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当场吞下安眠药中信信托差点搞出事

含芙聊商业 2024-03-24 20:51:27

2月24日,信托圈出了一件影响很大的事情,事件的主角是中国信托头部企业——中信信托。

从网上爆料信息来看,当天下午,一位投资人在中信信托北京总部服20多片安眠药,万幸经120紧急抢救后,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乍一听,好像又是一个因为赔钱无理取闹的投资人。

要知道信托是按照“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经营宗旨来管理财产,信托公司承担管理责任,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不保证信托本金不受损失,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后,便会发现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简单。据报料人透露,那位吞安眠药的投资人,因投资项目血本无归而去中信信托总部询问包括借 款合同、相关交易协议、项目资金往来账目等信息。

但是中信方面不仅直接拒绝,而且接待者还口出狂言:“我们不怕你闹,你们就算来这死100个,我们也不怕。”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中信信托便违反了信托法赋予投资人的知情权。

除此之外,报料人也表示,项目存在诸多问题包括:

1、虚假宣传材料,严重夸大抵押物和项目质量投后监管不到位,资金被非法挪用。2、项目停工已久 未发觉,出险后没有任何应对措施,不资产保全,放任项目继续资金流失。

更令投资者寒心的是,即便那位吞下安眠药的投资人已经被送往医院,但中信信托财富部负责人还恐吓说:“在北京分分钟弄死你丫的。”

在中国信托行业中,中信信托顶着央企的旗号,绝对是信托赛道的头部企业。

但店大不能成为欺客的理由,更何况是对买了自家信托产品的投资人,买前大爷买后孙子的态度反差,着实有损企业品牌声誉。

即便是投资人的投资可以血本无归,但是这些购买信托产品的投资人,依然享有对于已购产品的知情权。

一位业内资深律师对此表示:

“信托产品已打破刚兑,投资发生损失并不少见。如果受托人已经尽职尽责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尽管投资产生损失,也难以向受托人追责。但如果受托人违反信托文件擅自处分信托财产或者存在重大失职行为,可以要求受托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地产信托曾作为信托以及私人银行代销品中的香饽饽,如今受个别房企流动性危机影响,频频爆出违约。

据统计,2021年共计披露风险项目282款,涉及金额达1495.18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全年违约规模达917.11亿元。

今年1月信托违约事件13起,房地产信托违约涉及金额达55.79亿,排名第一,去年以来,多家信托地产项目出现违约,如何处置违约项目以及存续项目风险排查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信托一哥”中信信托,2021年“踩坑”地产事件也浮出水面,而虎年伊始就有一线地产项目延期,涉及金额近60亿元。而在这个项目兑付问题上,中信信托依然表现出极其冷漠的态度。

而对于项目违约,中信信托一直用“根据法律法规及信托合同的约定,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履行受托人义务,并就相关进展情况及时向受益人披露”的话术,来搪塞投资人。

不仅如此,在“嘉和118号恒大贵阳新世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嘉和12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违约的情况下,中信信托负责人面对投资者的质疑,一直用不接语音电话,不回复微信消息的形式,来逃避投资者的问题。

去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后,信托逾期渐趋常态化,投资者与信托公司及代销银行之间的纠纷也层出不穷。

尤其是,在监管层对“房住不炒”定位明确以来,多家房企资金流出现问题,同时也加大了房地产信托违约风险。

据用益信托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房地产信托涉及违约金额达707.43亿元,排名第一,成为行业违约“重灾区”。

例如,华夏幸福、花样年控股、荣盛发展、中国奥园、新力控股集团等至少10家知名上市房企债务危机蔓延时,信托机构作为通道方也因此受到牵连。

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信托项目违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即便信托公司没有对投资人财富负责的义务,但是面对投资者在违规宣传、项目违规放贷、违规挪用、项目管控等问题询问的时候,还是应该尽知尽答。

一位信托研究员指出,2022年,信托项目风险规模大概率维持高位,防范化解风险项目的压力较大。而据行业第三方研究机构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信信托近10款信托计划出现风险情况,募资总金额超85亿元。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信信托还将面临投资者的问询,但所有的问询都并非无理取闹,而是投资人本就享有的知情权。

那些赚着高工资、拿着产品管理费的信托管理者,永远没资格摆大爷谱。

被玩坏的信托

近些年来,我国信托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继银行、保险、证券后的第四大金融产业,然而,关于信托(Trust),很多人对它并不是很了解。

最古老的信托行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由古埃及人的“遗嘱托孤”开始。当时男性设立遗嘱,让他的妻子继承自己的遗产,并为儿女指定监护人,这种以遗嘱方式委托他人处理财产并使继子女受益的做法,是现今发现的一种最早的信托行为。

直到罗马帝国末期,才由国王奥格斯德士创于《罗马法》中,才有了“信托”这个概念。《罗马法》中规定:在按遗嘱划分财产时,可以把遗嘱直接授予继承人,若继承人无力或无权承受时,可以按信托遗赠制度,把财产委托或转让给第三者处理。

《罗马法》创立的遗产信托,逐渐成为一种通行的制度。现代世界各国信托法均直接或间接地源于英国的信托法,英国信托法制则起源于英国人创立的“尤斯USE”制度,也称“用益设计”,“尤斯USE”制度是英国宗教团体和封建主之间矛盾斗争的产物,而此时的信托一般是一种无偿的民事信托。

但随着我国信托行业的兴起,信托这个词已经被很多不专业的公司和人玩坏了。对于这个现象,财新对于安信的深度报道(原文叫做《信托生死局》),可谓揭露了信托行业的问题。

在财新的那篇万字长文中,对安信的前世今,逾期踩雷、重组进展等进行了深度报道和详细的梳理。内容之翔实,报道之深刻,信息之丰富,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文。很多业内人士对于信托行业的评价为“很多信托人其实并不专业,就算让一个不懂信托的人来做,都不见得能做出这么多的坏账。”

正因为有这些不专业的从业人员,让信托违约潮成为每年都要经历的一件事。

从时间点来看,信托行业风险自2018年“低开高走”,违约事件层出不穷,到今年5月份更是呈现一片放大趋势,老牌上市信托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

到了2020年,违约事件频发,信托业多家机构领罚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银保监局对信托机构开出30张罚单,涉及8家信托公司,合计罚没金额已达1214.36万元,今年监管形势愈更加严格。

从处罚的数量来看,各银保监局在2015年仅发出6张罚单,2016年稍有上升至9张,2017年这一数字快速攀升至22张,而2018年信托公司合计领24张罚单,2019年前十个月共领30张罚单,监管形势愈发严格。

从罚金额度来看,监管处罚力度在加大。前几年,10万~30万的罚单较为常见,而今年以来,超过百万的大罚单不在少数,数家公司被罚款超过200万元,50万以上的罚单更是普遍。

而去年和今年,信托违约潮成为房地产行业危机衍生出的产物,让很多投资人也是一片哀嚎。

自负盈亏可以是信托产品的产品说明,但是对于信托行业而言,亏投资者的钱还在投资人面前装大爷,无疑是在透支整个行业的生命力。

而中信信托这件事儿,往小了说是对不起自己的投资人,往大了说中信正在用自己的不专业酝酿新的金融风险,望好自为之。

0 阅读:0