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11岁,读小学五年级。我越来越觉得,给这孩子当妈太难了。
老公比我大10岁,女儿出生时,他已经40岁了。“老来得女”的心情,让我们对女儿爱如珍宝,百般呵护。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太娇惯的缘故,女儿从小就敏感、娇气。小的时候,虽然爱哭、爱发脾气,但在我们眼里,还是很可爱的。可上学后,就不是这样了。进入学校,她就需要学习。可玻璃心的她,无法适应挫折和压力。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想逃避:不会做的题,做不出来就着急,发脾气,甚至崩溃大哭。学跳绳,跳十几个就喊累,不愿意继续。输不起,考试没考好,就唧唧歪歪,摔脸子。听不得批评,老师只是说了她几句,也不是什么重话,她就闹情绪。
一开始,我还能好言安慰。但时间久了,我也被磨的耐心全无。看到她经不住事儿的样子,怒火就噌噌往上窜。每次考试,如果女儿考的不太理想。她就会乱发一通脾气,发誓下次一定要好好考。可假期在家,她不是玩手机,就是看动画片,那书连翻都不翻一下。看着她不自觉的样子,我就来气,忍不住批评了她几句:你不是说要加倍努力吗?就这么努力啊,那下次还是考不好。自觉点,每天写完作业再看手机。别考不好朝我们撒气。
我本想督促女儿好好用功,但没想到她情绪激动,又哭又喊。傍晚,她趁我不注意,留下一张告别的字条,就偷偷跑出了家门。我和老公发现时,急的满头大汗。好在最后在邻居的帮助下,在小区外面找到了女儿。晚上,我和老公惊魂未定,愁得不行。做的不对,家长稍微说几句,就无法忍受。以后可怎么办?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到了青春期,我们还怎么管?
02愁了几天,我也痛定思痛,想弄清女儿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接下来该怎么教育她。通过学习和了解,我才意识到,原来孩子的这种脆弱心理,就是——抗挫折能力太差,导致的“玻璃心”。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有近半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玻璃心。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打击或困难,就变得脆弱不堪。但是,孩子的玻璃心,不是无故产生的。家庭条件越好,越习惯被当作中心的孩子,越容易这样。这是因为,很多父母和老人,
都下意识的把孩子当作保护对象,给他们过高的关注。一切都围着孩子转,有什么要求也尽量满足。这样,孩子从小就好像生活在一个虚拟空间,自己几乎无所不能。一直被关注,一直被满足。
进入学校后,孩子也算某种程度上踏入了社会。家庭,这个虚拟空间的全能满足感,也在逐渐被戳破。他们渐渐发现,自己不再是中心,总有人表现的比自己好,有一些事自己做不到,自己的行为会被批评、责怪,进而产生挫败感和落差心理。不能承受挫折,孩子的玻璃心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危害。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压垮他们的内心。我还看到一个极端案例。有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讲话捣乱,老师只是罚站了一会儿,他竟然打开窗户,从4楼跳了下去。我才意识到,女儿的脆弱,正是被我们“惯”出来的。
从小被我们捧在手心,被保护的太好,习惯了顺心顺意。一旦事情没顺着她的心意发展,就受不了。而被惯出来的玻璃心,只会让孩子未来加倍痛苦。因为在成长路上,学业、交友......挫折无处不在。想要修复孩子的玻璃心,就要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也就是“逆商”。逆商,是指人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以及摆脱困境、超越困难的能力。在挫折与困境面前,决定一个人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抗挫力。人生路上总有数不尽的挫折,如果能积极面对解决,那问题就不是问题。逆商高的孩子,内心和新动力都更强大,才会赢在未来。
03培养提高女儿的逆商,也就是抗挫折能力,我主要从下面3个方面着手,效果也非常好。1、不要硬推着孩子面对困难,而是俯下身,带着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锻炼孩子的应对能力孩子面对挫折时,由于缺少思路和方法,变得着急和气馁,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打压批评,或者贴负面标签。我过去虽然溺爱女儿,但在教育上欠缺科学的方法。女儿一崩溃着急,我就会批评她:“哭有什么用,你要动脑想啊。”她想不出来,或者抗拒不做时,我又会给她贴上负面标签:“你这孩子,就是不爱动脑。小学
