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还能做什么?之内核发达

秦朔朋友圈 2024-11-20 00:06:49

我的文章被人知道最多的主题,就是“苏东坡”“王阳明”,还有“五十岁”。“五十岁”的主题很久没写了,但是生活中总是遇到。个人觉得,人生精不精彩,其实就看五十岁的生命力、创造力、耐觉力的旺盛程度。

后来又看到一个书房,据说女主人早年是驻守新疆的记者,二十几年都在新疆,很酷,据说穿越无人沙漠这种冒险的事情也做过。现在跟丈夫一起回到家乡,做了民宿、书院。我对书院门口的金字塔玻璃房印象格外深刻。那天下着雨,玻璃透亮,可以直视里面的精致茶盏和红色靠垫,果然是中西合璧、洁净低奢。这对夫妻也是五十岁左右,在风和雨都格外柔和的地方,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多好的状态啊。

我上个月也去故乡绍兴的阳明洞天修养了两天,会会友,讲讲课。回到2023年10月4日让我动念发心开启文章《五十岁,还能干什么》系列的——阳明故里的生命历程长廊。在56岁的那年,阳明出发去广西平叛,在那个“点”上,我录制了一段视频,其实就是告诉天上的人,我的新书已经写完,念起即行,表达尊敬。我感受到的精神能量,我有责任传递出去。

五十岁的阳明,在绍兴度过的6年,是他人生中相对平静的时刻,这种时刻,办书院,带学生,远离是是非非。其实在他的观象台里,他静坐,体验,沉思,内心里对于世事的发展门儿清。那并不是躺平,隐居,避世,那是轻轻淡淡地传播思想,让自己的人生处于匀速运行状态,高低起伏都过过了,得平稳一段儿。

我们去常州金坛茅山的日子是10月31日,刚好是王阳明阳历生日。30岁的时候,他去了茅山,遇见丹阳人汤云谷,向其学习屈伸之术和凝神化气之道。之后,又游历九华山,遇到道士“蔡蓬头”。你看,思想之旅,就是这么巧合。人生就是体验和反思,无他。

秦老师在茅山说,你应该写个“要逍遥,不要躺平”。于是我内心里就冒出一句话:御剑飞行,不如御风飞行,更不如无所待。心态要好,遇到啥时候,首先心理没有负担地扛过去,实在扛不过去就放下,实在放不下就再拿起,内核发达的人,凡事可以拿下。拿起放下,不如拿下。

茅山中,同样有一个传说,就是“山中宰相”陶弘景(456~536年)的故事。他出生于南朝一个世家望族,他的祖父陶隆是南朝宋孝武帝时的南中郎参军事。但他从小志向明确,内核发达。怎么说呢,15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篇《寻山志》。

南齐两朝,陶弘景先后被拜为奉朝请、左卫殿中将军等官职。492年,已经在朝中为官近20年的陶弘景再无意于仕途。那时候他几岁呢?36岁。你看这个年龄,真是太有转折意义了。

我最近常跟别人说,穿越第一次极限的时间,从古至今都是三十五六岁。内核不发达的人,就从此消沉,内核发达就能再生重塑。

来到茅山之后,陶弘景自称“华阳隐居”。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即位,陶弘景成了他的智慧来源,他遇到问题就去请教,从南京过去舟车劳顿,就想他呆在身边。有权势的人的念头一起,要平复他还是很难的。

但内核发达的人,自有解法——快50岁的陶弘景派人送回一张画,画面之上是两头牛,一头牛散养在水草丰美之处,另外一头牛则被带上黄金笼头,有人在前面牵着绳子,一面还用鞭子驱赶这头牛。萧衍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有时候,自在不言中,强烈的反抗是没用的。

我还去看了一下陶弘景注解的《鬼谷子》,别看鬼谷子是一本权衡利弊、纵横捭阖的谋略书,但在陶弘景这里,却也是养生之书——“养志则气盛,不养则气衰。盛衰既形,则其所安所能可知矣。然则善于养志者,其唯寡欲乎。”“真人养产万类,怀抱天心,施德养育,皆是无为为之。”我的体会是你脑子的事务不运行了(受想行识),你身体的迷走神经、潜意识就在为你自动工作了,也是养身,回到自己的身心,其实是无为为之。

最近,因为TedxHuangpu的主理人Rachel邀请,我去看了她们包场的电影《“上海少女”的三十年》。这个标题就挺吸引我的,推算一下,不就是50岁附近的故事吗?

Rachel说,2022年台风天,三个女导演在Tedx台上谈话,罗彤说起自己想做这部电影,没想到两年后就搬到大荧幕了。我看了简介,觉得真的是同频的人事物会自己找来,导演罗彤就是50岁第一次拍了纪录片。

每个人的人生,30年过后会变成什么样?90年代到现在,大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变成什么样子了?

