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澈的意境
——赵克红《复活的河流》读后
李建军(昆明)
无论从花海捧出的彩空,山水浸润出的气息,还是四季阳光透出的明丽,思维绽放火花和人物精神飘出的光彩,都呈现出宽广的纯净和清澈,文思如云如水澄澈,汩汩流淌。赵克红的散文世界,是一个被真情环抱着的世界,饱含着物像感知、心理感知、价值感知的情感认同。这就是,获得冰心散文奖的赵克红的又一部散文集《复活的河流》,读后令人掩卷神爽,飘动着文美意醇的隽永之感。
四十多年的诗歌和散文创作,雕龙文思跟着赵克红走深走远、走宽走高,走出了一片诗情交融的明净世界。明净中透出独特的审美观照,拓展了创新的视角。种种投向物像的微观凝视,通过作者思想的考量,重构了对自我精神世界的价值体认。在《诗意荷塘》中,对荷花的认识,突破了仅停留在《爱莲说》中对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等寓意的表达上,对莲花的种类,如白睡莲、黄睡莲、篮睡莲、红睡莲、冰娇、彩云、红蜻蜓等30多种进行了辨析,对花形从单瓣、复瓣、重瓣、千瓣进行了细品,让人从莲中拓展了视野,看到莲的大千世界之美之韵,还写出口感的美味之觉,如“妻剥开一粒链子送如我的口中,顿感白嫩的乳汁满口流淌,一股清凉醇香沿着唇齿流入心田”。对荷花的枯萎的描绘,也是一个新颖亮点:“生命已离她而去,但她却仍倔强地、顽强地站立,她无言无语,心里却憧憬着、期待着留在湖底的根重新萌发而出,去诠释另一种生命的绽放。悲剧之情可以是哀伤凄婉、悲绝欲死,也可以是悲壮奋发、壮怀激烈,那是一种生命的选择。”像这样,对同一物、同一景的描写,表现出独到的审美感悟,在书中随处可见。可见他对外物观察之细之深,难怪有导游深感不解地说:“很少见到像你这样的游客,看一朵花能看恁长时间。”
“一旦空间获得了界定和意义,它就变成了地方”,这一过程体现作家差异性的主体意志和个性化感知。风景、风物都是地方性的、特殊性。通过对进入视野物像的凝视、记录,获得了种种不可复制的生命感悟,不仅是与物像的对视、对话,也是对客体认识的自我重构,也是作家灵感的源泉。《复活的河流》中,对物、人、事等都有描绘,看出作者日常对周围人事物都融入了真情,一草一木、一情一景都赋予了心灵的萌动和启迪,升华出自我认识与心灵的美学境界,表现出对世界的深情关切与关爱。如在《一眼,便是永远》中,对青海湖的描写,对湖面的描写,让人如置身湖空,看见了湖的宽阔、明净、高远,让心随如繁星点点的水鸟翩翩遨翔。文章还对成千上万只候鸟每年飞往青海湖的原委进行了探寻:“鸟岛位于布哈河旁,水面上有20多重营养丰富的浮生植物,这些藻类植物是青海湖鳇鱼的理想食物,而鳇鱼又是很多水鸟的美味佳肴。”反应了当地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积极努力。鸟与湖的美,是生态的美之所依,也是人心美之所展,诗与美的背后反射出人与景内在的哲学之光的绽放。在《我与旅行》和《倾听悲怆》中,作者对通过读书和听音乐,对《白鹿原》《平凡世界》《悲怆交响曲》背后所展示的人物命运,融入个人情感思想的体察对白,对作者和人物所凸显的精神气质进行了褒扬。文学之真善美,是人性之美的展示。作品通过对文字和音乐,对艺术内在精神的探寻,净化了内心,也对艺术精神赋予的光与热之赞颂,与美好心灵之真情应照。在《夜游龙门》中,从羽羽如生的佛龛、佛像雕塑中,跟随“山水本自性,游人已忘虑。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对佛理进行了深入感悟,对佛像所展示的美好愿景,结合当今文明盛世的美好从心灵上给予应答,对时间的静中流动有了深刻感知。在《跨越时空的传奇》中,对关羽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精神进行了概况,让关羽侠义、骁勇、忠义的形象跳到眼前。
文如其人,言以表心。从文字和作者的为人中,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正义、正气精神的积极追求与践行,这也是作者能写出大量心灵纯净、风雅高节、气正韵美文章的魅力本源。本书文章,还有个特点,几乎篇篇都能结合文章旨要,引入名言名句,增加了文章诗意性、史学性,也反映了作者行文具有更深的文化底蕴,进入了更深的人文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