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原本可以承受黑暗”。
这句诗歌经常被引用,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诗歌背后的作者,她就是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
通过去读狄金森的诗歌,一并了解了她,发现人生最难的路,是通往自我的路,但一个人可以勇敢地听从内心的声音,活得自由且真实。
笃定选择的路,走下去,就知道会走到哪里。
01 热闹是别人的,她选择独美艾米莉·狄金森,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现代诗的先驱之一。
1830年12月10日,艾米莉·狄金森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青少年时期,她的生活一度单调且平静,接受着正规的宗教教育。
25岁那年,情窦初开的狄金森在感情方面受挫,悲愤之下,她做出了一个影响了自己后半生的决定:隐居。
此后,狄金森就远离世界的喧嚣,拒绝一切社交,过上了独自隐居的生活。
这一隐,就是30年,她终身未婚。
狄金森退避到用自己灵魂构筑的小天地里,在孤独中埋头创作诗歌30年,留下将近一千八百首未命名的诗歌作品。
但她生前,仅发表过七首。
她的诗题材丰富,多记录日常生活、自然、生命、信仰、友谊及爱情等,诗风婉约凝练,意象清新,内容深邃,有自己的独创性风格。
她书写痛苦与狂喜,也探索死亡及永生。
她默默地写,为自己的灵魂而创作。
勇敢舍弃了和外部世界更多的连接,她用孤独和诗意,填满了自己的生命。
译者这样评价狄金森:
“一个甘于孤独的人总是充满神秘感,于孤独中向内外世界不断地探索和追问。”
艾米莉·狄金森
狄金森去世以后,她的妹妹拉维妮娅发现了那些藏在箱子里的诗作,在拉维妮娅的努力奔走下,其余作品最终也得以发表。
在旁人看来,狄金森的生活未免过于幽闭。但对她自己来说,拥有一个丰富辽阔的内在世界,她怡然自乐。
一生的时光本就不长,不一定要勉强融入不适合自己的圈子。
省去了与人周旋的时间,她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到了“内部”,向着灵魂深处不断探索、延展,将内在塑造成了一个更加生动、丰富的世界。
而她,诗意地栖居其中。
这世界热热闹闹,可她选择了寂静独美。
02 通向自我的路,是最难的路,选择了,就无怨无悔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曾说:
“人生最难的路,是通往自我的道路。”
狄金森正是选择了一条并不好走的路,一路孤独地探索、创作,不断向内发问,又试图给出答案,她在一次次创作中,反复地确认自我。
在人群里,就有了表演的成分,而独处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最大程度地真实。
狄金森早就看穿了这一真相,所以她选择了真实的存在,完全而绝对地主宰自己。
影视剧·狄金森
在创作中也尽可能地追求真实纯粹,丝毫不需要矫饰和表演,尽其所能,抵达生命之真实。
对于用生命、用灵魂在创作的人,我们会本能地生出敬畏感。
我感觉她就像一个在雕刻时间的人,一帧一帧,专注而从容。
每一首诗歌,自灵魂深处发出,最后又回到自我,不为取悦任何人,它们在被创作出来那一刻,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
翻译狄金森诗歌的作者认为,狄金森虽然长期幽居在家,但她并没有让自己的作品变得幽闭和枯,相反,她的写作总体上倾向于开阔和明亮,饱含着对人世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独自穿过悲喜,承受了生命中的苦涩,而后选择隐忍,把明朗、豁达留给读者。
甚至,她也不知道那些诗歌,会不会拥有读者。假如妹妹并未发现它们,那些诗歌就将被长久地尘封于箱底,不会为人所知晓。
最有力量的创作者,通常都在寂静无声中完成作品、完成自己。
恰如狄金森,她不需要得到外界的鼓励认同,她创作,为的是自己的灵魂。
狄金森诗集《孤独是迷人的》
03 完全而绝对地主宰自己由于长期独自幽居,狄金森的世界,别人走不进去,她也不愿出来。
但她绝非将自我囿于狭小的范围,她说,头脑比天空更广阔。
向内纵深的探索,依然是不可丈量的。不给头脑设限,它就广阔无边。
狄金森的诗歌,时而孤独到极致:
我看不见路
天堂被缝起
我感到门柱在闭合
地球颠倒了两极
我触摸宇宙
它接着向后滑
我独自一人
如球体上的斑点
在圆周上行走
听不到半点钟声
时而幽默俏皮:
上帝真是一个好嫉妒的神
他无法忍受 我们将他晾在一边
彼此间 却玩得不亦乐乎
时而认真地讲故事:
我啜饮过生活的甘醇
并告诉你我的代价,不多不少,用尽一生
这是市价,他们说。
他们精微地测量过我
锱铢较量,分毫不差,
再赐予我我生命之分量——一滴天堂的琼浆!
时而轻描淡写地谈论死亡:
我为美而死
却还不能适应坟墓
一个为真理而死的人正躺在我的隔壁
他轻声地问,“你为何而死?”
“为了美。”我回答
“我,为真理,它们本是一体,
我们,是同胞。”
他说
就这样,像亲人,重逢在夜里
我们隔墙而谈
直到青苔爬上我们的嘴唇
覆盖我们的姓名
有时候,她随意写下来的句子,又像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跟自己默默对话,倔强地开着最寻常的玩笑:
我若知道第一杯是最后一杯我就该细细品尝
我若知道最后一杯是第一杯我就该一饮而尽
在创作的过程中,她是自己唯一的读者,也是自己唯一的观众,她极度的专注、冷静、孤独,却也真实。
网图
现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去展示自己,以书写的方式,或是视频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生活,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
人们似乎都在急于彰显自我,努力地表达自我。时代赋予了人们这样的权力,也让竞争变得激烈,一个微小的个体,要么争先恐后,要么销声匿迹。或为生存,或为生活,人们都在努力完成自己。
假如狄金森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她会作何选择呢?
我猜,她依然会决绝地退避到自己的世界,选择对热闹繁华祛魅。
一个内心笃定的人,知道自己的灵魂真正想去的方向,那么就无所谓身处怎样的环境。
她清楚地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他人即看客,宁做自己世界的主角,不做他人世界的配角。
她是孤独的,也是勇敢的,遵从了自己的本心,就不必在乎外界的评判和质疑。
我想,每个生命都有选择如何存在的权力,狄金森选择了孤独地隐匿,世人也以各自的方式,选择各自要走的道路,这其中并无对错,只是彼此的价值观和选择不同。
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不必强求每一种生命,勉强被同化得千篇一律。
【写在最后】
认真生活过的人,即便到了生命的终点,是不必对人世再有遗憾和留恋的。
正如她在诗歌里写道,她曾啜饮过生活的甘醇,不多不少,用尽一生。
她敏锐地洞悉了事物本身自有诗性,而诗人,仅仅是作为观察者,去书写事物本身。
她一生求真,一生追求灵魂的自由。她,就是狄金森,一个叛逆到极致、也温柔到极致的人。
文/素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