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载人航天,还有十项高科技中国领先全球,让西方国家羡慕不已

司空知山海 2024-09-20 05:03:40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一份文件,显示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处于世界第一地位。

该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在这一方面拥有亮眼数据,代表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了极为骄人的高度,也代表中国未来发展将拥有更高上限。

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产权方面,至少有十个产业方向处于世界领先,是西方国家羡慕不来的。

那么这十个产业都有哪些呢?

高铁

我国素有“基建狂魔”的称号,这其中,高铁是代表之一。

我国的高铁建造效率相当快,同时成本还低,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1909年,詹天佑为我国建立了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铁路,自此打开了中国铁路的历史。

这条铁路的总长度为200公里,时速35公里,要跑5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相当于如今两轮电动车的速度。

2019年,京张高铁正式运营。

与普通高铁相比,这条高铁实现了5G信号覆盖。

是全球第一条采用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全速350千米/时高铁,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在如此高速运行下穿越高寒和大风地段的高铁。

2020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相当于2015年的两倍。

如此长的里程,处于世界首位。

到了2024年上半年,这一里程再次增长到了4.6万公里,依然保持世界第一。

世界银行曾经发布过关于中国高铁的研究报告。

内容显示,我国高铁总里程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而且建设成本只有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票价也是全球最低。

英国广播电台在描述中国高铁时,盛赞我国高铁技术正在引领世界。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与高铁都是交通工具,与高铁相比,磁悬浮列车拥有更快的速度。

1922年,德国工程师意识到影响列车速度的主要因素是阻力,于是设想一种减少阻力的运行方式,就此诞生了磁悬浮这个概念。

在十几年后,他还申请了世界第一项磁悬浮相关的专利。

不过德国人并没有顺利建成磁悬浮列车,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谓是困难重重。

2002年,世界上第一个磁悬浮列车项目在上海落定,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已拥有足够话语权。

按照当时的技术方案,这班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可达430公里,比高铁还快。

2021年,完全由我国研发的磁悬浮列车在青岛下线,该项目的速度更胜从前,时速已经提高到了600公里。

第二年,我国参加柏林轨道交通技术博览会,向世界介绍了这个新磁悬浮项目,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国不仅在常导磁浮、低温超导磁浮和高温超导磁浮等方面拥有十分成熟的理论基础,而且将其他国家无法完成的技术变成了现实。

今年9月11日,我国在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上展出了一套超导磁悬浮列车模型,国内正在研发更加快速的磁悬浮列车,预计时速可达1000公里。

不得不说,我国在交通方面的技术积累真的甩国外好几条街,不管是高铁赛道还是磁悬浮赛道,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

造桥

我国的造桥历史,可以说是一段突破自我再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1956年,毛主席参观武汉长江大桥后诗兴大发,豪情万丈地写了一首词,其中有一句是: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是我国造桥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标志着国内桥梁事业进入到了另一个阶段。

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对桥梁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关部门便派大量专家出国学习,弥补了我国在造桥方面的种种劣势。

1997年,虎门大桥正式通车。

这座连接了广州南沙区和东莞虎门的大桥,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桥梁。

2006年,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正式动工,此时我国的造桥水平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认可。

而这座桥梁的出现,更是奠定中国桥梁地位的经典项目。

2011年,该项目顺利投入使用,并成为多项世界第一。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六线路大桥;

作为高速铁路桥,它的跨度也是世界第一;

同时在所有铁路桥之中,它的设计最大负荷又是世界同类桥梁中最大的。

项目建成后不久,我国就接到了诸多国外订单,比如美国海湾大桥、印尼泗马大桥、巴拿马运河三桥等。

在一步步的积累与探索中,我国在造桥这一领域超越了日本,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海底沉管隧道

当所有人都以为桥梁才是跨江过河的最佳方式时,我国科学家又开始了对海底隧道的研究。

希望在节省水上空间的同时,达到与架桥类似的效果。

三十多年后,我国第一条沉管隧道珠江隧道建成。

这条隧道直接探入水下,从芳村平民大街起,一直延伸到黄沙南站高架桥。

这种新式的交通项目,让人们在出行路线的选择上有了更多选择权。

2012年,我国工程师开始了去国外游学的生活,凭借对国外技术的理解,一点点钻研出了适合中国的沉管隧道技术。

与此同时,港珠澳大桥主桥墩开钻。

到了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运营。

其中海底隧道段的长度达到了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的项目工程师表示,我国在建设港珠澳大桥初期,已经实现了沉管隧道技术的突破,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而这条隧道建成后,直接实现了弯道超车,建造经验和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

深中通道是港珠澳大桥的续作,也是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沉管隧道。

该项目在2016年动工,凭借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历经8年时间建成。

深中通道建成后,一举创下了10项世界之最,成为我国在沉管隧道方面的新明信片。

盾构机

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机,可靠性很强,常用于专业工程中。

2008年以前,我国在盾构机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在施工过程中,只能依靠国外产品。

为了不被国外卡脖子,我国技术团队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努力,最终在2008年制造出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盾构机:

