长们,你以为给孩子买这个、买那个,就是爱他们,其实是助纣为虐地培养他们攀比、和虚荣心,也会害了孩子
就像孩子以前说什么你就买什么,现在没钱买不起了就拒绝孩子,这也许是回归现实,但对孩子来说却是莫名其妙的患得患失
他们会觉得父母不爱他们了,他们会怀疑父母在讨厌他,他们甚至还不甘为什么被如此对待…
所以,每一个“一次没满足就忘记之前所有好的孩子”,他们不是白眼狼,而是溺爱长久不了,一旦有满足不了的地方就会让孩子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
不想把孩子“养废”,那家长们就要关注这一点,在生活上一如既往,在成长方面注重独立和习惯培养
一旦孩子能自强自立,他们自然就不会脆弱到一件事没满足就情绪失控…
02
包办型
什么事都会提前为孩子安排好
任何人、任何事,成长都是需要先有过程、才后有结果,缺一项都不会完整
开公司的表姐,前不久遇到了一个让她倍感无语的事儿
怎么回事呢?原来公司业务发展需求,有段时间表姐一直在忙招贤纳士的招聘事宜
有天面试会上,一个男孩,给人的印象就特别深
当时,上一个面试生刚出门,男孩就大摇大摆地走进屋
在没有喊名字的情况下,表姐顿感莫名其妙,但还是礼貌地站起来握手
可男孩不知道是腼腆、还是没有礼貌,整个人面无表情,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然后还懒得抬头看人一眼
当时的场面一度尴尬,表姐整个人都僵住了,她的内心想法也是:
“这孩子第一次见面就那么高傲,肯定是不能要,我是招人来工作的,可不是招人到公司去对他们委曲求全的”
尽管那会儿的印象很差,可面试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完
为了缓解尴尬,她要求男孩递出简历先了解情况,可男孩却随手一扔,表姐还得站起身来去弓着腰才能取到简历
而仔细一看,简历也毫无优势:毕业五年、工作两年,一共打了三份工作,最长的是在岗六个月时间
看完那些,表姐整个人都窝着火,她立马打电话给人事,询问:这种简历到底是怎么通过初选的
没想到,人事那边给出的回答是:“那个孩子是公司保洁阿姨的儿子”
因为保洁阿姨平时在公司为人和善、兢兢业业,和公司的每一个人都相处得特别融洽,故而在应聘这件事上就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了
再后来,男孩不出意外地被淘汰了,可保洁阿姨却每天在公司蹲守着,只要一看到表姐就冲上来求情
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表姐看来是可怜、也是可恨的
她明确地告诉阿姨:
“就算我破例让孩子来公司上班,可他会什么,能做什么呢?都快三十好几的人了,什么事情还要您这个当母亲的安排操心,那如果您安排不了了呢,他该怎么办,难道就不生活了吗”
这是什么?这就是包办型家庭教育的悲哀,什么事都习惯替孩子安排好,最后只会把孩子慢慢“养废”
一方面,父母的万事安排,会让孩子习以为常地享受一切,等到这种待遇没有了,就会天塌一般地接受不了
另一方面,父母的包办安排也是在弱化孩子的能力,一旦孩子产生“一切有我爸妈”的思想,他们就会被懒癌包围,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也懒于行动
03
打击型
孩子想帮忙时你嫌他碍手碍脚
经常听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懒成了精,在家里什么都不干,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以后到了社会上可怎么生存”
事实上,孩子根本就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能
很多时候、遇上很多事情,他们也不是“不会”,而是“不想”
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孩,她回家后什么都不干,每次都悠哉悠哉地磕着瓜子、玩着手机
妈妈经常骂她:“老大不小了,还那么不懂事,一点眼力劲儿都没有,家里那么多家务活,怎么一点都不帮忙干下,那么懒,将来找了对象,婆家人肯定嫌弃得不行,谁敢把你娶回家呀”
女孩一听,当下就不乐意了,她对着老母亲就开始顶嘴说:“什么叫嫌弃得不行,我在别人眼里可是勤劳的小蜜蜂,走到哪里都被人夸勤快呢”
妈妈不信,反问说:“那怎么不见你在家里做点什么”
女孩不服气,接着爆料说:“怪我喽,还不是你经常嫌弃我,小时候我想帮你扫地,你嫌我扫不干净,我想帮你洗衣服,你觉得我是想趁机玩水,我想帮你洗碗,你又骂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家里碗都被打碎好几个…”
听完这些,妈妈依然没觉得错,她对女孩说:“我那是实话实话,你那时候做事情本来就毛毛躁躁,看着就想骂你”
一而再的打击、和贬低,也让女孩彻底失去了信心,在家里完全摆烂不说,还总是和妈妈对着干、惹她生气
这就是容易把孩子“养废”的第三种家庭-打击孩子
没人喜欢被贬低打击,孩子也是一样,哪怕他们做得不好,可凡事不是先有“不好”、才后在经验中闯出的“好”吗
如果我们一遇到事就对孩子大呼小叫,贬低打压,孩子失去了信心和能量,他们可真的是举步艰难了
即便是大好机会摆在眼前,碍于不信任的自卑和忧虑,也让他们柔弱放弃、最后成为那个想拉也拉不起来的人
所以,孩子都是在能量中成长的,你想孩子阳光自信,那就多说积极正能量的话
平时也要放宽心态、对孩子寄予厚望,告诉孩子:“你可以的,相信自己”,也告诉自己:“不要悲观,要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做得到”
04
自负型
出现问题从不知道反思自己