的题做的这么费劲,到了初中你肯定跟不上。”我当时的心理,是想激励女儿支楞起来,也能适应外界的批评。直到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句话:真正的挫折教育, 不是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跟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所以,我开始做好陪伴和鼓励,引导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次课外作业中,要求孩子参观一处纪念馆并写一篇作文。我特意请假陪同,但晚上写作时,女儿又开始叽歪,想哭:“妈妈这太难了,我不知道怎么写。”我没有急着催促她:“这有什么难的,你怎么想的,就开始写啊。”而是在网上找到好几篇范文,带着女儿一起阅读,还一起分析哪里写得好,我们今天看到的什么地方,也可以这样写。女儿在跟我一起阅读、分析中,神情逐渐从烦躁、受挫,变得聚精会神,主动思考,主动发表看法。几篇范文读完,女儿已经有了鲜活的思路,变得信心满满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女儿劲头十足,投入又
流畅的把作文写完了。她告诉我,第一次感觉写作文这么有意思。更让她惊喜的是,第二天,老师当众表扬了女儿的作文,写的生动又感人。被老师和同学肯定的成就感,让女儿雀跃不已,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我听了也很开心,趁机引导她:通过努力战胜困难的感觉,是不是很棒?比吃到大餐还美?你想想,如果你糊弄一篇作文交上去,写的时候痛苦,下次还是痛苦。但经过这次,你就有思路和经验了。
女儿兴奋的点点头。她也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遇到难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积极主动,寻找方法解决。从那之后,女儿逐渐有了进取心,变得勇于尝试,不那么惧怕困难了。
2、引导孩子转变“非赢即输”的观念,教孩子正确看待成与败因为从小众星捧月,总是被满足,女儿的胜负欲很强。我也总教育她追求完美,“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现在我才发现,这样的目标并不适用于每个孩子——“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尤其对于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而言,很容易
因为做不到,而气馁。就像女儿,她之所以不愿意面对困难,不肯尝试独立解决,很大的因素就是追求完美。一旦自己试试,发现做不到,为了避免失败的感受,干脆放弃努力。
一天,女儿放学就垂头丧气,简直要哭出来了。一问才知道,她成绩最好的英语,竟然考出了从未有过的低分:“妈妈,我真是太差劲了,周围人都考得比我多!”要是在过去,我一定也会不高兴,抓住机会督促女儿:那你就要更努力啊,下次争取考第一。骄傲使人退步,看到了吧。
现在我知道,这样的“道理”,只会让女儿情绪低落,更加畏惧挑战,不敢尝试。因为抗挫折能力,在积极情绪下才会提高,在消极情绪下,则会降低。我告诉女儿:
考试总有起伏,咱们不必太在意哪一次的成绩。你考多少分,多少名,妈妈都能接受,都会永远爱你,只要你努力了,一辈子不停止学习,就行。至于一次测验的结果,真的没那么重要。
我还给她讲了一些勇于挑战自己的名人案例,让她知道,再优秀的人,都会经历挫折,再成功的人,也不是完美的。成功和优秀,没有唯一的标准,所以不要害怕,大胆尝试就好。女儿的脸色渐渐晴朗,情绪好了不少。
3、要教会孩子去认识自己的情绪,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步增强自己抗挫折的能力一直以来,我们很少有意识地去教孩子,如何正确地去辨识自己的情绪,所以,孩子很容易陷在自己的情绪里面,情绪不稳定,容易崩溃。所以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带着她,去探索这个有趣的神秘世界:你知道吗?我们的每一种情绪,都是可以被看见,被感知,被我们控制的,你想不想试试?妈妈最近学会了看见情绪,我感觉自己强的可怕,哈哈~
女儿也很好奇:
什么方法?我也来试试~
我让她闭上眼睛,回忆自己考试失败了,当时自己的反应,试着分析一下这些反应背后,自己当时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女儿闭着眼睛静静思考了好一会:
我当时发脾气了,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害怕你们对我失望,我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所以心里就很暴躁,最后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了。
听她这么说,我真的很惊喜:
哇,你这分析得很有深度诶,你第一次就能这么精准识别到自己的情绪,你这个感知力比我强多了!情绪感知力强的人,都可以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一定也会这样。
在后面的日子里,女儿每次要发脾气,情绪低落的时候,她都会自己先闭上眼睛,去感知一下自己的状态,然后分析给我们听,分析完了,她自己的情绪也就调整好了。就这样,在我精心的培养和引导下,女儿的逆商越来越高。考试没考好,她不再闹情绪发脾气,而是安慰我们:“没事,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老师批评她,她也能平静接受了。看着女儿前后的转变,我真的感悟就是,所谓成长,一定离不开亲身经历。我们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多去感受,孩子从切身的感受和实践中明白的道理,往往比家长传授的要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