前段时间关于“安乐死”的讨论也是上海女人沙白掀起来的,虽然争议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上海女人的选择,从来都比较超前和多样化。

罗彤自己也出镜,她是1974年生人,纪录片里,大家都挺坦诚的,不遮不掩。罗彤自己来自一个离异家庭,她说当时父母离婚是很自卑的一件事,后来她生了儿子,也离异,现在有外国男朋友。她一出场,感觉就是生命很广阔的样子,身材保养得特别好,没有什么医美痕迹,后背非常挺,薄而有力,烫着一个淡淡的金色的头,确实很“少女”。她的儿子,也活得很欢快,因为有一个遵从他性格发展的妈妈,在学校因为观念问题想退学,她也非常支持,现在儿子能够拿到国际学校的奖学金。

她组织了“1993年上海少女合唱团”三十多年后的聚会。去的路上,在纪录片里,她说,现在也不会感动,不会哭了。看得出来,她虽然乐观积极向上,也会刻意地停顿在一些回忆里。当时配的歌曲是《海的梦》,我有点共情:

昨天飘渺的悲伤,就像那大海的诅咒。今夜只在漫步悠扬,只盼你走来,只怕你离开,转眼又到了退步难。飘渺的种子只是在海中呼唤,落日的归潮在海中荡漾,晚风入静,夜入梦。明天的希望只是在心中生长,就像归潮在心中荡漾。心入境,神入梦,海的梦,昨天已经飘落在风中,我的梦,何时才能将你感动。

1993年,上海乐团指挥曹丁指导了一支“上海少女合唱团”,那是当时非常出圈的文艺演出团队。曹丁说,那个音色很特别,不是童声,也不是成年人的声音,很特别的回忆。

影后,Rachel跟我说,你知道吗,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的声音,老了的话,声音已经不能到嗓子附近发声了。其实大嗓门是很累的,但是你看罗彤,还是大嗓门,气很足。人年纪大,倒不是能去丹田发声,而是声音只能在食道胸腔附近,出来比较困难。

我第一次知道,大家忽略的声音,也有岁月的强烈痕迹。据说当年的合唱团,经常去全国各地表演,上海的领导都去看。现在大家四散在岁月和生活里,罗彤重新把她们的精神碎片拼起来。

女人,都是要经过几个差不多的生命流程的。有些人刚出社会就嫁了,嫁了总归都是有激情、爱情和被保护的诉求在里面,但后来发现,身边人可能并不爱自己,或者早就不爱了,然后才被迫打开通过其他世界的钥匙,有的发现真精彩,有的发现全是琐碎,所有的一切,就自己承受。

有人在怀孕的时候,被拳打脚踢家暴,后来也遇到照顾母女的良人;有人一辈子争吵着也过来了,有人却早就离散;

有人想要小孩也要不到,快50岁了有点遗憾,但打算过好每一天,缺憾也有力量,她们体验,她们玩,潜水、高尔夫、滑板、滑雪,自己设计所有东西,自己生产所有自己的热爱,放开怀抱;

有人,做了很多年家庭主妇,最终还是打算冲出重围,身上只有几千块独居也敢于重建人生,即便从灵活就业和微商做起;

有人离开故乡,从舒适的教师圈体制内去南下闯荡,做销售,不适应潜规则,还能自建一套工作生活体系,冲出重围,做到高管;

有人,面临家庭事业各种问题夹击,生老病死的灾难一个接一个,踏过去了,发现也能安然。

罗彤说,去经历吧,经历过了,你会发现人生最重要的气质,就是洒脱。她们这群人,没有人再想回到少女时代,活在当下挺好的。

你看,刘晓庆的特质也是洒脱,自己有发达内核,这多重要。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她已经74岁了。

是的,你看,这些“上海少女”还有更上一代,她们的老师,得过癌症,还坚强地活着,画的国画很好看。这个影片的特质是,没有人在生活面前是抱怨的姿态。“上海少女”,就是这么挺拔。

其实,抱怨是一股很自然、很刚性的力量,“我就这样,我就那样,我已经这么老了,不想变了”,其实就是最大的毒药。看看大部分身边的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让他们改变,就是我们的不孝。其实,改变才是生机和活力。

在折腾和躺平之间,还有巨大的光谱可以选择。

人要认识自己,就是一生的哲学性。跟自己的生命对质,其实挺好玩的。因为你知道,那不过就是个经历和体验,既然你的人生剧情这么奇幻跌宕,自己看自己的戏也挺好。成年后,我们进一步的成长几乎只能以做事的方式实现。

陈嘉映说:生活深处,世界不是分成你和你要选择的东西,你跟你周边的人与事融合为难解难分的命运。如果只关心选择,不妨说,随着生命的深入,一个人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小,然而,生命不是一道关于选择数目的数学题。

他还说,本性、自然、率性,这些词听起来悦耳,却也是藏污纳垢之地。真性情不是朝三暮四的人,率性不是颠三倒四,唯事能执之一贯,才算有性格。人总有隐藏的黑暗,但不妨碍,生命力一直是积极的。

这部电影,有一个法国女人来看,她说她的女儿出生在上海,女儿也是“上海少女”。

每个人的人生应该寻找核心思想(Core Idea),因为那才是让人踏实的东西。我们倾向于把平平常常、琐琐碎碎的动机与欲望上升为观念,甚至是作品,过好每一天,是指能够汲取日常的力量。因为生命力就是每一天的力量的日积月累。

找到毫不费力的努力,松弛柔软自洽酷,那才是发达内核。

/// END ///

No.6072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水姐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