真正好的教育,其实就是一场合作,孩子说的话你愿意仔细倾听,你说的建议孩子也会认真考虑
可现实却是,父母明明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最后却处得连陌生人都不如
陌生人见了面还能微笑点点头,打声招呼、再问个好,可父母和孩子之间呢,关系糟糕的时候水火不容,仿佛多说一个字都觉得浑身难受
如果和孩子的关系处到了这个地步上,那不用怀疑,问题就出在没有建立平等、和尊重的教育意识
亲戚家的一个男娃,读初中之后,按照学校的规定,男生是不准留长头发的
可这个规定却让男生不服气,他觉得留不留长发是自己的自由,学校没有权利要求他必须把头发剃短
为了坚持这份信念,他坚持不去理发,任由头发盖过眼睛,还整出一种街头混混的感觉
班主任为了让男孩遵守制度,多次劝说无效后就直接找到其父母
而男孩妈妈得知后,觉得老师的要求并不过分,在电话里狠狠地把孩子批评一顿,还要求他放学后必须去理发,否则就不让回家、不让吃饭、也不让睡觉…
没想到,妈妈的警告等同虚没,男孩压根就懒得搭理
不让他吃饭,他就跟着去同学家蹭饭,不让他回家,他就在大街上随便找个地方睡觉,反正就是不把妈妈的话当回事
看着日渐僵持的关系,妈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很想跟孩子好好沟通一番,但奈何孩子完全不给她机会
再后来,还是老师看不下去,把男孩和她妈妈喊到一起沟通
当时,老师问了一句:“为什么那么对待妈妈,她可是最爱你的人”时,男孩冷笑一声,回答说:“拉倒吧,瞧她那讲话模样,恨不得永远看不到我,她也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妈妈不服气,不可置信地反问道:“我有错?我能有什么错?你就是故意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男孩接着说:“你现在张牙舞爪跟我讲话的样子,就没有错吗?明明你对我以外的人讲话都那么温柔”
是呀,沟通方式决定着教育质量,当你发现孩子对你突然冷淡、烦躁时,指责孩子的同时不妨再问问自己:“我这么讲话对吗?孩子能不能接受得了,能不能理解得了呢”
学会反思自己,多对孩子共情理解,在心情舒畅、思路清晰的情况下,相信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05
忍耐型
经常把“吃亏是福”挂在嘴边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大概是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心胸宽阔时所说的话
可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教孩子心胸宽广无错,但并不是“吃亏就是福”,“亏”吃得太多了,反而还成为一种变相打压、内心破碎
有一个男孩,11岁了,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
奶奶呢,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平时也只能是做做饭、上下学的路上再接送一下
为了学习能跟得上,男孩从一年级开始就被送到课后托管班,吃了饭后有老师辅导作业,每天也基本上是“做不完作业不让回家”
本以为,家里有奶奶伺候,学习上又有老师辅导,孩子就能如期好好长大
可生性腼腆的男孩,做什么事情都柔弱得很,学习上遇到难题不敢问老师,就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盯着题,非要等最后一个没写完作业才被老师发现
在学校被欺负了也是一样,明明带的早餐钱被抢、还被打了,回到家却对奶奶撒谎说:“钱花了,腿上的伤是自己摔的”
直到有一次,男孩在学校受欺负被打,有同学撞见告诉老师,老师才通知双方家长去学校面对面交谈
看着一脸受欺负样的孩子,奶奶满脸心疼,她鼓励孩子:“下一次再被欺负就打回去,让他们觉得你不是好惹的”
可男孩却满脸无辜地问奶奶:“不对吧,你跟妈妈不都是教我吃亏是福吗?遇到比我厉害的人能忍就忍一下,不然就有可能被欺负得更惨”
而另一边,通过电话得知了这些事的妈妈,才逐渐明白:比起教孩子忍耐的自保,他们更需要能强化自身能量的方法
如果孩子自身能量强了,那自带光芒的情况下,就会给人一种“不好惹”的气场
正如每个班那些学习好的尖子生,你会发现这些孩子就是属于学坛里的神话
他们基本上不会被卷入霸凌事件中,即便是和喜欢找事的孩子面对面撞上,也会礼貌地让他们先走
有人觉得,学习好的孩子有老师撑腰,身上会自带一层保护环,所以才不会被霸凌欺负
可兰妈觉得,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学习好的孩子,之所以不会、或者很少被霸凌,除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光环之外,他们身上最大的保护环就是:差距感
别看那些喜欢找事的霸凌者整天吊儿郎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事实上,他们和学霸站在一起还是会感到自卑的
毕竟,谁不想优秀呢?他们只不过是被遗忘、被忽略,甚至想努力却努力不起来的一批可怜人
一旦站在他们最想成为的人面前,心中不免多了些敬畏、还有尊重
所以,养出自信心、有前途的孩子,没有别的什么窍门,就是努力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只要做好这一点,孩子的整个气场都会跟着强大,他们身上的可塑性也会越来越明显~
那么,关于容易把孩子“养废”的十个沟通误区,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