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的大宴会厅里面举行的国宴,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大致说下来主要是下面这七种国宴类型:
午宴、晚宴;欢迎夜、送别宴;新年招待会、国庆招待会;冷餐酒会。
当然,每一种类型的国宴,其菜谱的设计以及菜肴的制作,都是有着很严格的规定,主要是根据下面这4个方面来制定的:
1:根据宴会的整体标准和参加人数;
2:外宾的宗教信仰和口味;
3:外宾的用餐习惯;
4:其他条件:时令季节、营养卫生等。
咱们新中国举办的首次国宴,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结束后的国庆宴会上,当时宴请的嘉宾是参加开国大典的社会人士。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种外事活动也变得很繁忙。在1952年到1959年这七年的时间之内,国宴就接待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外宾,其中总计有超过30个国家元首参加。
当时还没有修建大会堂,是1958年开始修建的,在1959年的九月份才正式竣工,投入使用的。因此,在没有大会堂的时候,举行国宴的地方是在怀仁堂或者是在北京饭店。
大会堂的宴会厅正式投入使用之后,每次重大国宴的总体安排以及设计者,就是咱们亲爱的周总理。大到主宾席位的摆设以及各个席位的安排,小到每一道菜肴的风味,他都要过问,甚至于一些礼仪还有军乐队演奏的乐谱,他都要过问。正是有了他事无巨细的安排,外宾们才享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1959年,是咱们新中国建国十周年之际,这一年也举行了盛大的十周年庆典,邀请了80多个国家的外宾来中国参加盛典。因此,这一年的国宴参加的人数以及规模,也是很罕见的。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将近一万人参加了这次国宴,总共摆设了470桌。
穿梭在国宴上忙碌的服务员就多达1200多个人,这场国宴持续了30多个小时。
在这30多个小时内,每一个细节甚至于是每上一道菜的时间,都是精心设计安排好的。除此之外,包括晚宴上餐具的摆放以及款式,还有餐桌上每一个小小的装饰物都是精心设计的。连服务人员,他们的服务位置以及行走路线也都是设计好的。
正是注重了这些细节上的功夫,才让参加国宴的外宾们见识到了新中国的新面貌,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除了十周年庆典这次国宴之外,还有一次国宴的规模也是挺大的,就是在十周年庆典之后没过多久,咱们在大会堂宴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代表们,总计有超过上万人。
这次的规模就更大了,从楼上到楼下可以说是利用了每一处的空间,仅仅主宾席位就有300人。其他席位,距离主宾席近一些的席位是十人一桌,距离主宾席位远一些的,就是安排13个人一桌,这次宴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说到国宴,就不得不提在国宴上来回穿梭忙碌的那些服务人员了。
她们都是按照外交接待服务礼仪的严格要求来工作的,对她们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说是在这三个方面:
举止大方,着装高雅,彬彬有礼
当时负责挑选服务人员的部门是外交部的礼宾司,礼宾司从全国各地挑选服务人员以后,还要对她们经过严格的正规培训。因为国宴是进行重要外事活动的场所,因此除了要有基本的服务素质之外,还要求这些服务人员们做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具体的说来,如何展现笑容?如何让自己举举止有礼?以及如何回复外宾?等等,都是有着规定的,而且每个服务人员站立的位置,他们应该从哪个方向上菜,包括在给外宾倒酒的时候,应该从哪个方向倒酒?这些都是有着流程规定的。
在晚宴的过程当中,什么时间可以给外宾策划餐具,也是有相应的规定。除此之外,这些服务人员还要熟悉大多数国家的风俗礼仪,尤其是在忌讳这方面,更是不能马虎。
其中,主宾席的服务人员,那更是万里挑一的存在。
倘若遇到外国元首的个子不高,那么给安排的服务人员,在身高方面自然是要比外宾偏矮一些。
倘若外国元首的个子高,那么给安排的服务人员的个子,肯定也不能太低。
一般安排在主宾席的服务人员,在众多的服务人员里面,其素质和礼仪都是拔尖的。
那么,大会堂服务组的编制常年是多少人呢?
编制内一般保持300多人的规模,而且是每到四年就要轮换一次,大会堂的服务人员也是国家形象的一个代表,因此挑选的标准也是很高的:
男性:身高不低于1.75,而且不能高于1.8
女性:身高不能低于1.65,不能高于1.70
除了身高是硬性要求以外,在外貌方面的话不要求长得多好看,起码要端正,而且脸上要干净,不能有明显的东西,比如不能有很明显突兀的痣。
除了身高和长相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个人素质必须要好,尤其是思想表现方面。
在人民大会堂的服务组里面,当一名普通的服务人员,对于很多人来讲,那是荣誉。当时从每个省市送来的尖子,最少的100多人,最多的能有三四百人。但是每个省送来的这上百多个人,到最后能被录用的也不过是两三个人而已。可见,这个录用标准真的是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难。
在《人民大会堂往事追踪报告》这本书里,提到了这么一个内容,就是在早些的时候,大会堂挑选服务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用北京本地人。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只是考虑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北京本地人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这样自然就会影响到那些从外省来的服务人员,别人能和家人团聚,她们的情绪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第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虑到安全和保密。这些北京当地人回到家以后,多多少少会被家里人问起在大会堂工作的情况,那么在闲聊的过程当中,自然也会无意识的泄露一些国家机密。
也正是基于这两个原因,在当时挑选服务人员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北京当地人了,至于现在还是不是有这样不成文的规定,这我就不清楚了。
说到国宴,咱们最后再来做一个延伸阅读。
中国的国宴有着很悠久的文化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时候。在《周礼》和《礼记》这两本书里就有记载,当时周天子分封各诸侯王以后,招待那些诸侯国的贵宾们,就要举办国宴。
早期的国宴主要是针对的是“国与国之间”或者是“天子与诸侯”之间,到了盛唐的时候,国宴的针对对象就有所改变了,比如朝廷会给新科进士们举行国宴。
明代的时候,会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比如端午、重阳、腊八都会赐“百官宴”,这也是国宴。
最为出名的国宴自然就是清康熙年间举办的“千叟宴”了,那些老头子们,在风雪寒天里吃着国宴,真的是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来赴宴了。
到了新中国时期,咱们举办国宴的地方主要是在这么两个地方:
一个是钓鱼台国宾馆,另一个是人民会堂。
当然,这是根据接待外宾的规格和人数来确定具体在哪里举行。
在钓鱼台国宾馆主要是举行小型的国宴,那么在大会堂那就举行的是大型的国宴了。 人民大会堂的接待能力是怎样的呢?
大会堂的大宴会厅可以一次容纳5000名宾客。
那么,就有读者会问了,美国的国宴规模最大的有多大一次呢?
根据我找到的资料,美国举行最大的一次国宴,是克林顿请选总统成功以后,为了答谢那些竞选的赞助金主们,特意举办了一次规模最大的国宴,大概有700多个人参加。
美国的国宴厅最多只能容纳130多个人,那么怎么办呢?工作人员们就在草坪上搭起了一个巨大的帐篷。
这就是关于国宴的冰山一角,下一篇文章给大家讲述国宴的那些厨师们。
关于国宴用酒,茅台为啥被五粮液替代了,可以点击我的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