中国中铁1号。

这从0到1的突破,也拉开了我国盾构机飞速发展的序幕。

第二年,我国开始大量生产盾构机,并频繁研究迭代产品。

到了2020年,我国盾构机订单已经超过1200台,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并连续三年实现了全球销量第一。

今年9月12日,一台直径6.35米的国产盾构机顺利通过验收,即将发往罗马尼亚。

这是我国销往罗马尼亚的第一台盾构机,标志着我国盾构机正在被更多国家接受,而中国制造也将继续迸发新鲜的活力。

冶炼

钢铁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小到螺丝、钉子,大到家用电器,都有钢铁产品的身影。

冶炼钢铁的技术和数量如何,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工业道路上能走多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冶炼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冶炼的行业规划都借鉴了苏联模式。

1949年,我国钢铁产业只有15.8万吨。

这个数据显然低,但是考虑到当时特殊的政治局势,它反映出的并不是我国冶炼钢铁的真实实力,而是新中国百业凋敝的无奈。

1950年,国家经济稍微恢复了些许元气,钢铁产量就一下跃升到了61万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奋进,我国的钢铁产量在1996年突破到了一亿吨,正式成为钢铁大国。

而仅仅过去了7年,我国钢铁产量在2003年又突破到了两亿吨。

根据中新社数据,我国2023年的钢铁产量为10.19亿吨,占全球54%,同时钢铁表观消费量也超过全球的一半。

可以说在钢铁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我国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

核工业

事实上,核能除了做杀伤性武器,也能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

在医疗方面,我国自主研发了自屏蔽式电子束辐射灭菌加速器。

这种加速器可以利用高频的核能电子束,将物品中的所有细菌消灭,效果远强于紫外线杀菌,而且还不会残留核辐射。

为了保障货船在长江中顺利通过,我国每年都会花费上千万元用于疏通工作。

工作人员将已知的携带微量核元素的天然砂投放到上游,借此检测泥沙的运行轨迹,以便更好的制定疏通方案。

在农业方面,食品辐照加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这种技术可以很好的对食物进行杀虫、消毒、杀菌、防霉等处理,因为不直接接触食品,所以同样不会有残留。

我国辐照食品的总量已经超过10万吨,居世界第一。

除此之外,核电站是我国新能源发电的主力军。

2023年,我国在建的核电机组有26台,为世界第一,同时总装机容量也处于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有55台核电机组,其中有33台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评分中达到满分,在满分比例和综合指数平均值等方面也是位于世界前列。

风力发电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同时又是工业强国,所以对于电力的需求量十分庞大。

几十年前,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是以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煤炭不仅不利于我国长期发展,还会影响环境,降低居民生活品质。

于是新型的发电方式慢慢取代煤炭发电。

风力发电作为长效持久而且没有任何污染的发电方式,很快被人们接受。

2010年,我国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已经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在2015年和2019年分别突破1亿千瓦和2亿千瓦,增速十分迅猛。

2021年,我国风力发电量再次提升,达到了惊人的3亿千瓦,风力机组产量占世界2/3以上。

如今,我国在风力发电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连续十几年保持世界第一,而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沙漠防治

对于风力发电项目来说,风力足够大的地方,就是发电项目的理想位置。

但是对于人来说,风大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风与沙结合。

我国是多地形国家,既有四川盆地这种草木葱郁的地方,也有华北平原这类理想的农业种植区,当然也有西北地区漫天的风沙。

根据人民网信息,我国每年因沙漠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640亿元,有4亿人直接或间接受沙漠问题影响。

可以说,为了民生大计,我国的沙漠防治工作一刻也不能耽搁。

2001年,我国针对沙漠防治工作专门制定了相关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沙漠化防治立法的国家。

我国研究人员表示,国家防治沙漠项目已经持续了70多年,沙区的生态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尤其在2000年-2017年间,我国大力发展沙区植树造林工程,贡献了全球25%的绿化增长量,土地净恢复面积达到18.24%,位居世界第一。

量子信息技术

量子信息技术在运算处理、信息安全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领域,我国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据统计,我国在2018年-2022年间对量子信息科技的投资十分巨大,位列全球第一。

2024年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正式运行。

到了4月,我国科学家为本源悟空装载了国内首个PQC抗量子攻击护盾。

5月,中国科技大学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为全球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该领域开辟了新的平台。

量子信息是目前最前沿的高端产业之一,对于加强信息安全、强化科学研究、进行高精度测量和国家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成果显著,而且在技术上拥有一定话语权。

尤其是对于日韩和欧洲等国而言,是具有明显优势的。

总结:

新中国建国不足百年,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优秀的学习能力,我们从贫穷落后慢慢发展出了引领世界的能力,让西方既羡慕又嫉妒。

如今,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危机和机遇同时出现。

这是历史性的考验,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良机。

参考资料:

《世界第一,3.79万公里,高铁里程,5倍增速》人民日报

《中国磁悬浮交通系统领跑世界》人民日报

《中国桥,不断刷新世界级》人民日报

《一千台,我国盾构机从零到世界第一》人民网

《中国钢铁业的转型方向:走精品钢材之路》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量子信息,何以自强不息》中国科学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