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喜欢在读诗的时光里慢下来,当作小憩,沉淀一下自己,在文字里找找同频的感觉。本期我们分享余秀华、张二棍的两首作品。
《不一定》
诗/张二棍
我看见它的时候
它围着我的住处转来转去
寻找着那些菜叶子,和食物的碎屑
它已经不飞了,很凄凉。它的翅膀
坏了。为了活着,一只鸟不一定
非要飞。我见过很多被伤害过的
狗啊猫啊。都是这样的
拖着残躯四处
爬着,蠕动着,忍受着
不一定非要飞,非要走
甚至不一定非要呼吸,心跳
那年冬天,那个流浪汉敞开
黑乎乎的胸膛,让我摸摸他的心
还跳不跳。他说,也不一定
非要摸我的
你也可以,摸摸自己的
《我只是死皮赖脸的活着》
诗/余秀华
我只是死皮赖脸地活着
活到父母需要我搀扶
活到儿子娶一个女孩回家
生活一无是处,爱情一无是处
婚姻无药可救,身体有药难救
在一千次该死的宿命里
我死抓住一次活着的机会
在这唯一的机会里
我唱歌,转动我的舞步
我的脸消失在黑夜
天亮我又扯起笑容的旗帜
有时我是生活的一条狗
更多时,生活是我的一条狗
坚强不是一个好词儿
两岸的哈哈镜里
它只能扁着身子走过
活着,是人生当下的基础,不论以什么样的状态充斥其中。每一个人的活法都不同。张二棍、余秀华这两首诗的主题就是活着。
作为诗人,张二棍的名气也不小,这主要缘于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诗友的认可——虽然没有余秀华那么响亮。我们可以说张二棍比较低调。显然,与张二棍相对来说余秀华个性的棱角比他鲜明些。然而从两人的诗歌作品的角度来看,张、余两位诗人各有千秋,从上面两首同题材作品也可以看出来。
先看张诗人的作品。张二棍的这首《不一定》一共十六行。乍一看诗的题目,没有与意象形象相关的字眼,让人联想不到诗人要写的诗意,只是以三个字为作品中场景的象征意义议论、定调。这题目含有一种委婉语气。
诗的前六行通过对一只鸟的观察与描摹,写出它不幸的生活。
开头两行看起来也没什么,一派岁月静好、日子无忧的生活:“它围着我的住处转来转去 / 寻找着那些菜叶子,和食物的碎屑” 。
觅食是动物的本能。乍一读这两行也正常,鸟儿转来转去,貌似自在,让人想到飞来飞去的姿态而接下来的四行就让人不淡定了:它已经不飞了,很凄凉。它的翅膀 / 坏了。为了活着,一只鸟不一定 / 非要飞。我见过很多被伤害过的”。
鸟儿本来会飞,也需要飞,一旦不飞,它将面诸多困境,无从活下去。诗人从第一行就写下了隐语,不说它飞来飞去,只说它“转来转去”。至第四行才把鸟儿折翅的情况写出来。至第五、六行,诗人发出那令人心惊的感慨。为了生命的延续,这只鸟是否会飞翔已经不重要了。
这悲怆让人不免心酸,但还有更多让人心酸的物事在这尘世里:“狗啊猫啊。都是这样的 / 拖着残躯四处 / 爬着,蠕动着,忍受着 / 不一定非要飞,非要走 / 甚至不一定非要呼吸,心跳”。
读诗至此我们忽然发现诗人写的那鸟、狗、猫,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些人物的象征。总有一些在生活与活命边缘上挣扎的人,苟延残喘着,被另一些人冷眼旁现,甚至直接忽视、忽略,还说对人说着那似乎模楞两可但极为残忍冷血、不堪入耳的话语。卑微地活着,讨口饭吃,还被人逐步地逼迫到生死边缘。显然,第十一行诗句让人惊愕以至于惊恐。
