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粟裕弥留之际对一人说“你定能为我主持公道”,此人是谁?

花开半夏千古 2024-11-21 10:34:50

一提起开国名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他们无一不是战绩赫赫,军功彪炳,令人钦佩。

而在其中粟裕更是有着“战神”的美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在1984年粟裕去世之时,他头上仍是戴着“帽子”的。这顶“帽子”更是直到去世10年后才摘掉。

为了摘掉这顶头上的“帽子”,粟裕也是宵衣旰食,弥留之际还不忘嘱咐前来探望他的杨尚昆“我相信你一定能为我主持公道。”

粟裕为何会带上“帽子”,他又为何会认为杨尚昆可以替他主持公道?

粟裕将军的军功人尽皆知,这里隐去不谈。

而凭借着赫赫战功,在建国后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对粟裕将军的任用上也一直被摆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之上。一如让粟裕将军担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又如履职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而对粟裕将军东北边防军司令员、政委的任命也能看出中央意欲令他带领志愿军的意图。只可惜天不遂愿,他的旧疾未愈,头痛剧烈,最终也才让彭老总领兵入朝。

事实上,在冗长的革命生涯里,粟裕和杨尚昆也并无交际。毕竟一个在华东,一个在中央机关。而他们真正的直接联系始于1951年。

当时粟裕从苏联治病归国,中央决定让他回国到解放军总参谋部担任副职,但该职务位高权重,并不简单,因此粟裕拒绝了这一任命。但毛主席和周恩来依然坚持这一任命,就派了杨尚昆去和他面谈,在杨尚昆的劝说下最终他决定担任该职务。

当时徐向前因病无法履行总参谋部长职务,聂荣臻为代理总参谋部长。

聂帅、粟裕二人在搭档期间,面对复杂的事务,出现了一些失误,因此总参谋部被毛主席点名批评。

事后两人都写了检查,但毛主席只认可了粟裕的检查,却不认可聂荣臻的。这看似简单的小事,结果却导致了误会,聂荣臻一直怀疑是粟裕在检讨中告了自己的黑状,两人关系就此恶化(这事中,粟裕将军越过了聂帅写了检讨,总之就是二人沟通不畅)。

而在这件事之外,1955年身为总参的粟裕向毛主席报道了福建前线机场竣工的好消息,同时粟裕还在未经请示之下制定了马祖列岛的作战方针。

坦白讲,当时军队内部包括国防部、 总参等部门之间的权属、分工等关系并不十分明确。

1957年,苏联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期间,粟裕作为总长同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元帅会面时不仅问及了关于国防部、总参分工的问题,还索要了材料。

1958年的驻朝志愿军撤军,粟裕又以总参谋长的名义下令5个军15个师回国。

与聂帅的嫌隙,这些擅权逾矩的行为,加之于苏联朱可夫事件的影响,也让粟裕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遭到了批判。

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聂荣臻在会上公开批评他,说原本以为他很忠厚,没想到他“对工作极不负责任,还诽谤别人,这是有毛病的,因此要批判”。他也被扣上了“个人主义”的帽子,具体表现也就在上面我们所说的“将帅不和”、“擅权越权”、“里通外国”(具体的“罪名”可看文末参考资料)。也因此,长期遭到不公正的对待。

而杨尚昆后来每次谈到这件事,都觉得自己努力劝说他到总参工作是一个错误,所以对这件事也是心怀愧疚。

但杨尚昆也没办法立刻给他平反,因为彼时杨尚昆地位显然是不够的,况且之后杨尚昆也被免职长达12年之久,也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恢复了职务。

1981年,担任中央军委常委兼副秘书长后才具备了为他平反的能力。次年,杨尚昆和张爱萍蒋军、余秋里主任首先把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全部收回并销毁,完成了平反的第一准备阶段。

粟裕对此也十分关注,毕竟关乎名节。但此时粟裕的身体状况也已经恶化,最终在1984年因病逝世,没能等到平反工作完全结束,因此就有了他在病逝前对杨尚昆说的那句“你一定能为我主持公道”。

粟裕去世后,杨尚昆和聂荣臻见面,努力试图化解两人之间的误会。

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结果肯定是有的。毕竟1987年9月,杨尚昆在主持中央军委常务会议时决定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粟裕”条目中加上了一句“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判”。对粟裕的平反就此完成了第二阶段。

1992年,杨尚昆退休,平反工作落到了军委副主席张震、刘华清(粟裕救过张震,与刘华清共事过)手上。同年,聂荣臻元帅去世。

1994年,张震和刘华清联合发表了《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再次重申了粟裕同志遭到不公正待遇的问题,最终完成了平反工作。

作为战神,粟裕将军当之无愧,但我们也不得不说的是在人际交往、政治上也是他的一大弱项(据其秘书说,连老部下都颇有微词),是以才导致了他的平反困难重重。好在,虽然颇为挫折,终究得到了平反。

参考资料:

《彭德怀全传》《世界风采》

《眼底吴钩:说不尽的粟裕》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