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虚构的四大名将,本来是子虚乌有,很多人却信以为真

小卒话史 2023-09-24 09:38:21

文|小卒话史

无论是李靖、秦琼还是尉迟恭、程咬金,提起这些人,你一定能想起隋末唐初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有道是乱世出英雄,这些人在隋唐时期威震沙场,由于他们自带光环,很多小说家还以他们为素材,写成了多部文学作品,例如《隋唐演义》、《大唐秦王词话》等等。

2003年的电视剧《隋唐英雄传》,还让我们认识了镜头里的“俏”罗成、程咬金等名将。其实在民间一直有隋唐四大名将的说法,他们分别是罗成、李元霸、宇文成都、薛丁山。

看过不少演义小说的人会误以为这4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其实文学作品大都是虚构的。

罗成的原型结局很惨,李元霸原型早逝

在《隋唐英雄传》中,罗成风流倜傥、武艺高强,不过其结局很惨,遭万箭穿心,让很多读者伤心落泪。

那么,在历史上有没有这样一位结局很惨的武将呢?答案是肯定的,罗成角色就是源自这个人。

罗成,最早是出现在明朝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中,到了清朝,小说《说唐》又对他的故事进行了加工。在小说中,罗成是秦琼的表兄弟,他的功夫精深,既会罗家枪法,有精通秦家锏法,是小说中的“第七条好汉”。

一开始他投靠瓦岗,后来跟在李世民麾下,在李世民平定四方时,他战功赫赫,可惜的是,最后遭乱箭穿心而死。

历史上本没有罗成此人,但对照史料可知,罗成的原型是罗士信。

罗士信原是张须陀部下的猛将,后来去了瓦岗寨,最后投奔唐军,在李世民平定洛阳时,他立下赫赫战功。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在洺水之战中,罗士信被俘虏杀害,年仅20岁。

小说中的李元霸跟历史原型非常不符

在小说中,李元霸是一位力大无穷的猛士,虽然他出生时有先天不足,但这无疑瑕不掩瑜。他的武器是两柄重达四百斤的铁锤,力量甚至超过了楚霸王项羽。在隋唐英雄好汉中,他排位第一。

李元霸的出生也非常不俗,他是李渊与窦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

李元霸作战勇猛,他可以以一己之力面对185万大军,最终将对手杀得人仰马翻,直至剩下65万。这种战斗力值恐怕连“战神”白起也自愧不如,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以很确定的说,这样的“猛人”是不存在的,不过历史上倒是有一个李玄霸。

李玄霸的确是李渊的儿子,不过不是第四子,而是他的第三个儿子。李玄霸自幼聪明,不过并非是力大无比。李渊很喜欢这个儿子,可惜的是他16岁就因病而亡了。

对此也有争议。有人说李元霸的原型是李道玄。李道玄是李渊的堂侄,李道玄他们家这一支就变成了支脉。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入主关中时,李道玄得到重用。李渊登基之后,李道玄被封为淮阳王,升任右千牛卫大将军。这一年李道玄15岁。

16岁时李道玄跟着李世民打天下。在介休一战当中,李道玄冲锋陷阵,最终一战成名。李渊本以为李家宗室的将领会庸庸碌碌,不曾想李道玄开了个好头,自然得到重赏。

然而,在后来迎战刘黑闼时,因为唐军内部出现矛盾,原本已经对刘黑闼形成合围优势的包围圈被打破,主帅李道玄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这一战,终年仅仅只有19岁。

至于两种说法哪个是真,恐怕只有小说作者本人才能给我们答案。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影响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喜爱。

宇文成都纯属虚构,薛丁山原型很勇猛

宇文成都,在隋唐好汉中排名很高,位居第二。在小说中,宇文成都英勇无敌,排名四、五、六的加起来,武力值都难以达到他的高度。

在作者笔下,这位猛将是奸臣宇文化及的儿子,可能是“恨乌及乌”,所以,很多人并不喜欢这个角色。

在情节设定下,宇文成都最后死在李元霸双锤之下。

有人说宇文成都的原型是与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承基。但对比史料不难发现,这种推测是毫无根据的。宇文承基不但资质平平,而且武力值极弱,甚至说根本没有任何突出的亮点。虽然宇文承基也曾被立为太子,可因为自己不成器,最终被砍头。

所以,宇文成都根本就是纯虚构的人物,连原型都找不出一个。

“四大武力天团”当中,最后一个是薛丁山。

在小说中,薛丁山被设定为是薛仁贵的儿子,他勇猛非凡,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出场时,他在长安城比武大会上战败了罗章与秦英,最终成为了二路征西大元帅。

为了李唐天下,薛丁山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唐朝边疆稳定付出了心血。在小说中,为了体现薛丁山这个人物的饱满和鲜明个性,作者还对他的情感世界进行了一番渲染。

薛丁山与樊梨花有前世姻缘,两人一见倾心。而薛丁山在后来的征战中,樊梨花夫唱妇随,为丈夫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不过在历史上并没有薛丁山此人,他的原型经过对比,应是薛仁贵的儿子薛讷(字慎言)。

突厥、契丹、奚联合寇边时,薛讷力主出击,得到唐玄宗许可,但因其余诸将逡巡不前, 唐军大败,薛讷被撤职。后来吐蕃军十万大军犯境,薛讷被重新启用,担任陇右节度使。他连败吐蕃于武阶驿、长城堡,斩获无数。之后薛讷一直镇守青凉,直至72岁去世。

薛讷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物,在担任蓝田县令之时,就敢拒绝当朝酷吏来俊臣的不义之举。

史书上关于薛讷的爱情生活并没有明确记载,也就是说樊梨花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结语:崇拜源于尊重和敬佩,小说中为何要虚构这些人物,这恰恰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急需要诸如此类的英雄拯救黎民,甚至改朝换代。

带着百姓的渴望和对英雄主义的崇拜,这些鲜活的人物“应运而生”。

作者创作这些“天选之子”,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了人间的救世主,它不但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也满足了人们对于英雄的追逐和热爱。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些虚构人物都源自现实生活,并经过作者合理的加工和想象,最终呈现在众人面前。经过一段时间的流传,很多人便把这些虚构的人物当成了真实存在。

所以,小说和演义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某些情节和人物不可采信,想要了解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还要回归正史。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