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战国鸟骑人形足提梁盉

文字绘者青青 2024-10-02 04:05:53

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流行一种提梁盉,器型较矮胖,以提梁代替了之前铜盉的鋬耳,小口短流、广肩宽梁、球腹圜底、有盖有足,很像我家的烧水壶,只是下面多了三或四足。

这种造型与之前的铜盉差异很大,因而有很长一段时间,学者们都在讨论这一类器物的名称。直到1980年苏州出土了一件这样的器物(途为盉),自名为“盉”,才结束了讨论,正式将这类器物命名为“提梁盉”。

图片来自网络

这件提梁盉通高23.2厘米、口径10厘米、腹径19.6厘米、腹深14.2厘米、重3.145公斤,以扁圆球腹为主体,直口有盖,鸟首短流翘出于前,虎形提梁横跨于上,鸟骑人足托承于下。

俯视图 图片来自网络

肩腹部满饰模印蟠螭纹,间以四条宽带。颈部及盖面亦满饰模印蟠螭纹,但图案不同。

模印,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青铜纹样制作工艺。只需制作好一小块花纹方模,趁陶范未干时,在其上拍印纹样即可,省时又省力!

这些模印纹饰非常繁密细腻,但很浅,在现场不太看得清楚,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深。

盉流为鸟首,脖颈满饰鳞纹,羽翅贴于器身。喙尖且大,上半部分可开合。头顶有三个耳朵似的凸起,可能表示头冠或毛角。

提梁为一变形的老虎,四肢站立,虎身被拉长成纤细的拱形,虎头前伸,眼神犀利,双耳竖立,尾巴略翘,似乎随时准备发起攻击。

前后段饰卷曲云纹,中段无纹。梁上套环,三环相套,连于盖钮。

博物馆标识将此器命名为“蟠螭纹提梁铜盉”。个人觉得,蟠螭纹虽是此器主纹,但实在非其特色。

陕历博的公众号称其为“夔龙纹铜虎把提梁铜盉”。一是认为主纹非“蟠螭纹”,而是“夔龙纹”;二是加上了“铜虎把”作为其特色。

关于“蟠螭纹”还是“夔龙纹”,是一笔糊涂账,在此不讨论。“铜虎把”的确很有特色,让人印象深刻。不过,兽首流 + 兽形提梁,是这一类提梁盉的常规造型。要论独特,实在比不过“鸟骑人形足”。

图片来自网络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鸟人造型:上半身为鸟,下半身为人。

后来仔细看发现不对,这是鸟骑人造型:下面的人双腿微屈,手抓膝盖,弯腰弓背,低头缩颈。一只壮硕的鸷鸟正骑在他的头上,利爪紧紧擒住他的肩膀。

这是主人鸟和奴隶人啊!奴隶圆眼突出,大耳外张,表情甚是悲凉戚戚。鸷鸟昂首展翅,挺胸伸腿,头部造型跟鸟首流类似,但因为有奴隶的衬托,更显得神采奕奕。

三只神采奕奕的鸷鸟, 骑在三个悲凉戚戚的奴隶头上,构成了底部三足。

如此器足,我是第一次看到,深感特别,觉得是此器最大的亮点,所以个人称此器为“鸟骑人形足提梁盉”。

这件文物时间是战国,由陕西省安康市废品收购站拣选,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