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只有一种情况适合手术!

江心健康 2024-08-15 16:58:45

帕金森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并不罕见。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约为1.7%。

对于这一疾病,不少人存在误解。

比如认为“手抖”是该病最典型的症状,其实“运动迟缓”才是最明显的表现;再如很多人觉得“得了帕金森就得手术”,但事实并非如此。

帕金森患者一定要做手术吗?

帕金森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目前左旋多巴及其复方制剂治疗该病的基本有效的药物,对震颤、强直、运动迟缓等均有改善效果。

但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疗效会逐渐减退,还可能出现异动症和开关现象。

于是有人提出:能不能通过手术来彻底解决帕金森呢?

帕金森病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植入脑起搏器电极,刺激大脑深部的丘脑底核或苍白球内侧部,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但这种方法并非人人适用。

它主要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森病,而对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等其他类型的帕金森病治疗效果较差。

它只适用于经过药物调整后运动症状仍无法控制的患者。

也就是说,如果药物有效,就没必要进行手术。

它对年龄有一定要求。

通常认为,大于70岁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不建议进行手术。

由于需要开颅,所以手术本身也有一定的风险。

帕金森患者不一定要做手术。

除了药物和手术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手段呢?中医给出了答案。

中药调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中医认为,帕金森属于“颤证”“痉病”等范畴,其病因主要包括情志所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病后续发以及增龄因素等。

具体到病理机制,则与肝风内动、髓海不足、气血亏虚、阳气虚衰、痰热动风等有关。

基于此,中医治疗帕金森的思路主要是补益肝肾、滋阴熄风、清热化痰等。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显示,中药可以延缓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进展。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颗粒,有助于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障碍和非运动障碍症状,且安全性良好。[1]

龟羚帕安丸(由羚羊角、龟板胶等组成)能够改善帕金森小鼠的运动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多巴胺系统、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2]

......

这些研究为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依据。

虽然中药不能像西药那样快速地控制症状,但长期来看,它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药物剂量,降低副作用。

相比于手术,中药的优势在于适应证广、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除了药物和手术之外,还可以考虑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个人情况综合考虑。

同时,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手段,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帕金森不分年龄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60岁以后。

有统计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增高,至80岁年龄段可达19%。

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就不会得帕金森。

临床中有十几岁的孩子就出现类似帕金森的症状,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还有一些特殊类型,比如早发型帕金森病、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等。

这些类型的帕金森病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所以帕金森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不过,虽然年轻人也会患帕金森病,但发病率相对较低。

而且年轻人的身体素质较好,代偿能力较强,所以在病程上往往比老年人要慢一些。

年轻人不必过于担心自己会患上帕金森病。

但如果出现类似症状,还是应该及时就医检查。

帕金森不分性别

传统观点认为女性不容易患帕金森病,因为雌激素有神经保护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雌激素并不能阻止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

事实上,男女患帕金森病的比例大致相同。

雌激素确实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促进多巴胺释放等作用,这些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

但雌激素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完全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会逐渐下降,这也会增加她们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所以男性和女性都应该关注自己是否出现了帕金森病的症状,并及时就医检查。

帕金森不分职业

有人说帕金森“偏爱”知识分子、经济优渥者等特定人群,对此秦延坤表示并不准确。

他指出,帕金森病的确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换句话说,即使一个人具备上述特点之一或多个特点,也不一定会患上帕金森病;反之亦然。

事实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帕金森病。

关键在于是否暴露于致病因素之中以及个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注意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期刊:

[1] 韩小磊.龟羚帕安丸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GSH,GSH-PX,GSH-ST含量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24-07-11].

[2] 李明伟,杨文学,齐小荣,等.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 25(1):24-27.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