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声生不息港乐季2》发布会举行。
这是场“雨露均沾”的发布会,亮点有二。
一是三大超女聚首。
05超女冠亚军李宇春和周笔畅同场亮相早被媒体反复报道了,这次发布会又公布黄雅莉将担任飞行嘉宾。
个人认为,黄雅莉的亮相,应该是编导团队为了营造“熟人局”的化学反应。就像《时光音乐会》拉上刘力扬为18年前的“于情于理”划上句号一样。
黄雅莉曾在《向往的生活》中向何炅特别致谢,感谢他一有机会就让她上节目亮相。作为最火那届超女的第六名,黄雅莉想要在音综上唱次歌,依然机会难求。
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内娱音综市场,看似闹哄哄,但仍然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频频露脸的,要么粉丝基数大,要么会搞氛围。
一句话,流量至上。
而很多好声音,仍然缺乏舞台。
至于唱片业,不提也罢,风流早被互联网的流媒体雨打风吹去。
内娱的音乐市场,和我们的人口规模,是严重不相称的。
第二个亮点,就是林智乐亮相。
提到林智乐,大家应该会比较陌生。这门说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他就是男版的炎明熹。
林智乐和炎明熹都是通过TVB的《声梦传奇》出道的,虽然成绩没炎明熹好,但也备受力捧。除了为TVB剧集唱唱主题曲,还推出了《忘记趁早》这样高口碑的歌曲。
听过林智乐唱歌,他的唱功和唱商都是不错的,有点陈奕迅的感觉。
《声生不息》第一季已经捧红了炎明熹和曾比特。相信港乐季2也会帮助林智乐打入内地市场。
之所以这么关注林智乐,因为他是这季里面唯一的港乐新人。
香港乐坛,已经很久没有新人在内地走红了!
那么,为什么香港乐坛新人,越来越难在内地出头了呢?
壹
从仰视到平视
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香港乐坛不行了。
郑秀文就曾说:“现在广东歌市场越来越窄,大家上网都是听K-POP和国外的歌曲。”
广东歌市场本来就不大,香港大约700万人,再加珠三角3、4千万人,再加东南亚1千万左右,加起来也就五千万左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乐坛辉煌,一是经济起飞,市民文娱消费旺盛;二是唱片业未受到盗版、流媒体冲击;三是彼时香港影视歌全面发展,对台湾、东南亚及内地都有很强的辐射能力。
这种情况,到四大天王时期达到巅峰,然后在千禧年之后,音乐中心逐渐向台湾、内地转移,就逐渐式微。
香港乐坛,由称霸一方的领导者地位,变成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
如今,仍然在听广东歌的,除了粤语圈的人,就是对香港还有一定情怀的人。这批人,基本在80后就打止了。因此,容祖儿、TWINS他们那批人之后,就再难有新人在内地具有广泛知名度了。
贰
分党又分派
从大学开始,我几乎年年都看香港乐坛的四大颁奖典礼。
个人感觉,09之前的颁奖典礼还勉强可看。还能冒出诸如《富士山下》、《喜帖街》这样传唱度极高的经典,09之后,用三个字形容,那就是“没眼看”。
歌没那么好听了,歌手唱得也是惨不忍睹。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
小圈子游戏
最直接的促因,就是TVB与四大唱片公司的决裂。
所谓四大,就是环球、索尼、华纳、EMI四大唱片公司。
当时四大唱片公司脱离IFPI,于2009年联手成立了HKRIA(香港音像联盟),为了弥补唱片销量不断下滑的损失,只能将目光放在版税上,宣布采用全新且国际接轨的版税计算方法收取费用,为此,TVB每年需支付的费用暴涨到了1000多万元。
对于这个价格,当时正处于巅峰期的TVB当然无法接受,果断予以拒绝,于是四大与TVB就闹掰了。
有人会疑惑,不就1000多万吗,至于双方闹掰吗?殊不知,香港就那么大点市场,TVB又一向奉行节省为上的法则,分毫必争是生存法则。
闹掰后,四大唱片公司便不再允许旗下歌手参与TVB节目,TVB也开设自家音乐公司捧人。TVB的《十大劲歌金曲》,开始沦为英皇和TVB旗下唱片歌手分猪肉的秀场,公信力大幅下滑。而四大本就因市场萎缩一蹶不振,没了TVB这个香港最大收视规模电视台的推广,日子更是艰难。
四大与TVB的关系,直到曾志伟上位后才得以破冰。然而此时,香港乐坛已经更加不济了。
因为市场变小,唱片公司再难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捧新人了。
像黎明那样斥巨资赴海外拍摄MV的作风,在千禧年后,也逐渐成为绝唱。香港乐坛新人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这几年,香港乐坛又分裂成了TVB派与VIU TV派。
每一季《声生不息》播放前,网络上都会流传一份名单,陈柏宇、张天赋等人,每次都会上榜。明眼人一看便知,张天赋这种VIU TV出来的歌手,要亮相芒果和TVB合作的节目,基本不可能。
第一季的曾比特,是VIU TV歌唱比赛节目中出道的,因为参加《声生不息》,就被很多人当做“叛徒”。
对于这股歪风,我等只能苦笑。
本来就狭小的市场,还要充满门户之见,分圈分派,因为小圈子游戏,创造力只能越来越差。
其实看看香港歌坛辉煌的八九十年代,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从来就不是选择题。几乎所有的歌手,稍有知名度后,便会谋求出国语唱片,打开外地市场。
关注港乐的人都知道,这些年,香港乐坛还是在努力创作,也还是会有些新人被高看一眼,比如张天赋、炎明熹、林智乐。只不过,香港之外对广东歌已经没了主动需求,因此他们很难被粤语圈外的人看到。
丢掉门户之见,努力外拓才是正途。
当然,某种程度上,不是新人不愿来内地市场,而是没机会。
比起唱片公司的推广力度,这些年香港新人内地爆红的更好路径,可能是参加芒果的节目。
但这些节目,一般人抢破脑袋也未必有机会。以芒果喜欢熟人局的特点,合作最多的,就是早早布局内地市场的英皇。这届港乐季好些嘉宾都是英皇的人,一来有过合作基础,二来可能是看重其背后的唱片版权。
《声生不息》由于合作平台的关系,来的自然就是TVB旗下歌手,以及与TVB关系良好的公司。
像张天赋他们,应该自身是愿意融入内地市场的,只是公司不太重视。
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我谈的那场恋爱》、《误判》等电影上映,张天赋将会被越来越多人认识。
还有个类似的例子是魏浚笙,他随着《焚城》内地路演时,对于还有自己的粉丝到场,感觉颇为惊喜。由于出道平台的关系,他们公司同样是以香港市场为主导。
曾经,影视歌三栖是香港艺人走红的最好路径。如今影视歌都处于低谷,要走红,肯定是越来越艰难的了!
备注:本文同步发表于个人公众号——隔岸观潮,欢迎关注
与四大矛盾是因版权不是一千万。
我大广西就有三四千万讲白话的,现在主要是有线电视变成了电信网络收看不到香港电视节日了,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没有了影碟播放机影响最大。内地和台湾省的歌现在加起来也比不上广东话的歌啊!!!
算啦!內娛[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