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痛点就是不能安静教书
提起教育,老师们最大的痛点,就是不能安静地教书。我这样说,绝非危言耸听。现在很多学校,都不能静下来让老师安静教书,其中一点,就是校长们都热衷于搞教育改革,今天学这里,明天学那里;今天推行高效课堂,明天搞反思教育,后天又要沉浸式教学,……搞来搞去,搞得老师们都怀疑自己不是老师了。纵观当下的学校,校长也好,老师也罢,不是学习,就是奔赴在学习的路上。不是线 下学,就是线上学,不是盯着电脑学,就是捧着手机学。表面上看,这些学校这些老师,都热衷于学习,可个中因素,可事实上却是挂羊头卖狗肉,包括那些带头的校长,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又为什么要这样干。回头再看那些受到追捧的获得了各种荣誉的学校,他们同样也是苦不堪言,今天开现场会,明天迎接考察团;今天搞报告会,明天搞交流会,迎来送往间,热闹非凡,不仅迷失了自己还害苦了他人,最终只留下了一个寂寞。印第安人有句名言:“请你走慢点,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脚步”。地球人都知道,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属于慢行为,脚步走得快了,灵魂自然跟上大踏步向前的脚步。向名校学习固然好,可有谁想过,学别人的东西,自己消化不了怎么办?生搬硬套,照抄模仿,只会把自己推向自毁武功的深渊。有个学校,前些年为学杜郎口,校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教室的讲台拆了,四周墙上全部安装了黑板,学生分组围坐,看去非常“杜郎口”。可另一位校长上任,推崇的却是衡水模式,于是杜郎口消灭,跑操震响校园。看着那些被拆掉的黑板,看着老师们惊呆的眼睛,我只想到了一句话:邯郸学步,必然贻笑大方!
热衷于教改,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试图通过教改获取光环的校长肚里并没有多少墨水。这样的校长,一抓一大把。教改林立的学校,多得数不胜数。最后回归的,还是原来意义上的教学。改来改去,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改了啥,无非就是改了几个文字,多做了几个表格而已。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师的悲剧。校长说搞那种模式,你敢不从,小鞋有你穿的,帽子你更戴不起,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叫“你有哭的没有诉的”,或者叫贬你不商量。除了校长瞎拆腾,还有部门凑热闹,今天验收,明天迎检;今天搞特色,明天搞模式,至于学校,亦只得听从。这是另一种极端。这样搞,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说,还会耗费老师们的精力。这样的折腾,教学成了副业,查资料、整材料,填表格,搜百度, ppt,录视频,排练修改,再排练再修改,做汇报,等参赛成了老师们的主业。有老师说:“我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了。”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成了老师难以望其项背的梦想。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无止无休的“验收”、“检查”,花样翻新的‘特色“、‘模式”、不断地教学大赛,能力大赛,微课大赛……耗费了多少人力、精力、财力?学校不断被折腾。喧哗嚣叫中,教育没有了。越是宁静的校园,才越有真教育。”学校静不下来,老师静不下来,是教育的悲哀,同样是老师的悲剧。那些热衷于迎来送往的学校,那些热衷于媒体宣传自己的学校,那些热衷于扩大知名度的学校,以及那些热衷于搞教改而追求标新立异的校长,他们所做的一切,除了追求名利之外,就只剩下瞎折腾了。学校不是市场,老师不是待卖的商品,那些看似轰轰烈烈的做法,其实都掩藏着难以言说的龌龊。吆喝不能改变学校,浮躁不能改变老师,唯有静下来积淀,让校长回归课堂,让老师回归学生的心灵,静下心来钻研一下教材,思考一下如何上好课,才是教育本来的样子。教育是一场盛载灵魂的旅行,是一场关于“慢”的教育艺术,唯有让老师静下心来,教育之花才能自由而高贵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