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重大决策前要算哪三笔账?一位领导者是否有城府,就体现在这里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2024-06-16 09:37:21

古人讲:“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职场和商界的博弈中,领导者每一次重大决策都会深刻地影响组织和自己的命运。正因为干系重大,所以在作出这些关乎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之前,有一些账是领导者无论如何都必须精心盘算的。究竟是哪些账这么重要呢?笔者反复研读历史和谋略,经过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的总结后,个人认为下面三笔。

一、“利害得失”账

《孙子兵法》强调:“非利勿动,非危不战。” 这无疑是谋略家在决策时奉为圭臬的行动准则,直接决定着“要不要”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任何决策,本质上都是对利益和风险的取舍。领导者必须要有老鹰一般锐利的眼光,能够穿透层层迷雾和伪装,看清隐藏在决策背后的各种利益纠葛和潜在风险。

在面对一个决策时,不能仅仅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而要深入探究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一个看似诱人的机会,也许隐藏着巨大的陷阱;而一个看似艰难的选择,或许蕴含着无尽的潜力。

那么如何算好“利益得失”账呢?笔者认为,有下面几点可供大家参考:一、“确定”的利益大于“可能”的利益;二、“长远”的利益大于“短期”的利益;三、利害的计算一定要不能脱离当前的形势。利害关系的计算,是决策的起点,也是最锋利的双刃剑。它决定了决策的方向与力度。领导者必须在权衡利弊中找到平衡点,既要敢于追求利益,又要警惕潜在的风险。比较典型的案例,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在“死鹰”事件中的决策就非常高明,为了不在自己“油尽灯枯”之前引发朝局动荡,哪怕是受到那样的侮辱,也只能忍气吞声。

二、“实力对比”账

《孙子兵法》有云:“十而围之,五而攻之。” 实力对比,关系到决策的可行性,这是一个“能不能”的关键问题。领导者做在任何决策时,都必须清楚地了解自身实力,以及利益攸关各方的实力状况。

这里所说的“实力”,不仅仅是指资源的多寡、财力的雄厚等硬实力,还包括团队的能力、技术的优势、市场的份额等软实力方面。只有对自己和对手的软硬实力,都有了清晰而准确的认识,才能在决策时有的放矢。当自身实力明显强于对手时,可以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策略,大胆地去争夺市场份额,拓展业务领域;而当实力相对较弱时,则需要更加谨慎,寻找对手的弱点,采取迂回战术,或者通过联盟合作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实力对比,是任何决策的压舱石,它关系到事情的可行性与成功率。作为一名领导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再精妙的决策,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因此,领导者在决策时,必须确保自身的实力足以支撑起决策的重量,从而确保每一次“出手”,都“脚踏实地”。

三、“道义舆论”账

古人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能否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决定着行动过程中是阻力多,还是助力多,这是一个“好不好”的问题。从古至今,道义和舆论的力量绝不容小觑。先贤曾讲:“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个决策如果符合道义和公众的价值观,那么它往往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拥护,实施起来也会相对顺利;反之,如果决策违背了道义和公众的期待,那么就可能面临来自各方的强烈抵制和谴责,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从谋略家的角度来看,道义舆论账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更是一种战略资源。“名其为贼,敌乃可伐。”一个善于利用道义舆论的领导者,会将竞争对手放在道德的“审判台”上,这样对他大加挞伐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要真正算好这三笔账,却并非易事。这需要领导者具备高超的谋略智慧、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在现实中,许多领导者在决策时往往只注重其中的一笔或两笔账,而忽视了其他方面,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就让人“啼笑皆非”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