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的人不一定知值钱,但值钱的人一定会有钱。
那怎么让自己变值钱呢?
这几年,与很多人打交道后,我发现了3个普通人增值自己的法子,没有门槛,谁都能做到。
01
向下深耕
伟门智威亚太区首席创意官劳双恩,未进入广告行业之前,就有意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他大量阅读各种著作,写过剧本,编过舞台剧,兼职了好几份与文字相关的工作。
1988年,他加入了香港奥美广告公司,师从创意总监邓志祥。
早期的香港广告,主要是做英文广告,然后再把英文进行中文翻译。
劳双恩借这个机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国外的一些广告知识。
当时国外的广告发展领先国内,对于idea、策略、产品独特卖点有更深刻地了解。
他就自己互译中英文广告,揣摩他们的广告定位和创意。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他就跑去请教邓志祥。
等有了一定基本功后,劳双恩不再满足于翻译,而是加入自己的创作。
他在这个行业不断地汲取着知识、持续地深耕着,很快开始崭露头角。
80年代末,戴比尔斯进入中国,找到奥美广告公司,想要让钻戒成为中国人的婚嫁信物。
对劳双恩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把戴比尔斯的“A Diamond is Forover(钻石是永恒的)”,这一句“20世纪最佳广告语”译成中文。
有着深厚积淀的劳双恩不再单纯搬运,他将这句英文重新赋予中文的生命,翻译为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后来他继续专注于广告事业,潜心修炼自己,最后成为戛纳广告节唯一的中国评委。
想一朝暴富的,都会掉进人生的陷阱;想半途而废的,都会被命运所抛弃。
真正能拿到结果的人,往往会日拱一卒,认准了某个领域,持续发力。
作家彼得·考夫曼是芒格的崇拜者。
他把芒格的数百篇演讲稿汇编成册,研究芒格一生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功。
他对比了芒格和普通投资人的区别,发现芒格最大的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程度。
任何领域,只要愿意花时间打磨自己、雕琢自己,自身的价值也会水涨船高。
说到底,人生如掘井,一尺尺挖下去,井再深也会有活水溢出。
也如爬坡,即便你是一只蜗牛,只要锲而不舍地走下去,也会到达金字塔顶端。
02
向上社交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一个人的思想还没有强大到自己能完全把握住自己的时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托另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局限。
优秀的人如一面镜子,能照见不足,也如一盏明灯,可以指引方向。
我们选择与他们同行,也就选择了卓越。
著名的咨询师理查德·科克写过两个人:多克、奇克
两人都出身于贫民窟里,都混迹在帮派中。
多克长期混迹在各大街角,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贫民窟。
而奇克,却在混了几年后,开始琢磨如何摆脱这群人。
他偶然间认识了一名律师,主动与他接触,并向他学习,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从律师那里,他拿到了推荐信,进入一所法学院读书。
毕业后,他以大学生的身份进入政府,又在几年后竞选为波士顿的议会长。
理查德·科克这样说道:圈子不是固定的,我们需要随时切换连接枢纽,调整人脉关系。
人,是最大的资源。
优质的圈子,助你平步青云,糟糕的圈子,让你不断沉沦。
提升自己最快的方式,就是和优秀的人并肩努力。
高瓴资本首席执行官张磊,在耶鲁大学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底下待过一段时间。
史文森向来以严谨专业著称。
张磊被他派去研究木材行业,要求穷尽所有调查渠道,一点点地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深度调研。
几周后,张磊交出了1英寸厚的报告。
这种自下而上的深度研究传统,被张磊沿用,至今仍是高瓴资本的基本功。
不仅如此,耳濡目染下,张磊从史文森身上学到了许多独到的投资理念。
因此张磊才会说,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懂得向上社交,与那些比自己厉害的人为伍,一个人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03
向内审视
财经界领袖埃里克·豪威尔有个很有意思的习惯。
每个周末晚上,他都会将自己关进书房,不许任何人打扰。
做什么呢?
只有一件事——反省自己。
他反复问自己:“我这周做出了什么?有什么是正确的?还能如何改进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他一步步追问自己,改进自己,最终从一个不起眼的乡下小店员,成长为了美国财经界领袖。
不知你发现没,有些人一天比一天更强大,一年比一年更成功。
这些人身上往往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于反求诸己,凡事都会向内审视。
人生,本就是一场升级打怪的过程。
一味莽撞地往前冲,迟早会被淘汰;学会向内归因,查缺补漏,才能闯过道道难关。
作家金惟纯创建《商业周刊》时,不到一年,就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公司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出版的杂志却无人问津,最后入不敷出,只能不断地借债还债。
有资源,有才华,可为什么杂志就是卖不出去?
向外寻求原因无果后,金惟纯便朝内剖析自己的问题。
在一次年终大会上,他当着全体员工展开了自我批评,从经营方式到内容定位,一一剖析自己的问题。
第二年,杂志竟然起死回生,并且越办越好,成为台湾第一大杂志。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抱着“这一切都是我的错”的念头,金惟纯开始低头干实事儿,改变管理方式,公司也开始走上坡路。
后来再回忆起这段经历,金惟纯感慨道:“认错不是对外的事情,而是一个对内的修炼。”
遇挫就逃避,犯错就推卸,人又怎么会进步呢?
其实,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上有毛病,而是有问题却不自知。
向内求,是最深刻的修行。
如果我们凡事归咎于外因,就容易在抱怨中消耗自己,困于樊笼。
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才能不断成长、越来越强。
▽
之前网上有个很火的问题: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道理,想推荐给年轻人?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从现在开始,去做让自己增值的事情。
财富的背后,永远是价值。
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上秤的你有几斤几两,就给你匹配什么待遇。
我们与其满脑子想的都是赚钱,不如按照上面说的三种方式,先努力让自己值钱。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