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药物导致肝损伤,需要停药吗?

李莲的手记 2024-02-23 01:57:26

近年来,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相较于传统的放化疗,靶向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众多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并且靶向药物的高效性和低毒性为其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肝损伤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那么,靶向药物为什么会引起肝损伤?在用药过程中,哪些症状提示可能出现了肝损伤?如何诊治和预防呢?下面,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一、您知道吗?药物会损伤肝!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承担着药物代谢的关键任务,像一个化学工厂。大部分药物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转化为没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被排出体外。然而,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肝脏有时会承受超过其负荷的药物剂量,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

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或死亡。根据现有数据,超过1000种药物可能与肝损伤有关,其中300余种已被明确证实会导致肝损伤。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通常具有较大的毒性,对正常肝组织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发现并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二、肿瘤患者接受的靶向治疗,引起肝损伤很常见!

药物性肝损伤是靶向药物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种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如下:

靶向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副作用太大,或者肝脏不足以处理这些毒副作用;靶向药物可能会影响免疫调节机制;靶向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或改变毒副作用,从而削弱肝脏的解毒能力;每个患者的肝脏对靶向药物的敏感度和耐受度有差异。

三、出现哪些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肝损伤?要做哪些检查?

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与其他各种急、慢性肝病类似,没什么特别的。对于急性发病的肝细胞损伤型患者,轻者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黄疸,具体表现为全身皮肤和(或)巩膜黄染,同时尿色会加深,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感到乏力、吃不下饭、讨厌油腻、肝区胀痛、上腹不适等一些消化道症状。对于胆汁淤积比较明显的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DILI病情发展为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就会有一系列很严重的表现,包括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腹水以及肝性脑病等。

这些症状不仅表明了病情的严重性,而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来说,及时诊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为了协助诊断,疑似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应该接受哪些检查呢?

实验室检查:需要进行完整的肝脏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白蛋白等指标。其中血清ALT、AST、ALP是重要的肝损伤指标,结合TBil、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助于判断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对于所有疑似DILI的患者,应进行腹部超声、CT、MRI检查;病理学检查:药物性肝损伤缺乏特征性组织学改变,因此,为了做出诊断,病理学提示的肝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必须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用药史、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紧密结合。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目前仍依赖于详尽的病史采集、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生化、影像学、组织学等手段的排他性策略。诊断的最终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停药后肝脏生化指标是否会发生变化、患者临床表现是否与可疑药物已知的肝毒性一致、停药或减量后肝损伤会不会好转、以及是否是其他病因导致的肝损伤或患有基础肝病。

四、靶向药物用药后出现肝损伤怎么办?

靶向药物导致DILI的基本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及时停用药物,以避免进一步加重肝损伤;医生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根据肝损伤的临床类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比如急性肝衰竭或亚急性肝衰竭等情况,必要时医生可以考虑紧急肝移植。

很多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复查,如果只是血清ALT或AST升高,没有其他症状,不一定马上停药。但是,如果肝脏受损严重,比如TBil和(或)INR升高等,继续用药可能会有危险,可能会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这时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

关于停药后能不能再使用同一个靶向药或者换成其他靶向药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明确的推荐。

五、靶向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该如何预防?

肝损伤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差,降低他们对靶向治疗的配合度,增加他们停药的风险,从而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患者应加强对肝损伤的认知,及早发现并处理这种不良反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为预防靶向药所导致的肝损伤,应遵循以下措施:

详细阅读靶向药物说明书,了解该药物的肝毒性程度、禁用情况及注意事项;靶向药用药后,要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定期进行肝脏检查;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联合用药时医生需注意调整靶向药的剂量;加强用药知情同意管理,提高患者对靶向药可能带来的肝损伤风险的意识;若患者肝功能出现严重问题,应考虑停药。

总体而言,尽管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但有可能引发肝损伤等不良反应。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肝损伤风险。同时,医生也应根据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肝损伤的风险。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更好地保障肿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卢西雅, 王菲, 杨长青. 药物性肝损伤与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9, 39(5): 307-311.

2. 苗韫晗. 肿瘤药物致肝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当代医学, 2017, 23(1): 166-167.

3. 滕菲, 俞婷婷. 肺癌靶向药物肝脏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 22(22): 5.

4. 于乐成, 茅益民, 陈成伟.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J]. 肝脏, 2015, 23(10): 1752-1769.

5.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EGFR-TKI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J]. 中国肺癌杂志, 2019, 22(2): 57-81.

6.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性肝损伤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J]. 胃肠病学, 2022, 27(6): 341-37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