前面十一行层层递进深入地用象征与隐晦的语言揭露出这世间一些生灵悲惨的生活。诗人所扮演的是一个黑暗角色,他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写起,写得不动声色,却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无情无义之人的狰狞面目。前十一行节奏紧凑,夹叙夹议,可以看作一节。
后五行可以看作第二节。诗人从猫狗动物的形象移开,聚焦于尘世的人物:“那年冬天,那个流浪汉敞开 / 黑乎乎的胸膛,让我摸摸他的心”。
曝身于风雨里、骄阳下,伏去暑来,有几个流浪汉是白白胖胖的呢?他们也是在人间边缘上流动着活命的人。流浪汉似乎比较懂诗中的“我”是哪一类人。
这一节五行诗与前面第十一行意脉连贯。当一个人说其他人活着不一定需要呼吸和心跳的时候,一个流浪汉的形象跳了出来让诗中的“我”探摸一下他是否还有心跳。这是让“我”看看他活得容易与否。
最后流浪汉的又一句更加耐人寻味:“他说,也不一定 / 非要摸我的 / 你也可以,摸摸自己的”。
这不是让“我”看看他的艰辛生活之余庆幸自己还活着的同时,让“我”摸摸自己的胸口,看看“我”还有没有良心么?这流浪汉何尝不是张二棍心中又一个良心发现的自己呢?
至此,全篇曳然而止。
张二棍这首诗,以议叙笔法淡然写生灵艰难之境,絮语片言的背后隐藏着诗人的悲悯思绪,以断句之法形成沉重的情感节奏,实在是难得的好作品。
与张二棍写生灵苦相的诗对比来看,余秀华通过写自己人生里的种种遭遇,昭示她活着的哲思感悟。余秀华这首诗里的有几行堪称金句,这与张二棍的《不一定》的平淡朴实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张二棍的诗胜在通过叙事的隐晦、含蓄意味来突出塑造悲哀意境;余秀华胜在直陈自己人生的各种现实困境,揭露各种矛盾的相通之处,直抒胸臆,情绪平静而体悟深刻独到,条理清晰,让人感叹、佩服。
死皮赖脸,是逆来顺受的忍耐,是女诗人生活之道。在她尚且卑微、尚且弱小的时候,忍受各种苦难而暗暗积蓄力量,以待咸鱼翻身的时刻。这是活着的策略。
活到父母老了,活到儿子成了家,而自己也算终有所成。养活一家人的责任,她一个人扛。作为一个女人,这心志与毅力让人惊讶,让人赞叹。
第二节与第一节一样,采用反复手法写人生现状。一无是处成了她的生活和爱情的代名词,她于这二者没有半点成就感。她的婚姻更是不可救药。余秀华不甘于这样的现状,时时在与现实抗争。现实生活是一个人如果不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生活目标的机会,生活真的会渐渐远离你,背叛你。所谓一个人的宿命,有先天造化的成分,有后天环境影响的因素。女诗人也是被她的宿命逼迫而激发出斗志,以至于越挫越勇:“在一千次该死的宿命里 / 我死抓住一次活着的机会 / 在这唯一的机会里 / 我唱歌,转动我的舞步”。
在竭力生存的日子里,女诗人已经把生活看得通透明了,由此迸发出让人惊叹的哲思金句:“有时我是生活的一条狗 / 更多时,生活是我的一条狗”。这是她以勇气、实力与生活、命运进行的一场场仿若拉锯战、困兽斗的过程。
最后一节用比喻手法含蓄地阐释了一个人在生活中坚强的内涵:“两岸的哈哈镜里 / 它只能扁着身子走过”。
生活的河流时宽时窄,曲折而行,谈何容易。在诸多变形的幻境里,我们都要忍受,接受它的考验、磨炼、锤打,甚至如从一条缝隙里穿过。
余秀华、张二棍这两首诗写得都很好。张二棍以悲悯之心念生灵之苦,余秀华以通透之眼渡己渡人,两首诗皆以自身体悟写世间真相,意境颇佳,读完让人有悲欣交集之感,幡然有所悟。诸位诗友觉得如何?欢迎一起交流讨论。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